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n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台南‧生活采風:原林百貨 since 1932 網誌 :http://boylondon.pixnet.net/blog/post/97302124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63號 GPS:120.12.9 22.59.30 電話:無 開放時間:7~8月每週三到週日 10:00-17:00,9月委外經營後時段將另行公告。 林百貨大事紀 林百貨(日語:林百貨店、林????、???百貨店), 創建於民國21年(1932),在今台南市忠義路與中正路三角窗,日治時代稱為末廣町, 由日技師梅澤捨次郎設計,是二次大戰前臺南市唯一具有電梯現代化設備之大樓, 老台南人俗稱五層樓仔,與坐落臺北市榮町的菊元百貨並稱為南北日治時期兩大百貨。 1998年6月26日臺南市政府公告其為市定古蹟。 2010年1月7日林百貨開始進行整修,2013年年中修復完成。 2013年6月30日到8月31日開放民眾參觀,預計在9月1日後交由包商經營。 維基百科: 在日治時期,臺南市經過市區改正與臺南運河的開通後, 臺南驛經明治公園到臺南運河之間的「大正町通」(今中山路)、 「末廣町通」(今中正路)等地日益重要。 而1927年時末廣町一帶成立了一個「店鋪住宅速成會」, 由有志於此經營店家者所組成,該會並決定要再末廣町興建連續的商店住宅。 該工程於1931年開始,設計者梅澤捨次郎。於隔年完工並成為臺南市第一條經過整體規劃設計的市街。 該區此後成為繁榮的商業區,有「銀座」之名。 林百貨則由日本山口縣人林方一於1932年12月5日於臺南市末廣町二丁目(今忠義、中正路口)開幕, 但五天後林方一便因膽囊炎病逝,得年49歲。 而在老闆去世之後,該店便由其當時38歲的妻子林年子繼續經營。 二次大戰結束進入民國時期後,林百貨曾加以修復, 並隨後陸續作為製鹽總廠、空軍單位及警察派出所等用途。 在民國四十年代(1950年代)一到三樓是臺灣製鹽總廠使用, 四樓是省糧食局,五、六樓則是空軍廣播電臺,之後又屢有變動, 先後成為鹽警總隊、保警第三總隊隊部、糧食局檔案倉庫 、軍眷宿舍等等。 在保三總隊遷往臺北之後,林百貨便陷入了長期閒置。 2013年6月30日,府城大事,日治時代銀座商圈的原林百貨整?完成,開放參觀, 外型仿歐式風格,梁柱均有螺紋,是非常先進的工藝, 更是現代百貨的濫觴;因為擁有"台南"第一棟有附設電梯及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 (有些資料寫林百貨是台灣第一棟有附設電梯及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是錯誤的, 日治時期政經重心已漸轉移至台北,台北當時已有此類設備及建築), 如今是全國碩果僅存的日治時期百貨建築。 下圖:正面頂樓窗台上方正中央突出有"林"字樣,代表創始人的姓氏。 下圖:晚上點燈的林百貨,成為老城區一大亮點 下圖:林百貨日治時期的照片,銀座商圈整齊劃一的建築風格 下圖:林百貨今日的照片,許多房子已經過改建 整修後的林百貨,一~六樓(六樓為頂樓)目前尚無營業攤位,開放時間為7~8月的每週三到週日, 10:00-17:00,9月後將委外經營,到時的營業時段將另行公告, 當然攤位進駐後的面貌也會跟現在不同,強烈建議趁7、8月時來看看,而且室內有冷氣, 不會走的大粒汗小粒汗的。 延伸閱讀:youtube影片 公視 我們的島 第704集 五層樓仔傳奇 據當年曾在林百貨工作的老員工,石允忠先生回憶 (節錄自 話說林百貨,府城老流籠人文座談會口述): 當年在林百貨內工作是相當摩登的事情,當年要錄取10名員工,有30個人去報考, 他是當年其中1名錄取的台灣人,據他說是因為他有念完小學,能讀書識字, 在當日象徵家境不錯,他負責批發部,石先生說,當時員工的薪水, 男生沒經驗者一天三角半,有經驗者四角。女生四角五分, 為什麼女生會多男生五分?因為要給女員工去買化妝品,所以待遇較高, 當時這樣的薪水是頂高的,加上林百貨員工福利好,是少數有員工旅遊的公司行號, 石先生說他們當年都去虎頭埤與關子嶺,還包車去。 當時的百貨公司生意非常好,台南府城的消費力在當日是相當高的, 每日貨物批發進來當天就賣光,而公司員工也會購買,還有員工購買九折折扣的福利, 每年還會去台南縣的糖廠進行產品販售,又稱外賣,例如麻豆糖廠等,可用記帳購物。 