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ouho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一屆「東方元宇宙」論壇徵稿啟事 ──在《東方》同人的立場上,我們如何看待、期望、想像「元宇宙」與近未來? 胡又天(恆萃工坊創辦人) 前言   「元宇宙」(Metaverse) 與NFT(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質化代幣)市場無疑是 2021年最熱門的互聯網話題了,各路大佬在這風口上吹了一年,也戳了一年的泡泡。戳泡 泡的,有人從技術上來講,說目前電腦和網路的算力尚不足以實現電影、小說所設想的那 般虛擬世界;有人從出發點來講,說那些巨頭想搞的,無非又是另一套「中心化」的閉環 ,這和區塊鏈技術及其先驅的「去中心化」思想就是自相矛盾。相對的,吹泡泡的,除了 開著各種大會的大公司,也有不少中小團隊在花著真金白銀,僱人、立案,搏一個未來; NFT市場上,更已有不少引人注目的交易實蹟。   換言之:錢在那裡。   而在我們遊戲玩家社群裡,就我目前所見,絕大多數朋友對所謂的「元宇宙」和那些 炒著「Play to earn」概念的「鏈遊」(區塊鏈遊戲)皆是冷眼以對。其緣故,一方面是 對資本的習得性提防,一方面是一種我想稱之為「正統論」的意識在作用:當前所謂的「 元宇宙」是從小說和遊戲變出來的,而我們正是遊戲玩家和圖文創作者,我們從經驗和直 覺知道優秀的作品是什麼樣子、良心的作品應該是什麼樣子、失敗的作品又通常是踩了哪 些坑,這讓我們對元宇宙和鏈遊的宣傳具有免疫力,認為那無非是為了圈錢而整出來的「 真正的遊戲」的山寨版、異化版、劣化版。我最近也試玩了一兩款,又看了些評論,覺得 大家的想法沒錯。   但是:那裡有錢。   實事求是地講,我覺得眼下最像、最符合「元宇宙」理想的,就是我們《東方 Project》同人圈了。雖然還沒有一個One APP to rule them all的MMORPG把我們通通圈 進去,但我們自己組織起來的各種同人社群、同人創作、同人活動、同人市場,已是多少 大公司、大IP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一大片能夠自行運轉、持續成長的生態。同時,NFT藝 術市場的性質,也相當適合同人社團,我直覺就認為它有可能幫助我們催生出更多能夠穩 健盈利的音樂、漫畫等作品,只是這個機制與習慣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來。   所以:我們也有資格來辦一場「元宇宙」論壇。   一場資本市場法螺大會所吹不出來的,在生產者、中介者、消費者間有著真實、緊密 聯繫的,以「同人」為主體的論壇。   ──好的,這話說得漂亮,那麼我們應該要設定個什麼目標?朝向什麼實際的意義與 功效?   那就從「功名利祿」談起:   我們有很多同好是學生,有課堂報告和學位論文要寫,將來還要找工作。而既然現在 「元宇宙」是風口,有不少公司正在高薪招聘,那麼,你在相關的論壇發過文章,認識許 多行家裡手,是不是就比較有利於求職、謀事?   --當然你可以認為這泡沫很快會破滅,但首先,能拿多久算多久、能拿多少算多少 ,只要有一位同學靠這一把來從外界得到了一些什麼,我們就算成功。再來,「元宇宙」 的泡泡會破,Web 3.0時代仍在路上,不會停下來,我們總有未來可以探討,你也可以用 戳泡泡的思路來寫文章,將來走做空的路線。最後,有些同學反正是有這方面作業要寫的 ,我《東方文化學刊》也反正是需要專題稿件的,那就一兼二顧,保底能給讀者交出夠份 量的東西。   再回到《東方》同人社群發展的考量:   我們先前種種關於社群的研究與討論,無非是三個題目:一、如何多吸引新人;二、 如何多留住老人;三、如何讓我們現在的活動辦得更順利一點、效益更高一點。