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asketbal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到前面有一篇提到三分比中距離準的文章 想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 先講結論 我認為中距離要準 最重要的是距離感 其次是手部動作 三分要投的到 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質 其次是核心和腿部 我曾經是只會投三分的人 三分狀況好可以到7.8成 狀況差也至少3成 而罰球線不論怎麼練 實戰最高就是3成不能再多 有種罰球命中率天花板是三分地板的感覺 後來隨年齡增長 開始打養生球 因為工作關係 不像學生年代可以天天摸球 可能一週只有一天能打 就會想把時間拉長 打一整個上午 或者從下午打到球場關燈 沒辦法像以前一兩個小時燃燒體力 在體力下滑後 三分命中率掉非常快 沒辦法投四五個小時三分 於是苦練中距離 大概經過一兩年 才把中距離提升到實戰五成水準 先來講講如何投三分球 我必須很無奈的說 能不能在實戰中投三分球 最重要的是天賦 其他都是屁 不過 想要在公園三三時能夠投進三分 絕對是可以練出來的 投不到三分距離的人 通常都是在投球過程中 將力量消耗在其他地方 沒有傳導到球上 可以做一個練習 原地起跳往正上方全力推球 需要讓球直上直下 不斷的嘗試 不斷的丟 想盡辦法丟到最高 這就是最適合你發力的動作 我稱他為原生動作 你要是去請一個小朋友把球丟到最高 他會怎麼做? 你會看到他蹲低 彎腰 把手放到很低 用盡全身的力氣彈起來 投三分也是這樣的 用全身的力量去投 比較穩定也比較能夠維持整場比賽 在做原生動作練習時 要記住肌肉發力的順序 感受身體如彈簧蓄力的感覺 JJ在他的投籃教學中有提到 整個身體要像火箭一樣升空 KT則非常強調持球時身體要前傾 腰背要蓄力 才能夠發力 持球時站得直挺挺 腰部是沒辦法發力的 練習將身體和腳的力量傳遞到球上 很多人的問題是身體沒發力 或者在傳遞到球之前被消耗掉 在不斷練習原生動作的過程 身體會找到最適合的發力順序 當你感受過 腿 核心 肩膀 大臂 小臂 手腕 手掌 手指 傳遞到球的過程後 接下來就是在原生動作和主流投球動作之間嘗試 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投球姿勢 這裡講的主流動作 指的是職業球員的姿勢 實戰中會追求的動作 練習中會注意的細節 這篇文有提到球員的部分 都是球員在做分享教學說過的 或者其他球評 網路影片分析的 由於有些年代久遠 有些不記得在哪看到的 可能會有勘誤 也沒辦法一一附上來源 這點感到有點抱歉 畢竟看球員自己現身說法 還有展現動作 會比看文字有效多了 由於原生動作練習講求的是球到最高點 你的動作應該要是出手點很高 雙腿發力到極致 球離手的瞬間腳是離地且上升中的 你會感受到一瞬間 全身的力量是集中在指尖 懂得傳遞力量後 接下來就是修正方向和彈道 和身體各部位的細節 JJ曾說過 他認為投籃要像精密機器一樣精準 他會努力達到很多細節來增加命中率 SC的動作很講求效率 有一些大方向和原則 JR講求三點式的大部細節 網路上有些學生教練會提出一些輔助動作 可以多方嘗試 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腿 身體 肩膀 手腕 手指 眼睛 精神 訓練 都是互相影響的 沒辦法完全拆開來 但我會盡量分開說明 有互相影響的只能前後參照著看了 每個人身體構造不一樣 有些動作做起來彆扭 有些做起來讓人沒安全感 有些動作讓人不喜歡 無奈的是 訓練時間有限 如果你很閒 當然可以一直練你最喜歡的姿勢 但要我說的話 我會建議挑實戰中最準的姿勢去練 