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e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介紹烏龍茶泡茶方式之前,建議先瞭解茶湯滋味與香氣的來由與原理, 才會比較容易理解泡茶方式該如何配合自己的口味做調整 茶湯滋味與香氣主要來自於茶葉“內含物質”浸泡過程中釋放至水中 常會聽喝茶的朋友形容,這泡茶“耐泡”,主要原因在於內含物質量豐富 可以多次釋放至茶湯中,仍有茶香 有諸多因素會影響其含量與特性,比較常見的是: 1.高海拔因生長時間長,加上氣候環境因素,內含物質多,葉片也較為厚實 2.製程因素,像是溫度影響發酵快慢與香味香氣物質形成 3.季節. Ex.低海拔一年採收六次 到最高海拔一年二次 泡茶三大要素:茶葉量/水溫/時間 a.茶葉量 茶量會直接影響可溶入水中的內含物質總量多寡, 常有人用茶葉量多,快沖快泡的方式,說這茶可以多次沖泡還有茶味,很耐泡 這其實算是銷售手法之一,但是當把茶量/水溫/時間/水量固定下來比較時候 套句流行的說法, 海水退潮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嚴格來說要用”茶水比例“來定義比較恰當 b.水溫 水溫會影響內含物質釋出的快慢與不同的內含物質的表現, 因而不同茶種會有各自建議的溫度,做適當的調整 像是綠茶一般攝氏75度上下沖泡,球型烏龍第一泡攝氏100度泡開, 隨後可稍減 東方美人茶85度 c.時間 當浸泡越久,理所當然的可被溶出的內含物質越多,可是同一泡茶可被溶出的量 大致固定的,要久浸一泡茶就把內含物質釋放差不多,也不是不行,自己喝的開心就好 只是別說怎麼這泡茶不耐泡 之前有版友在問,茶能不能久浸? 其實不是不能久浸,而是要看茶特性與泡法是否合適 同樣的茶葉,用冷泡浸泡一整晚,不一定喝得到苦澀, 這跟溫度也有關 像是夏秋低海拔的烏龍茶,原本兒茶素就高,做成清香型,發酵程度與走水又做得不夠 熱水久泡之後,單杯茶湯中的苦味澀味太重,咖啡因的含量又高,其實不適合 可是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茶葉,製作過程恰當,其實拿來熱水久浸不一定會苦澀, 這跟內含物質特性有關 推薦的烏龍茶泡茶方式: 一. ISO 3103 標準茶葉評鑑方式 這也是台灣茶葉比賽的評鑑方式,建議有興趣版友可以去買這樣的茶具評鑑組,大概150元 標準茶湯的茶水比例 2% 3公克的茶葉,150cc的水量,100度水溫,浸泡6分鐘 這樣的泡法,通常給朋友喝的話只喝到第二泡而已 二.小壺泡 小壺泡的茶水比例 6% 9公克的茶葉,150cc的水,100度水溫, 第一泡60秒 第二泡30秒 第三泡60秒 , 第四泡後時間可依第三泡茶湯做調整 茶壺容量若有不同,可依茶水比例調整茶葉用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2.71.16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ea/M.1418890952.A.CA7.html ※ 編輯: renfro928 (220.132.71.164), 12/18/2014 16:26:08
ragdollstar: 請問,烏龍茶泡法指的是球型烏龍麼?很實用的文,推 12/18 16:49
ragdollstar: 正好有評鑑杯,晚上來實驗看看。 :) 12/18 16:51
bluemkevin: 高山茶走水平均較難才對 12/18 17:03
bluemkevin: 海拔 1000 - 1500 現在都有一年五六採的 12/18 17:06
bluemkevin: 衫林溪號稱1600-2000 還有春採二水 夏採一水 秋冬再 12/18 17:10
bluemkevin: 兩水 12/18 17:10
lwei781: 久浸不苦不一定能給你好喝的一泡 12/18 21:19
bxxl: 問一下,評鑑泡法,泡出來的好喝嗎? 12/18 21:51
bluejames: 應該說這是目前大部份人試茶的基準 12/19 00:03
coldshawn: 推一個 12/19 08:48
coldshawn: 評鑑泡法 我想只是希望把所有的茶的味道一起泡出來吧 12/19 08:48
renfro928: 杉林溪海拔最多1600,不到2000,不要山下低海拔鹿谷茶 12/19 09:12
renfro928: 當作杉林溪來賣。就跟梨山茶區的紅鄉與華崗高度差1000 12/19 09:12
renfro928: 。1600公尺茶可以採6次,一定要報名神農獎,這樣的説法 12/19 09:12
renfro928: 聽聽笑笑就好,講出來會被看破手腳 12/19 09:12
renfro928: 我家就是竹山茶農,圈子不大,介紹下1000-1500可以採 12/19 09:19
renfro928: 收5-6次的茶農,我推薦給庄頭的茶農們去觀摩改進 12/19 09:19
chehsien: 推 12/19 09:36
bluemkevin: 1000 - 1500 是真的有採六次的 衫林溪的號稱 2000 的 12/19 15:34
bluemkevin: 草弟也是南投的 12/19 15:34
bluemkevin: 但我說採多次的並非草弟 12/19 15:35
bluemkevin: 然後高海拔的直接拿境外茶來假裝就可以 本地茶都不一 12/19 15:57
bluemkevin: 定能贏境外茶 12/19 15:57
youtobe: 請問茶水比例2%和6%,哪個是最佳比例?透過時間長短,一樣可 12/19 17:25
youtobe: 以到達最佳? 謝謝 12/19 17:25
renfro928: 2%或6% 建議依照目的來選擇,評鑑不同茶的優劣,建議2% 12/19 21:08
renfro928: 因為定性定量做比較,與朋友分享泡茶,建議用小壺泡,可以 12/19 21:10
renfro928: 體會不同泡間風味的轉換,味道也可以浸泡時間做調整 12/19 21:12
renfro928: 境外茶幾乎都是台灣人過去種植的,有些品質做的也不錯 12/19 21:15
renfro928: 但是以烏龍茶製作工藝來說,台灣現階段還是平均水準高 12/19 21:17
iammacross: 推,謝謝分享,受益良多。 12/20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