這三項是 相輔相成的,努力方向則大致有二:向內是優化組織,加強溝通與鼓勵的機制,來支持創 作和活動;向外就是「通出去」,設法接引外界的資源。   內部的工夫我們已經做很多了,我想也可以說做得比絕大多數IP的同人圈都多,還 做得好,所以這幾年才會有那麼多新進的社團、新創的活動。那麼,向外呢?   老社團如二維鏡像是多角化經營,本社繼續開網店和接案之外,前成員海貓後來參與 《少女前線》,又獨立出來做《明日方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最近也有核燃黑貓與 一眾「幻想戰聞錄」的伙伴合作了原創獨立遊戲《海沙風雲》。囧仙創辦魅知幻想,現在 幫助大家解決倉儲、運輸問題的「哆嘰」站也兼營其他IP的同人商品。這些都是為已練熟 的技能開發更多使用場景的正道。   然而這「專業化」的出路,對很多比較小型的、維持在業餘狀態的社團和個人作者, 是不太好想像的。真要走這條路不是不可以,但要下很大決心,且機會成本很高,成效難 以預期。那麼,有沒有不必投入那麼高,而也能將《東方》經驗在外界派上用場的路徑?   那就是我這裡想到的了:辦「元宇宙」研討會,跟大家徵稿、編書,形成一個看上去 像、事實上也的確能從一些獨到視角來做趨勢學、未來學的社群組織,然後可以出去和體 面人交流,來幫助我們彼此在進學、求職或創業的路上加個幾分。   寫一篇文章,應該是比較多一般同好也能做到的事,而且投入不會像做一張專輯、一 場展會、一款遊戲、一部動畫那麼巨大。而編書、辦線上論壇也是我和小伙伴已經做熟的 事,我的學歷、履歷也已算足夠在二、三、四次元(四次元:量子科幻)間搭起橋樑。雖 然不能保證這就可以讓某些大老闆青眼有加、相信我們能補上他們企業的缺失環節,然後 灌錢過來──當然能這樣就太好了──但起碼,我們可以在我們做得到的範圍裡,做出一 些確實有意義、有價值,也不乏趣味的討論,也在歷史上留下一筆。(我會寫歷史,所以 這肯定能做到)   是故,這一場論壇,和我們以往的論壇,以及外面其他論壇,會有一項最大的不同, 就是分成兩組來徵文:對外組、對內組。 「對外」與「對內」   「對外組」與「對內組」,簡言之,就是「寫給外人看的」和「寫給自己人看的」。   「外人」可以是學校、企業、社會大眾,也可以是玩遊戲、看漫畫但不熟《東方》的 各年齡層的學生與社會人士,看你是要寫給誰、目標是什麼。   如果你是要作課程作業或專題論文,那就按你學科的標準,面向老師和同行,帶來新 知。   如果你是要求職,你可以按你行業所關心的議題,面向老闆和獵頭人,展現你的能耐 、見識和志向。   如果你是想創業、募資,那就面向金主和其他可能成為你伙伴、助力的人,提出一個 有格局的視野。   或者你想向大眾、向後輩「傳教」,那就用你認為適合的口吻,來說這裡有什麼好。   對外的文章,要預設讀者並未接觸過《東方》,甚至不具備一些有關遊戲的常識,很 多地方要從零說起,這樣寫起來會比較累,也不利於深入探討──我看過很多論文,講完 基本學理和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篇幅已經過半,然後正文就草草收場,剩下十幾頁參考 文獻灌水,這樣是絕對不行的。所以我們會專門向有科普經驗的同好邀稿,先修訂舊文來 對我們這場論壇大致的目標讀者作一整體的介紹,然後大家撰文即可參考,以免重複勞動 。   在正文之前請寫一段「摘要」,除了簡短介紹內容之外,建議也明說你的目標讀者, 好教讀者參考。   總之,設置「對外組」的用意,就是創造一個讓我們運用《東方》經驗,向外爭取資 源和機會的窗口。如果可以和你現有的生涯規畫、戰略企畫配合,那就再好不過。   同時,「對內組」保持同人交流的初心,我們之前和同好討論是怎麼談的,這裡就繼 續那樣談,談你自己或你覺得同好需要瞭解或者會感興趣的各種東西。