先來說說腿 大部分人都是站前後腳 慣用手腳(右)在前 JJ會追求慣用(右)腳尖面框 後腳盡量面框但可以往外有些角度 舒適為主 雙腳寬度略與肩同寬 舒適為主 後腳尖(左)在前腳掌(右)一半到腳跟間的位置 想像雙腳掌往前延伸兩條線 將框保持在這兩條線之間 他特別強調從腳掌到小腿大腿往上送的過程 將整個身體當做火箭升空 重視的是升空的感覺 而不是跳到最高 有些身高比較高壯的球員 出手仰賴上半身力量 雙腳只有微微離地甚至幾乎定在地上 這種球員腳通常會踩比肩寬或者前後步伐更大增加穩定度 但要注意即使沒起跳 膝蓋也是要彎曲出力的 SC KD會盡量將雙腳掌指向非慣用側(左)斜前方 目的是讓上半身旋轉 讓肩膀指向框 可以讓肩膀 手臂更好發力 SC出手時間極短 有部分原因是他會將投球準備動作融入上一步動作中 他在帶球時 不論是行進間還是過人過程 膝蓋都是彎曲的 直接踏到可以出手的寬度起跳出手 有時候稍微蹬一下就出手了 比較不講求起跳的高度 RA特別強調要保持彈性 他在做HOP的動作時 會讓腳跟離地 用腳掌前緣踏地 像豹的後腿一樣保持彈性 然後彈到最高 KT會利用腿和腰保持上半身都是用同樣角度面對框 有時候甚至會在空中扭轉成非慣用側腳在前的情況 CP3雙腳步伐比較小膝蓋彎比較多 一部分原因是他腰部的力量並沒有完全傳到手上 所以腿需要出更多力 JR KT都強調軀幹和大腿間要有角度 這樣腰才有辦法出力 不能直挺挺的出手 有些球員腿會往前踢變成蝦子狀 有教練會要求球員往前跳 說是因為大部分沒進的三分球都是太短 這部分我主觀反對 三分球要準 彈道要高 你的腿 軀幹 腰部 都是將球往高處帶的動力來源 蝦子狀的動作 不但腿的力量沒辦法傳遞到球上 下背的力量也沒辦法發揮 幾乎靠腹部和手在投球 和利用大腿 下背 加上手投球 當然是選擇用腿背 應該很少人能夠把手鍛鍊的比腿還有力 反對往前跳有兩部分 一和蝦子同理 可以將球帶更高的力量會消耗在往前跳 二是與其訓練到每次都要往前跳一樣的距離 不如調整手部角度和力道容易 我的觀點是 大力量大肌肉出 小微調小肌肉出 球敲到框前緣 這只是半顆球的微調 球要飛到足夠高 這是需要大力量的 用雙腿去調整半顆球的距離 不見得會比調整出手角度容易 綜合這些觀點 一個容易發力的下半身姿勢 雙腳要保持彈性 腳跟離地 膝蓋微彎 上半身前傾 腿和核心是把球往空中送的力量來源 接下來講到手 JR會希望手肘貼著軀幹出手 這樣可以確保出手時手在球的正下方 這部分我比較喜歡SC的持球細節 SC在持球時不會將手掌放在身體和球中間 而是放在球的外側 大家可以實驗一下 這跟身體結構有關係 當你將球放在身體正中央 如果你手掌是貼在球正中央 小手臂會有個角度 而不是指向正前方 手肘就容易外開 如果手掌貼在球外側 小手臂就會很自然的指向正前方 RA會強調球在往上送的過程中 路徑是一直線的 JJ會強調眼睛和手腕和框要成一直線 Kobe則認為持球到出手過程手肘怎樣開都無所謂 重點是球離手的那一瞬間 手腕是在球正下方 手肘是伸直的 JJ持球時會追求三個90度 手腕 手肘 軀幹 出手時會追求框 手腕 眼睛 成一直線 大部分球員出手後手腕都是扣到底的 我也是建議扣到底 原因是每球都扣到底 和每球都扣到特定角度 扣到底是比較容易做到的 容易重複的動作 就容易訓練 容易訓練 就更容易進步 KT出手時會保持框在食指和中指中間 JJ Korver是食指 中指 無名指離手 JR特別強調持球時手掌不能碰到球 SC MJ Kobe是大拇指 食指 中指離手 有些教練會要求球員用碗公狀出手 手指這部分 我認為只要在出手的瞬間 離手時是兩根以上手指就好 持球時無所謂 也不用刻意追求像MJ Kobe那樣 只用三根手指出手 以台灣人平均身材來說 太強人所難了 SC雖然不高 但跟他特殊的投籃機制有關 持球時手在球側 球的重心本來就偏大拇指側 但不論是誰都會強調 不能用手掌出手 這真的很重要 SC曾經說過一段話蠻有名的 