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wanScrip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聯合報╱記者楊起鳳/台北報導】 2011.04.11 台灣本土劇近來流行舊瓶裝新酒,行銷海外,在原有劇情下,換名字、換演員跨海到大陸 「再生」,成了名副其實的「台骨陸皮」,為本土劇開闢了新的海外市場。 吳奇隆前妻馬雅舒主演的「娘家的故事」,當初是取材自民視的「娘家」,內容一樣走家 庭倫理劇,描述婆婆媽媽最愛看的婆媳、夫妻、父母與孩子親情糾葛,但台灣電視劇灑狗 血、罵不休的特色讓大陸觀眾開了眼界,一路拍了「娘家2」、「娘家3」。 台劇婆媽劇從前幾年的李鵬「媳婦系列」,到央視播出「意難忘」、「又見阿郎」,再到 安徽衛視「娘家的故事」,奠定票房靈丹招牌,已成大陸現在拍戲主要題材之一。 安徽衛視最近播出的「夏家三千金」創下安徽衛視3年來播出收視紀錄。外傳「夏家三千 金」一樣取材自台灣本土劇,但「夏家三千金」劇組否認,只承認是由多部本土劇中的架 構中去拆解,重新包裝而成。 該劇顧問蘇麗媚分析,其實受歡迎的戲劇元素大同小異。例如韓劇「妻子的誘惑」、「台 灣霹靂火」,都有電影「變臉」的情節;但大陸過去沒有重情節的偶像劇,從戲劇中找到 原創,重新配音和調整服裝造型,自然能勝出。 但她認為,如果台劇一味只是移植,沒有依據大陸市場調整演員的配置和包裝,一樣會失 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6.1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