可以預設讀者都已 具備相關常識,文體和語言可以自由奔放,場面話可以少說,觀點也不妨激越,最重要的 是你真實的見解和情感。   我希望,兩組稿件並陳,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外界讀者看完「對外組」的介紹與論 點後,再看「對內組」,即便看不太進去,也能相信我們這個社群是確實很活躍,各篇作 者是確實有歷練的,不是坊間那些只會胡吹大氣或搬弄數據之流能比;圈內同好,看完「 對內組」再看「對外組」,可以拓展視野,重新評估自己這麼多、這麼深入的遊玩經驗, 在不同的場合裡,可以轉化出何等樣的意義與價值。   這樣,我們也就為大家創造了更多一點的關注《東方》、留在《東方》的理由。   下面說明目前暫訂的活動內容和徵稿種類。 活動內容   本屆「東方元宇宙」論壇將在線上舉行。目前計畫的活動項目如下: 一、 論文發表會   便如我們前兩屆社群論壇或「東深見」講壇,你投稿過來,我們會開一個群組審核來 稿,只要題目恰當、言之有物,我們就會進一步和你討論內容。修改完善以後,我們會先 把文章公開發到網上供大家閱讀、下載、評論,之後以線上會議的形式,擇期舉辦正式的 發表會。我們會設法多邀請《東方》圈外的產業界、學術界、媒體界朋友前來參加、提問 ,做成一個讓我們對外亮相的場子。   線上發表會辦完之後,我們可以參考講評人和廣大同好、讀者的迴響,最後再修改一 次文章。修改完善以後,我會將所有入選的論文結集成書,正式出版(台灣這邊出書很容 易),實體書和電子書都出。   我們也會按例給入選的文章支付稿酬。基本價每字0.5元新台幣/0.1元人民幣,視各 方贊助而增加。 二、 各類NFT展售   我們會用「東方元宇宙論壇」(英文ID待定)的名義,尋找一兩個上架、交易費用( gas fee)較低的NFT交易平台(現在一些用polygon鏈的費用就可低至1美元),將我們訂 製的,還有大家投過來的東西上架展售。若有售出,如此分賬:   45%化作稿費,分給所有入選的文章作者;   45%歸該作品的原作者或發行社團;   10%支應本論壇的行政費用。   結算日暫訂為發表會結束後的一個月。之後若還有達成交易,就在每個月底結算原作 者或發行社團的45%分成,其餘留作下屆論壇或類似活動的資金;如果我這邊不辦了,就 捐給THBwiki。   單曲或整張專輯,單張圖片或整本畫冊,單篇文章或整本文集,或者一小段影片,新 作或者舊作,只要是電子檔都可以鑄造成NFT來販售,賣家也可以指定附加價值,如買了 鹽酥雞NFT的就可以去實體店面兌換多少份鹽酥雞。   也有不少畫大餅的,例如你買了A遊戲的NFT將來還可以拿去B遊戲用,而A、B遊戲都 還連影子都沒有;又或者是宣稱這件作品將來在歷史上會多麼有意義有價值,因為他們會 創造歷史。我們可以用《東方》的思維來看:這就是妖怪,不折不扣的妖怪,眾人愈信, 它就愈強;不信,它就只是一個圖檔,一條價值0的雜魚。而那些說想建立元宇宙的,就 是想建立一個能讓這些妖怪生存發展的幻想鄉。所以為什麼我說《東方Project》最像元 宇宙?因為很多概念和模式就是可以直接套過來。這不是巧合,而是自古以來民俗、宗教 、經濟、文化的共通之理。   我原本也考慮過畫大餅,說本論壇將與X個社團、Y款遊戲、Z場展會聯動,我們的紀 念NFT將可在這些遊戲、活動裡化作特別限定版的皮膚、特典等等。不過我精力有限,不 太擅長這些串連的事務,而且在這虛火旺盛的今年,肯定有一堆泡泡要破,所以我想還是 逆向操作,實在一點好:   這樣,我們賦予這些NFT「即時贊助」的性質,附加在原有的「收藏歷史」上面,大 家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標一些比較高的價格。換言之,也就是義賣。至於這些NFT將來是 否能在某個幻想鄉裡化形顯聖,那就以後再說。