林百貨經常從日本進口大量的貨 物,這些貨物均以木箱盛裝,卸貨之後, 公司將木箱變賣,所得便充作員工的遊覽基金。 當日林百貨的員工編制相當多,全層樓加起來有一百五十人, 戰爭時因員工部分被徵召入伍而只剩120人左右。 三樓的員工人數最多,因為當時布類的販賣人員要兼任業務人員, 要外出招攬訂製服飾的業務,員工年紀也比較大,多半要三十幾歲(當時算是相當高齡的員工), 而他們當年都在公司內搭伙用餐,當時的伙食費是這樣:早餐3分、 午餐5分、晚餐6分,三餐加起來一角四分,石先生說,當時員工的管理其實很自由, 雖然說有宿舍,但是私生活並沒有太過嚴格的管理,而員工也很自律, 平日就待在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今台南中山國中)旁邊的宿舍內,假日就出門員工旅遊, 「林百貨」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員工遊覽活動,這時公司便會全面休業。 每次出遊的陣容龐大,約莫在百人以上,需分批搭乘巴士 車身還會掛上「林百貨」的旗幟;這樣的陣仗, 在府城的工商業界,不消說,是首屈一指的。 ●一樓。石允忠先生說,當時林百貨的一樓是賣化妝品與罐頭菸酒、糖果餅乾…等, 臺灣旅行社也在樓層角落租了一個攤位推廣業務,因當時還沒有機場,所以只專門販賣船票, 林百貨的鼎盛期是在1940年,每月營業額以今天的新臺幣來算約有千萬元以上, 營業時間是09:00-21:00,但戰爭期間因燈火管制,便改為只營業到18:00。 下圖:一樓室內照片,一旁也放了許多整修時保存下來的舊物, 每件都很有時代意義及歷史,可仔細觀看。 在現場也有許多複印的文獻資料,一九三二年,台灣誕生兩座百貨公司, 第一是台北菊元百貨、第二是台南林百貨,兩者開幕日相近但有前後, 只是菊元早已改建步入歷史,但曾是台南地標的林百貨從廢墟重生,歷經三年斥資八千萬元修復, 風華再現。 ●二樓。販售洋品百貨、雨傘、婦女飾品、皮箱與旅行袋等商品, 包括內衣、雨傘、領帶、皮箱、帽子。 ●三樓。販售紡織品與服飾、布匹…等,現場還有裁縫部可以現場製衣。 ●四樓。販售五金用品與家庭用品,包括碗盤、玩具、文具與鐘錶等商品。 在歲末的時候,林百貨店會在外觀的每層樓陽台各都掛上一個大字,合成「冬物賣出」四字, 等於現在的「歲末大拍賣」,銀座還會到處插滿了「林」的旗幟,吊在外牆上的霓虹燈, 上頭除了漢字「林」之外,還用三個片假名注音 HAYASHI,而三角窗大門的門楣上,也有英文的店名。 ●五樓。曾是飲食部、西餐、日本料理、咖啡館,日治時代在日本人的影響下, 府城人便得以接觸到咖啡、冰淇淋這些舶來品,坊間也有許多珈琲館、喫茶店, 甚至也學會了怎麼做布丁,不過當時的珈琲店,是有女陪侍,充滿桃色刺激的場所, 就跟現在西門路一段、北成路交叉口那附近的xx咖啡館類似, 跟現代定義,充滿人文氣息的咖啡館截然不同,對當時咖啡館、喫茶店文化有興趣的人, 可參考廖怡錚的著作《女給時代 1930年代台灣的珈琲文化》, 延伸閱讀:youtube影片 廖怡錚的著作《女給時代 1930年代台灣的珈琲文化》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PL7Y1x8Pboc#at=22
維基百科記載當時的物價為:壽司一份2角,西餐一份5角(當時一斗米為1元6角)。 同樓層其中一個區域還可以讓人玩撈魚,就像是現在夜市給人玩的那種, 影響所及台灣後來許多百貨公司頂樓都會設置遊樂場,像高雄大統、夢時代及台南東帝士、遠東…等。 ●頂樓。曾是機械室與瞭望臺,此外於屋頂設有花園與小型神社。 頂樓為半露天的室內外空間,最特別處是有一小型天橋、 稻荷神社及太平洋戰爭時被美軍空襲打到的彈孔, 本來臨路的外牆也有一些彈孔,但整修時考量到建築體結構及風化因素,便將之填平了, 餘下在頂樓的做為記念。 下圖:稻荷神社遺跡。石允忠先生說,林百貨剛開幕時, 都會由社長(原創辦人的太太)帶著全館員工到頂樓神社拜拜, 保佑生意興隆,後來就是社長代表,一個人巡視全部樓層之後到頂樓參拜。 下圖:太平洋戰爭時被美軍空襲打到的彈孔, 老爸跟我說當時,當時盟軍最嚴重的空襲為民國34年3月1日, 在本町(民權路)及末廣町(中正路)一帶進行了大轟炸, 死傷慘重,林百貨屋頂及部份樓板幾乎全毀,台南州廳也有被炸到。 想到這裡不禁更覺得林百貨能躲過太平洋戰爭甚至經歷過許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仍屹立不搖, 真的要替日本人的建築工藝按個讚! 延伸閱讀:youtube影片 伍佰 空襲警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KwIcvv__sY