不論你在球場的哪個角落 都會有三個勾勾指向你 瞄準中間那個勾勾 然後把球投高 想像他會從框的前緣逆旋進去 把目標物縮小其實蠻合理的 比起瞄準一個範圍 一個點會是更好的標的物 JJ會將目標放在整個球框正上方 Korver會瞄準框後緣 這部分我認為個人習慣就好 瞄準的習慣我認為是與生俱來的 要改過來真的要花很多努力 我認為影響一個人能離自己天花板多近 最重要的是精神素質 其中一個要素是求勝心 求勝心有很多種展現方式 不一定是在球場上的氣勢 對於練習的耐性 練習成果展現在場上得到的成就感 成就感帶來的信心 帶著信心和成就感追求更多的練習 因為大量練習帶來在場上的信心 這是很棒的正向循環 而一切的起點是求勝心 從練球到比賽 重視每一球 想著這一球我一定要進 把沒進的上一球忘掉 不會因為今天進了很多球就輕忽 認為隨便投也可以 相信自己的訓練量 不會因為連續沒進就不敢出手 這些心理因素往往 就是投10中8和投10中9的差別 另外科學人也曾經有研究 投出誤差球究竟是大腦發出的訊號不一樣 還是身體接收到一樣訊號卻做出不一樣動作 結論是 失投球都是大腦一開始發出的訊息就不對 所以說信心阿 睡眠阿 飲食 情緒 壓力等等 都是影響一個射手的元素 那些優秀的射手們 不也大多擁有認真或樂觀或自信的特質嗎 關於練習 我的建議是所有搜尋的到的影片和教學都看 球員熱身動作 訓練菜單 投籃教學 動作解說等等 然後都下去嘗試 不同腳步 自拋球練C&S Nash的無盡地獄等等等 挑讓自己最不舒服 命中率掉最快的 當做第一練球項目 練完有力氣 再去練自己喜歡的動作 練習慣的位置 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 除了減少投籃冷區 還有對手絕對不會讓你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出手阿 所以必須要練習實戰中會遇到的情況 國外著名的棒球野手就分享過 他會刻意練習用怪異姿勢接球 如果總練正面接球 今天出現不得已需要用其他姿勢接球時 就會沒辦法應付 所以正面接球也要練 怪異姿勢也要練 我想這也是職業運動員 之所以能在頂級聯盟生存的原因 那些十幾場才會出現一次的精彩動作 很有可能是他每次訓練都會練到的動作 中距離也是 這時候又要講到求勝心 今天在關鍵時刻你拿到球 你有機會出手 而你站在一個你平常不曾訓練的位置 你出手了 球落空了 你會不會懊悔? ...要是曾經練過那個地方 ...要是比過更多練習賽 ...要是訓練量再多一點點 如果你會這樣想 那你就必須在練習時 練更多角度 練更多不同距離 練更多動作 想辦法讓自己在不舒服的情況下出手 當你練球時的不舒服強度超過比賽的等級 才有機會在賽場上有穩定的表現 如果練球總是舒舒服服的投 把比賽當練球在打 總在比賽中做出平常沒做過甚至第一次做得動作 那就真的是依賴體能和球感在打球了 我認為投中距離很重要的一個天賦是距離感 今天即使你有世界上最精密的手指 能夠控制球到0誤差 你沒辦法抓準自己和框的距離 也是沒用的 如果你跟我一樣 不是具有距離感天賦的人 那就只能極度痛苦的 讓身體習慣球場的各個位置和角落 我個人建議準備一套熱身流程 和兩套訓練菜單 第一套最常練的菜單 必須要是讓你不舒服 消耗很大的 盡量接近比賽強度甚至超過 我的第一套菜單是把JJ三分練習菜單 搬到罰球線附近執行 這裡打出來給大家參考 數量可以依照自己需求訂 1.定點投籃 2.持球往前跨步後出手 3.往前跨步時右手運一下後出手 4.往前跨步時左手運一下後出手 5.將球往前拋 拋時帶逆旋 正面接球後出手 6.右肩面框 逆旋拋球 轉身接球出手 7.