目前這個新興市場上挖空心思營銷炒作的 奇人異士太多了,我想我是比不了他們的,所以不如逆向操作,以「賣不出去也無妨」, 「忠於本質」和「避免異化」的最底線來規劃,不搞太多花樣,只搞一樣:貴司買我們的 NFT,便可有昭示「我們尊重內容與使用者的靈魂,非同流俗資本」的一層意味。看誰會 「千金買馬骨」(完全就是這個意思)吧,有人買了大家一定要讚美他。   確定能做到的效果,是我們將作為《東方》同人社群之一,在方興未艾的區塊鏈世界 來個集體亮相,也會發新聞稿給媒體,就當是作個廣告了。如果你覺得這樣太保守,不妨 和同好研究整理一下想法,也就可以寫成一篇文章。 三、付費座談會   如果順利,在公開的論文發表會後,我們再舉辦一場付費的座談會,向關注「元宇宙 」這一大題的產、學、業界朋友販售或贈送門票,讓他們來向我們的作者與社團提問;我 們這邊出席的作者與社團,就可以拿一點出場費,也能伸展人脈,或許更能真正得到一些 機緣。這種不公開的活動,對某些人來說,吸引力或許比全部攤開來給你看的論文集更大 一些。 四、新書發表   結集成書,正式出版之際,我們再開個發表會總結一下上面兩項活動的成果,進一步 對外拓展人脈、延伸觸手。 徵文主題   我們分三個區塊來徵文: A、 我們可以怎麼看/我怎麼看「元宇宙」、區塊鏈與Web3.0的未來   這部份可以是評論、感想或推演。   對內組例題:「當量子時代真正到來,我們會怎麼繼續想像秘封組和科學世紀?」   ──2021年12月25日,我與一些ACGN圈子的朋友在「台灣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協會」 主辦的「量子元宇宙創意共識論壇」上同台,我做主持人,引言放PTT的時候,就唸了一 首詩配上秘封組的插圖,又介紹了一篇用上量子物理學的秘封組同人小說──《天下布文 》首獎,六道的〈Einstein IV 's Dream〉,另外也播放了L級符卡「波與粒的境界」的 影片,算是對外傳了一回教。在場也有一位同好,會後我們聊了一下,就蹦出這樣一個問 題:將來量子計算機以及相關的學問普及以後,我們對秘封組和科學世紀的看法和創作會 有什麼變化?   這個問題如果展開來談,可以拿歷年各種相關的科幻作品來比較,再正經一點就來個 「科技社會學」的討論,再講到經濟、金融──這就連上了資本市場最感興趣的議題。而 如果你要保持對內的方向和文學性的關懷,那就可以參考六道那篇小說前面的「作者的話 」:「我有想過一個問題:一篇科幻《東方Project》同人應該向他的讀者展示些什麼。 是科幻背景下的人物弧光,是宇宙尺度下的規則真理,還是超越時間的永恆愛情?」   六道用作品交了一份答卷,我們也可以。有著這樣的思考,這樣的問題,這樣的答案 ,我們的社群,我們的故事,我們的「元宇宙」才是有靈魂的,才是能夠超越功利,持續 吸引同人參與進來的。這種不可量化分析的內涵,我們通常不會在商學院的報告和討論裡 看見,即使有也說得很淺,因為商科的通用語言,是排除文學和美學的感官的,你在商界 的研討會講這些可能還會顯得「不專業」,所以即便你懂,你在報告裡都要把自己的這一 部分閹割掉。而在我們玩家、同人的視野裡,我們都知道這「靈魂」才是最重要的,因為 我們重視這些。所以,我們的討論,即使並不特地面向商界,也會具備對於商界同仁來說 特別重要的參考價值,因為這可以補上他們一般所缺失的維度。   那麼,商界在乎的問題,具體是怎樣呢?我從一位銀行主管那邊要來了他們向其他企 業的提問,經同意,轉貼如下: ------------------------------------------------------------------------------   1. 元宇宙/區塊鏈/Web 3.0的整體發展涵蓋的新趨勢有哪些?目前我們所知的有 VR/AR/XR應用, GameFi/DeFi 的發展, NFT/虛擬土地的興起, Play to Earn 電玩遊戲上 鏈 (如Sandbox/Decentraland/Axie Infinity) 使玩家在遊戲中的成果可以轉換為現實世 界的經濟價值, 以及未來發展Second Life的可能性,請問還有哪些趨勢,或是發展中/有 機會的趨勢是值得關注的?   