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eewalker (李沃克)》之銘言: : 相較於歐洲 兩者面積差不多 : 中古或是明朝 : 中國常常是統一大帝國 : 但能動員的人數遠遠多於歐洲 : 甚至到明朝萬歷朝鮮戰爭 : 歐洲能動員數萬大軍的國家也不多 : 但 就後勤補給的技術工具或是組織甚至學術 : 中國方面會比西方先進嘛 : 或者只是靠國家比較大 資源豐富?? 一。 和糧比起來其實草是更大的問題,而這方面中國算是比較占便宜的。怎麼說呢? 其實馬吃的比人要多得多,17世紀末荷蘭威廉三世麾下八萬騎兵中的每匹馬每天要消 耗掉18~30公斤草料,外加上述一半重量的穀物,供一匹戰馬吃一天的秣料是一個士 兵的好幾倍,如果戰場上不能放養馬匹光運送馬料就可以另外餓死一堆人了。因此16 、17世紀歐洲戰爭的特色之一是冬天決不會有軍事行動,因為野外的草已經枯光了。 但是和中世紀的歐洲經過數百年配種選種而特別培養出來的戰馬轅馬相較,中國 的蒙古馬在食量上經濟很多--明清官方的公式配給是每匹馬每天草一束、豆三升, 草一束十五斤,也就是九公斤,才歐洲戰馬食量的一半不到;大豆三升我不知道多重 ,可是絕不會有三公升的水重,就是說一定沒有三公斤。這意味著甚麼?冬天歐洲人 都在休戰的時候,明朝可以大軍圍攻敵人--慶長之役中的蔚山之戰(1598年1月29日 到2月9日)雖然是發生在冬季,圍攻的明軍人數還可以破五萬。 (按:馬每日的食量大約是其體重的百分之三,約重三百公斤的蒙古馬每天大約效 耗掉九公斤食物,這沒問題;而歐洲的戰馬體重在五百公斤左右,算起來每天要吃掉 15公斤食物,這樣看起來上述歐洲馬的食量有誇大之嫌--這個數據我是從手邊的《 Warfar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一書中撿來的,或許是因為剛收割的青草水 分較大的關係。不過不影響結論。又,歐洲的轅馬平均約重八百公斤,食量當然更大 。) 二。 這點比較多人講過了,這裡講細一點;這點就是17世紀末之前歐洲的官僚體系還 不完善,戰時兵力還動員的起來(30戰爭期間的瑞典在極盛期實際上擁兵二十萬,當然 這分散在好幾個戰場),可是沒能力養那麼多兵。因此當時歐洲戰爭的常識是到別人家 裡打仗--當時的補給慣例不是靠後方,而是直接在軍隊的駐地佔領區徵收糧秣,以 武力為後盾與當地的自治團體談判取得補給,除了有時候不一定要真格的動刀動槍外 ,其實也與搶劫無異(一直到17世紀快結束才有人倡議這類徵收應該要以當地平時的稅 負為徵收的極限,但大部分軍事統帥根本不鳥這類提議);既然是搶,常識當然是搶敵 人而不是搶自己人。上面說到歐洲在冬季停戰的規矩,而這個規矩的另一面就是停戰 時要駐軍在敵國境內--上述瑞典能擁兵二十萬,那是因為三十年戰爭他的部隊都在 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緣故。 歐洲國家的力量無法滿足補給需求的另一側面是非軍事人員隨軍的規模--17世 紀上半葉的歐洲軍隊,在駐紮的數萬兵馬營帳之外更多的是數萬非軍事人員的準難民 營,包括因軍隊劫掠而流離失所、得靠軍隊施捨的乞丐或妓女、與軍隊簽約供給糧秣 的掮客以及本地人開設的市場和其中的小販。而類似的現象在明朝那邊叫飢民與流寇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57.129
Hartmann:大推 02/03 00:41
RollingWave:+ 02/03 00:52
Swallow43:推 02/03 00:53
※ 編輯: Nomic 來自: 1.162.57.129 (02/03 00:57)
jsoccer:大推 02/03 00:56
darkdog0430:專業 02/03 00:59
ThomasJP:三十年戰爭跟太平天國還有軍閥混戰差不多... 02/03 01:03
fw190a:草的營養成份輸大豆所以要比較重吧?@@ 02/03 02:00
KAINTS:推 02/03 02:14
age317:大推 02/03 03:51
PAULDAVID:30年戰爭不就是第一次歐洲大戰?(基督教歐洲而言) 02/03 07:34
LUDWIN:一斗=10升,一斗約7200公克,故一升約720公克 02/03 08:27
oxymoron:蒙古馬和西方的馬(假設以現在的來看) 體型差蠻多的 02/03 09:58
blakespring:對狼與辛香料:商人總是躲在軍人之後有多一點認識了 02/03 20:26
Su22:轅馬吃那麼多,速度與耐力有比蒙古馬強多少嗎? 02/03 23:23
roseritter:卡車 比跑車 02/04 01:20
Sadan:專業 02/07 01:12
sneak: 大推 https://muxiv.com 08/13 07:20
sneak: 專業 https://daxiv.com 09/16 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