下圖:頂樓 搭乘流籠,一次限6人,目前僅停一樓及頂樓。個人覺得有LED面版休跨怪怪… 石允忠先生曾說到,當時唯一不受到樓層限制的員工,就是電梯小姐, 當年林百貨的「流籠」相當出名,一次能搭載十二人,每日除了購買物品的人潮外, 就是一群人排隊搶搭「流籠」,今日那只電梯用的樓層指針已經遺失,只存操作台, 成為見證林百貨摩登輝煌的遺跡。 下圖:站在頂樓俯瞰土地銀行(原勸業銀行)、中正路直至底端的中國城那種感覺相當特別, 期待中國城拆除後能再現昔日站在林百貨前即能看到夕照的美景。 下圖:中正路尾端運河盲段碼頭,中國城尚未建造前可從這裡搭船至安平。 後記:林百貨得以重生實在讓我們這些老台南人感動,相對於不遠處的台灣文學館(原台南洲廳), 該建築是官方建築,本來就比較有高關注性, 林百貨這類的民間建築代表的是對於過往時代的人民生活、消費記憶, 在保存難度上高了許多,像是新町的新松金樓、真花園這些也十分有紀念性的建築物就都拆掉了, 鶯料理近日重整完也要開放了,誠心希望府城能有越來越多這類民間建築物, 在擁有者後代與政府的共識下,能得到良好的保存及修繕。 尤其是在今日重開幕的現場,看到許多當年曾親臨林百貨的爺爺奶奶也都來了, 一邊看著這棟建築物的裡裡外外,一邊跟家人甚至孫子孫女講述過往的府城美好時光, 手邊若有陳柔縉著作的《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灣摩登老廣告》兩書,可以相互參照, 會發現日治時代的台灣人,是過著一種相當摩登的生活,反而在光復之後到經濟起飛的年代, 許多生活細節包括建築都被一一拆解分化,這點可以從中正路兩旁的房子外觀得到驗證。 個人建議在林百貨重生後,市府可以重鑄老照片裡昭和時期的日本式路燈替換現行路燈, 也可思考是否針對中正路兩旁商行的房屋立面思考是否要有更嚴謹的保存方式, 其實大部份的老房子若能拆除廣告,仍是很美麗的。 下圖:老照片裡林百貨前的日本式路燈 下圖:掛著出租的中正路老房子立面 下一步,希望民生路、忠義路口的台南郵便局,現為中華電信的這棟建築物, 也能復舊為日治時期風格。 下圖:原台南郵便局 文獻參考資料: 報章雜誌 林百貨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7%99%BE%E8%B2%A8 2010年12月1日 話說林百貨,府城老流籠人文座談會,原林百貨員工石允忠先生口述記錄 老照片參考資料: 網路蒐集 FB Yau Beng-Ui FB 吳卡密 報章雜誌翻拍 《府城今昔》 《日治時期的台南》 【喜閱府城】台南老照片展覽 【台灣老照片網站(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 蒐集照片單純以個人收藏及紀念為主,非為營利使用,如有侵權請告知,會立即撤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5.232.166
StarHero:在地歷史真是特別有感覺~ 06/30 23:37
lupins:感謝整理! 07/01 00:27
lupins:感謝分享!(修正) 07/01 00:27
chao901:看了很感動 07/01 00:28
SCGT:日本的建築工藝令人讚嘆,可惜一堆經典建築被某黨去日本化... 07/01 01:09
shaladan:好感動! 07/01 02:59
iamready:推,小時候經過林百貨都會害怕地繞道,沒想到原貌這麼美 07/01 03:47
iamready:真希望那個年代的美好建築都能完整保留下來... 07/01 03:47
clark3530:這篇真是寫得太詳盡了!!!!!!!!!!!!!!!!!!!!!!!!!!!!!!!! 07/01 09:40
tochibana:推推 07/01 09:52
tinamay:好文我再推*.* 07/01 13:09
weirdgrape:大推 07/01 16:55
Eynng:好棒喔!推推 07/01 19:21
dontblame:感謝有你 幫台南作了許多紀錄 07/01 20:02
pog0615:推推 07/02 14:06
ass99:大推!紀錄的非常仔細~感謝 07/02 14:36
AeroStrike:推超用心!! 我愛台南 07/06 02:16
BPpony:誇張的詳細啊!不 07/08 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