2. NFT / 遊戲幣 / 虛擬土地 如何合理評估價值? 可以從哪些角度觀察去發掘出有 發展潛力的項目?   3. MetaVerse未來的終極發展如果要走到《一級玩家》/《脫稿玩家》(注:《頭號 玩家》/《失控玩家》)的情境,讓真實世界的人可以在虛擬世界發展Second Life, 預 期還需要哪些元素的加入 (例如:是否需要AR穿戴裝置的發展成熟, 或是虛擬世界經濟秩 序的監管制度......等)   4. 科技巨頭FAANG如果要加入MetaVerse / Web 3.0 商機,可能會從哪些地方切入 ex, 1) 經營遊戲 例如Sandbox, or 2) 發展社群 例如Discord, or 3) 發展穿戴裝置, 目前的先行者 (如Axie Infinity)與FAANG相比有何優勢或劣勢?)   5. MetaVerse / Web 3.0 的發展是否有需要傳統金融機構的地方? 或是說傳統金 融機構可以從哪些角度加入。   6. 最後,想聽聽貴司對於Web 3.0 / MetaVerse發展的看法。 ------------------------------------------------------------------------------   這幾天,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也發表了厚達兩百頁的《2022年元宇宙全球年度?告》 ,頗為全面(當然,不能緣木求魚地要求文學和美學面向的探討),大家可以找來參考, 我也會放到群文件裡。 B、 我們可以怎麼做/我正在做什麼/我做了什麼   「我們可以怎麼做」是腦力激盪,例如正在開發中的MMO《幻想鄉‧世界》將來是否 能舉辦具有臨場感線上展會,其中的交易又是否可以搞NFT模式?如果搞,各種搞法的得 失利弊如何?當然《幻想鄉‧世界》都還沒做完,實際的情形和條件不太可能合乎我們的 想像,但正因還沒做完,我們就不必擔心自己寫錯,讀者也可以聚焦在你的推演上面。   「我正在做什麼」是配合你當前的企畫和作品來談,「我做了什麼」是結合你之前的 作和經歷來看這個潮流。   如果你之前參與過「元宇宙」主題的課程或研討會,也歡迎談談你的見聞和感想。群 裡就有一位同學說剛剛修了一學期的元宇宙專題課,很痛苦。為什麼痛苦?我很想知道。 如果能有這樣一些真實的反饋,我們的論壇就能富有各種務虛法會所不能至的參考價值。 C、 我們可以怎麼想像   將來這幾年,元宇宙、網絡科技和世界局勢會有什麼發展?ACG業界和各種亞文化圈 又會如何?   你可以寫篇標準的趨勢學論文,也可以寫小說、散文,甚至是詩歌、漫畫。   是的,這一部份我們不拘一格,收小說、散文、詩、歌、漫畫,你有本事也可以結合 多種媒體做個短片。對內組可以這麼自由,對外組也可以。「元宇宙」原本就是小說家發 明的概念,所以我們用小說來延伸討論,就不僅僅是合理,而且更是應該的了。 D、其他專題   若有其他想法,可來信或加群提出,我們討論其價值。 E、對他人文章的回應與評論   網上討論,其精華與樂趣,往往在評論區的互動;實體書一般不便即時更新,徵稿也 不便連評論一起徵,所以通常就還是只能讓文章作者一個個唱獨角戲。但我們這場論壇的 文章,會先掛在網上公開一段時間,再開發表會,然後再結集,所以這期間,各篇文章若 有精彩的回應和評論,我們也將徵詢同意,收到書中。 字數限制、稿費標準   我們分「整篇」(完整、獨立的文章)和「回應」兩檔。   「整篇」的字數限制為600-12000字,無論你寫的是論文、散文、小說還是什麼。超 出上限者稿費以12000字計算。不足600字但也夠好、夠入選者以600字計算,你厲害能寫 一首詩來入選的話,除稿費以外我會另行給你贈品。   