左肩面框 逆旋拋球 轉身接球出手 練完這些之後再看當天心情 練持球過人後出手 或者繞底線後接球出手 第二份訓練菜單 在體力沒那麼好或者時間比較少的情況下使用 有點像自己一個人的爬格子遊戲 從合法衝撞區開始投籃 設定一個數字 我通常是設5 空心+1 有進持平 賽進-1 沒進歸0 肉包回上一格 直到指定數量之後 再往下一格移動 之後到習慣的位置練投到沒力 熱身部分每個人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 比較沒參考性 我的話是把單人爬格子條件降低 數字設3 空心+1 有進賽進持平 沒進歸0 投到罰球線後 練JJ的1.3.5. 1.定點投籃 3.往前跨步時右手運一下後出手 5.將球往前拋 拋時帶逆旋 正面接球後出手 這是讓我比較快抓到手感又不會太耗體力的熱身流程 感謝你的收看>.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98.1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ketball/M.1596264108.A.078.html
rainboat: 太狂了 respect08/01 20:11
dk210: 好文推推 請問哪裡可以找到JR的投球心法?08/01 21:13
s0u0: https://youtu.be/3JLxapT8nI808/01 21:22
s0u0: 這是七年前了 他現在的動作有改08/01 21:22
s0u0: 打這篇之前沒有太多思考就打了08/01 21:23
s0u0: 感覺還有很多想打的沒打出來...08/01 21:23
s0u0: 或許之後會再出個續篇08/01 21:23
s0u0: 多講講中距離08/01 21:23
s0u0: https://youtu.be/2u9hg1oAESQ08/01 21:26
s0u0: https://youtu.be/B3VQNYI7-Mk08/01 21:27
dk210: 非常感謝!!08/01 21:30
s0u0: 手肘緊貼在身體那部分是在一次採訪中提的 我忘記標題了08/01 21:31
rainboat: 請問jj的投籃教學在哪裡找的08/01 22:30
Pabitele: 說了很多但真正的心法不可能真的這麼多 有些滿認同的08/02 00:47
Pabitele: 但手掌不碰球的部分那已經是舊觀念了 可以看一下下面的08/02 00:48
s0u0: 我個人也認為持球過程中手掌碰不碰無所謂08/02 06:10
s0u0: 不能用手掌出手是指08/02 06:10
s0u0: 最後接觸球的要是手指08/02 06:10
s0u0: 文章有提到認為持球時無所謂08/02 06:11
s0u0: 可能沒表達清楚 離手的瞬間不能用手掌08/02 06:11
※ 編輯: s0u0 (39.13.199.0 臺灣), 08/02/2020 06:13:38
IamTD: 推啊,但是沒一定程度的沒有感覺 08/02 09:06
jtch: 那說那個就沒意義了 就算是不用手腕的拋投 你最後觸球的一定 08/02 09:24
jtch: 是手指 因為手指在外側 08/02 09:25
Pabitele: 絕不會沒意義的,我自己實驗的結果手掌壓腕與手放在 08/02 10:37
Pabitele: 球兩旁是更能增加穩定度的姿勢,我以前也是手指跟手 08/02 10:38
Pabitele: 放在球中間派,改的時候也花了幾個月的適應期 08/02 10:39
Pabitele: 不知道有沒有都試過的其他人能說一說心得 08/02 10:39
b54102: 這篇其實寫的滿清楚的 08/02 10:53
dixieland999: 手掌貼不貼球就是出力機制的不同,力量傳導也不同 08/02 10:58
dixieland999: 不貼球就是手指用比較多,出手感覺比較細膩 08/02 10:59
dixieland999: 如果能那樣投到三分那也沒必要硬要改成手掌貼球 08/02 10:59
