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n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669259 獨家》「洋獨活」、「七面鳥」?揭密百年前台灣和洋風格法餐 https://i.imgur.com/voskEuf.png
1916年、大正五年的菜單中可以看見「七面鳥」、「洋獨活」,菜單上方有燙金的「台字 章」。(中研院提供) 2024/05/11 05:43 首次上稿 00:12 更新時間 05:43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鬼滅之刃 柱訓練篇》即將上映,動畫中的和洋文化引人注目 ,當時的西化也影響到台灣,從中研院「手島兵次郎文書」資料發現,有多張百年前,在 台灣出現的和洋風格法餐,一些菜名如火雞是「七面鳥」、白蘆筍稱「洋獨活」,還有出 餐順序,與現今國人熟悉的西餐有些不同。 手島兵次郎是從日本來台灣的司法人員,1901年(明治34年)來台灣,直到1916年10月( 大正5年)因病退休回到廣島,在台灣約16年,同時還是台灣法制起草委員,對台灣的法 規貢獻良多。 2010年間,手島兵次郎的後人將他生前留下的文件贈予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這些文件 共有598件,其中有多張在大正時期,總督官邸(現今台北賓館)寄來的晚宴邀請函,有 一張菜單燙金了日本總督府設計、代表台灣的「台字章」,從手繪封面、菜單內容,能窺 見大正時代的和洋飲食文化。 菜單的內容有稱為「キャビア」但過去稱為「カビヤ」的魚子醬前菜,綠蘆筍「野天門冬 」,在前菜上完後,在上主餐前,還有用香檳製作的冰沙「凍酒」來解膩。 在主餐中會常看到「七面鳥」,名稱由來據說是火雞的頭、頸、羽毛與腳呈現多種顏色, 讓日人覺得像是有不同面向,所以才稱為「七面鳥」。還有「洋獨活」這道前菜,依長崎 縣學校午餐協會、營養師協會解釋,這是法餐中春天常吃的白蘆筍,因樣貌類似種在洞穴 裡的軟化白獨活,所以被稱為「洋獨活」。 另外,這些菜單的生菜都在主餐後才端上,與國人熟悉的生菜在主餐前先吃的文化不同, 從出菜順序,可見百年前日人學習法餐的精神,以及美國對國內西餐文化的影響。 https://i.imgur.com/oHyYEC0.png
手島兵次郎著大禮服的相片。(中研院提供) https://i.imgur.com/rj76wuA.png
菜單的手繪封面,相當精緻。(中研院提供) ====================================================================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paper/1645523 「鬼滅之刃」揭秘 台灣百年前和洋法餐 https://i.imgur.com/BB0veXu.png
多張百年前的手繪菜單封面,相當精緻,可一窺黨當年台灣的和洋風格法餐。(中研院提 供) 2024/05/12 05:30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鬼滅之刃 柱訓練篇》即將上映,動畫中的和洋文化引人注目 ,其實在日治時期就曾影響到台灣,從中研院「手島兵次郎文書」的研究資料發現,多張 百年前的手繪菜單,可一窺一九一○年代台灣的和洋風格法餐,像菜名中的「七面鳥」指 的是火雞、白蘆筍稱「洋獨活」,出餐順序也與現今西餐有些不同。 出餐順序也與現今西餐不同 手島兵次郎在一九○一年到台灣總督府任職司法官員約十六年。二○一○年間,其後人將 他生前留下的文件贈予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其中有多張在大正時期,總督官邸(現今 台北賓館)寄來的晚宴邀請函,有一張菜單燙金了日本總督府設計、代表台灣的「台字章 」,從手繪封面、菜單內容得以窺見當年台灣的和洋飲食文化。 菜單內有「キャビア」但過去稱為「カビヤ」的魚子醬前菜,綠蘆筍稱「野天門冬」,在 前菜上完後,在上主餐前,還有用香檳製作的冰沙「凍酒」來解膩。 菜單「七面鳥」 指的是火雞 菜單常見的「七面鳥」,據說是火雞的頭、頸、羽毛與腳呈現多種顏色,才被日人稱為「 七面鳥」。還有「洋獨活」這道前菜,這是法餐中的白蘆筍,因貌似種在洞穴裡的軟化白 獨活,所以被稱為「洋獨活」。而當時的生菜在主餐後才端上,與現在先吃生菜的出餐順 序不同。從菜單、菜色可見百年前日人學習法餐飲食樣態。 https://i.imgur.com/vMstqBq.png
手島兵次郎在一九○一年到台灣總督府任職司法官員約十六年,後人將他生前留下的文件 贈予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中研院提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98.9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nan/M.1715476925.A.823.html
lupins: 推~ 05/12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