基本稿費為每字0.5元新台幣/0.1元人民幣,我們拉贊助所得的加給稿費,將按字數 比例分給每位作者。為方便計算,文章字數四捨五入至百位。   「回應」的字數限制為100-2000字,未滿100字的入選者以100字計算,超過2000字以 2000字計算。2000字寫一整篇文章可能不夠,然而如果是評論、回應別人的文章,夠承載 幾個有理有據的論點了。如果還不夠,那你應該考慮自己另起一篇。   因為回應總比自己寫一整篇簡單許多,也為避免讓贊助所得的加給稿費分得太薄,這 部分僅按基本價支付稿酬。   文中若有自製的圖表,視品質和體量折算為50至500字;插圖或漫畫,每頁100至200 元。如果想投稿圖畫請先和我們提出構想或草稿,以免落選。或者,你可以改投、兼投 NFT。   文章作者保留著作權等一應相關權利;稿酬視同授權本論壇使用和出版的費用。 投稿途徑、截稿日期   來稿請寄電郵[email protected]或以其他途徑給我。   截稿日期:我們分三期來截稿。   第一期:2022年3月9日,16日開始發布。   第二期:2022年4月9日,16日開始發布。   第三期:2022年5月9日,16日開始發布。   收到稿後我們編輯、評委會跟你討論,不夠好的話要如何才能改到足以入選、夠好的 話可以怎樣修到更好。初步編修完成後,就等到發布日陸續放上網。   要寫一篇12000字以內的論文,即便你有正職要忙,兩個月應該夠了,如果不夠,要 嘛是時間管理有問題,要嘛是你給自己選的題目太難。如果真的不夠,你投第三期,四個 月總該夠了。還是不夠也沒關係,你什麼時候寫好就發過來,看看是不是可以用到下一期 《學刊》或下一屆論壇。網路時代,我們辦活動就不必像傳統那樣什麼都擠在一兩天。   正式的論文發表會當於5月中旬以後擇期舉辦。 NFT物件徵集   有關NFT展售的一應實施細則,待我們內部討論,及和平台溝通妥當後再行公布,有 心的朋友可以先準備作品。 邀請對象   這場論壇的邀稿範圍,以《東方》同人為主,包括: 1. 《東方Project》的一般同好; 2. 曾經或現役的創作性社團,例如繪畫、音樂、小說、遊戲及各種週邊; 3. 曾經或現役的活動性社團,例如展會及演出活動; 4. 有相當《東方》成份的平台社團,如網店、音樂平台、約稿平台、信息交流站。   廣義的ACG同好和IT業界、學界同仁,如果您對《東方》有所瞭解,且能充份體現在 文章之中,也歡迎參加。   對外,我們會向關注「元宇宙」這一大題的產、學、業界及媒體朋友發出邀請函和新 聞稿,請大家前來關注這場由「同人」發起的論壇。   下面說明一下以《東方》同人為主、為限的理由。   首先在個人方面,我在這圈子裡比較久了,積累了較多的知識和作品,比較能夠把握 狀況,我們許多同好也是如此。這樣,我們可以保證討論的深度,做到以《東方》和同人 為主體、以人為本的「從《東方Project》看元宇宙的可能」,而非「元宇宙的可能性探 討──以《東方Project》為例」那樣,以議題為主體,讓工具理性抹平了人與物的靈性 、感性。   再說客觀條件。如前所述,《東方》同人圈的生態相較於各種IP,有著許多不純以商 業驅動的要素,而保持著相當綿長柔韌的活力,及許多非功利、超功利的愛好者、創作者 ,當能給「元宇宙」這個論域帶來許多特殊而重要的觀點。   這便是我希望做到,也相信我們可以達到的定位。 聯絡方式   大陸地區同好可上QQ群:720268605──這是之前的「東方社群信息使用論壇」群, 現改為本論壇的交流群。工作群將另行建置。   港、台或海外同好可加LINE群組「東方元宇宙論壇」: https://line.me/R/ti/g/JE4yZGv9x2   有任何問題可留言或電郵:[email protected]。歡迎業界同仁來信商談。 成員招募   如果你有興趣參加本論壇的籌備與舉辦,我們有以下崗位,歡迎有相應興趣和技能的 同好報名:   A、編輯部   A1、編務組-負責約稿(包括插圖)、收稿、編輯、排版。需文書處理技能。   