看板 Tain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ap32aaa (不知)》之銘言: : 總覺得很多人都不了解輕軌與捷運的差別 : 基本上目前台灣的捷運系統都是屬於A型路權的 : 也就是與不與其他運具混合 有獨立的行走空間 : 而一般輕軌和嘉義的BRT是屬於B型路權 : B型路權是指有部分與外界隔離的軌道 : 但是也會有與其他運具混和行走地方 : 另外就是C型路權 就是跟其他運具混在一起 : 這邊如路面電車或者是無軌電車 基本上其實你這樣說也是有待商榷的 輕軌與重軌是以軌道的質量與乘載量來分的 所以沙崙線、北捷高捷高運量都是重軌 而台灣又發明了一個中運量MCT,代表是木柵線 輕軌很多人都會直接套用到所謂C路權的街車, 但現在也有輕軌捷運LRRT或高架輕軌的出現(如新加坡) 也就是說輕軌可以是捷運系統的一種 (也就是A路權的輕軌) : 很多人以為台北捷運的木柵線是輕軌 : 因為用的是膠輪 其實我的認知,說是輕「軌」就一定不會是膠輪了 而且我認為最適合台南的應該是膠輪系統 因為台南街道路幅較小而且某些路口狹小 加上台南是個小丘遍佈的城市 用膠輪系統有轉彎曲率半徑小,噪音小 而且爬坡力強的優點 當然我看到很多板友考量到經費問題 那我認為在這方面分什麼輕軌和捷運是沒有實益的 而應該考量的是更實質上的每種系統的建造及營運花費 : 但是這麼想就錯了 : 事實上木柵線仍然屬於捷運系統 : 只是木柵線不是高運量而是中運量的系統 : 就個人在後車站大學唸了一年書 : 台南雖不是很熟 但也大概知道路況下 : 其實台南有這個潛力發展路面電車乃至於輕軌的 : 這兩者建設費用不像捷運系統如此高昂 : 而且以台南路幅普遍狹小的情形來講 : 也是剛好可以塞的進台南街道裡 就是因為街道較小,更不應該發展路面式的輕軌 基本上我不認為國外的東西能直接套用在汽機車眾多的台灣 : 公車最令人詬病的問題就是在於他的班次不穩定 另外還有速度上的劣勢 與私有運具共用一般道路 加上速度慢及停靠站的關係 常常要花費比私有運具兩倍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 : 很容易就會拖班或兩班車連著來 : 雖然說台南市花了不少新血在建置公車動態系統上面 : 但仍是有所不及的地方 : 如果改用軌道系統的話 在動態系統上也比公車更好掌握 : 另外就我個人去過加拿大多倫多的經驗 : 其實多倫多舊市區的路幅跟台南市相比 其實也沒大到哪去 : 但還是能塞條路面電車下去 所以台南市的路是夠大的 : 覺得台南若真要蓋輕軌或者路面電車的話 : 應該可以優先考慮一條環狀線跟一條車站到安平的路線 : 後面那條也最好能連結一些古蹟 這樣也能促進觀光 基本上大眾運輸系統應該不是只為觀光服務 尤其是台南這種大都會(依照主計處標準,台南為大都會區) 我希望以通勤為導向,這樣才能有穩定的客源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高鐵局的台南捷運路線中,最看好綠線東段的原因) : 最後要講的是 : 台灣長期忽略大眾運輸系統 所以才會讓私人汽車如此發達 : 現在才開始發展大眾運輸系統 抑制私人載具 : 又會有聲音說"有機車就好了 幹嘛花錢蓋那麼多東西" : 但有沒有想過十年後 二十年後的狀況是不是跟現在一樣? : 交通建設其實要看的是長遠的發展 而不是僅僅拘泥於現狀 原則上我的立場與你是相同的 如內文有錯請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4.224 ※ 編輯: eastwing 來自: 140.112.214.224 (12/27 23:29)
sap32aaa:恩...我想您用的是狹義的"軌道" 12/27 23:31
這部份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我的重點在於經費那段,以及什麼系統適合台南 不然純分類型其實實益不大 ※ 編輯: eastwing 來自: 140.112.214.224 (12/27 23:33)
sap32aaa:當然通勤也是支撐起一條路線(不論是公車或者是捷運)最主 12/27 23:33
sap32aaa:要的乘客來源 這點我也贊同 12/27 23:35
sap32aaa:不過以台南平均十五分鐘左右的通勤時間 要如何將這些人轉 12/27 23:43
sap32aaa:移到使用大眾運輸系統 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12/27 23:44
sap32aaa:而因為這樣 輕軌在這上面也算是退可守 進可攻 12/27 23:45
wen46483:當初輕軌的本意是建於南科 不過南科現在這樣 經費就... 12/28 02:48
※ 編輯: eastwing 來自: 1.173.161.67 (10/23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