A2、評審委員-負責審稿,與作者溝通,尋找或擔任適當的講評人,以提升文章品質 。需學術知識或同人創作、同人活動經驗。   A3、百科組-負責將本論壇的相關信息與成果登錄至THBWiki。有餘裕的話也可以幫 大家蒐集參考資料。   我自任總編輯,完稿及最後的印刷、出版等步驟我可包辦。   B、業務部   B1、新聞組-負責撰寫新聞稿,向媒體發布,也在各大社群平台上建立帳號,發布動 態。需要勤快。新聞稿的寫作我可以指導,沒人我就自己來。具英文、日文能力者佳。   B2、公關組-負責對接學界、業界,建立人脈,發邀請函,拉贊助;拉到可分成,細 則待定。這需要社交和簡報能力,我作不涉功利的社交還算可以,找錢就不怎麼擅長,希 望這次能找到有此志向的同好共同進步。   B3、聯絡組-負責聯絡海內外《東方》同人社團與一般同好,盡可能讓多一點同好接 觸到本論壇的相關信息,或直接拉進交流群,或間接將大家的意見、訴求反饋給我們。這 個比較簡單,常在線、會聊天、為人忠實就好。   C、總務部   --負責其他各種內部事務,這就先不分組,待有具體任務(如NFT發行)出現時再 分派。需要會打雜。 結語:《東方》是一所學校,我們有「畢業」問題   一位入坑甚早、曾經做了好幾年同人遊戲的同好,曾經分享過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心 得:同人圈就像學校,而如果比較年長的還要待在這裡,那就大概應該是「老師」這樣的 角色吧。   我牢牢記住了這段話,一因為我年紀是比較大了,二因為我的確有資格做老師。事實 上,我編《東方文化學刊》跟作者群討論修改文章,就用上了碩、博班指導論文的方法; 幾年下來,見到有人因《學刊》走上學術之路,因《遊戲時代的新邦樂》開始編曲,也有 了一點「提攜後進」的成就感。   現在我年齡又大了一些。如果按一般的生涯規畫的思維來衡量,我也早該從同人圈「 畢業」了。我的確已經開始在做別的事,但一隻腳也還留在《東方》這所「學校」裡。那 ,既然要留校,就要留得合理;我不只是業餘抽空來玩一下,而是仍在花費著一定精力來 創作和參與社群發展,但又沒到把身家都押上去的專職程度,那最適合我的一個定位,決 定我接下來應該怎麼玩的定位,我想就是「導師」。「導」,除了「指導」,應該也要有 「引導」和「導體」的意思──如何把我們在《東方》的歷練引導到更多地方,派上用場 ?。   我們大多數同好都要面對「畢業」的問題。從大學裡畢業找工作,這個不用多說;從 《東方》畢業,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同人規模的創作不能滿足你自我實現的目標,這個圈 子的市場也不足以一般社團專門依此維生──它勉強可以支持少數幾個專職社團,或者你 家有錢也可以供你繼續投入,這些專職者就可以算是留校任教或擔當行政工作的老師、董 事、校長,數量不會很多。一般而言,我們很多資深同好在外面都有其他正職甚至原創作 品了,最符合他們的角色就是偶爾回來參加活動、開開講座的「校友」。   無論你是什麼角色,從個人角度,「畢業問題」就是你在《東方》之後、之外能做些 什麼;而從社群的立場來考量,就是這所「學校」能否給人更多更好的培養、歷練與出路 。我們目前可以說是有做到這點,故可稱「學校」;外面很多炒短線和未能經營成功的IP ,或許就只能沿用「坑」的說法,人脫坑後就不回來了。   學校會舉辦研討會,設法搞「產學合作」,所以我們有樣學樣,看看我們這一把能辦 得怎樣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8.175.11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uhou/M.1641786184.A.0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