dixieland999: 手掌貼球就是為了用盡更多手臂力量,但手感很吃天分 08/02 11:00
awaycyn: 好文 08/02 12:54
jtch: 我指的是原po說的"最後接觸球的要是手指" 沒意義 08/02 14:03
jtch: 我倒覺得手掌不貼球比較靠天分 首先你手要夠大 不然你根本 08/02 14:10
jtch: 就不會有穩定的出手 08/02 14:13
Pabitele: 喔喔 我也是這麼覺得 因為最後出去的再怎樣都一定會是 08/02 14:41
Pabitele: 手指,不過手掌貼球個人認為手小更適合,我本身就是手小 08/02 14:42
Pabitele: 的人,當時試的時候沒想過手掌跟出力的關聯 08/02 14:46
Pabitele: 這樣看下來手掌觸球的確能使用的力道更多,也會更穩定 08/02 14:47
storyofwind: 我自己也是從手指觸球改成手掌觸球,真的更穩定 08/02 15:45
storyofwind: 手指觸球因為球拿不穩,反而讓手腕和手指施加多餘 08/02 15:46
storyofwind: 力量,影響手腕的彈性。SC, 小李還有很多射手也都是 08/02 15:46
storyofwind: 手掌觸球。 08/02 15:46
dixieland999: 手掌貼不貼球又跟你是用1 motion還是2 motion有關 08/02 16:56
dixieland999: 每個人頭起來感覺都不同,那個差異其實很細微 08/02 16:57
dixieland999: 應該是說,這個細微的差距影響卻甚鉅 08/02 16:57
真開心看到這麼多討論 由於是心得分享所以主文只講結論 手掌貼球的部分主要是反對用手掌推球 所以只強調指尖離手 傳統的持球開始就不該掌貼球 指的是從手腕開始扣之前手掌就離開球 而掌貼球的出手方式 是手腕往下扣的過程 從手掌到指腹再到指尖離球 這兩種方式我都是認同的 不認同的是扣腕時 用整個手掌送球 ※ 編輯: s0u0 (39.13.199.0 臺灣), 08/02/2020 17:41:32
storyofwind: 我比較好奇扣腕要怎麼用手掌送球 08/02 22:13
storyofwind: 這樣球不是整個往下彈嗎XD 08/02 22:13
Pabitele: 原PO說的可能指的是用推的,我最早以前的投法就是用推的 08/03 01:18
Pabitele: 那時不太記得有沒有手掌貼球,後來改成用投的 08/03 01:23
Pabitele: 那時每個教練都說手掌不貼球,這幾年手掌貼球在那些影片 08/03 01:23
Pabitele: 出來後才慢慢被人接受,但台灣好像還有滿多舊觀念的 08/03 01:24
Pabitele: 我跟s大一樣都是自己試過覺得更穩定才認同的 08/03 01:25
Pabitele: 這兩三年來狂試每種有人覺得更好的投籃訣竅 08/03 01:26
Pabitele: 所以原PO說的很多我幾乎都有試過,有些有用有些沒什麼差 08/03 01:28
Pabitele: 慢慢練到這半年心法才越來越確定 但也還沒習慣 08/03 01:29
Pabitele: 原PO原本的三分跟罰球命中率差這麼多 而且是罰球很差 08/03 01:30
Pabitele: 我就覺得這很有趣 一定是有什麼做得好 有哪方面沒做好 08/03 01:31
Pabitele: 才會這樣 或許原PO可以分享一下其中的差異 08/03 01:31
s0u0: 其實剛開始打這篇時就打算分享 08/03 18:07
s0u0: 只是不知不覺三分打了太多 08/03 18:07
s0u0: 只好再續下篇 08/03 18:07
s0u0: 如果要說中距離提升的轉折點 08/03 18:07
s0u0: 非常奇妙 08/03 18:07
s0u0: 是因為看了cp3練習的影片 08/03 18:07
s0u0: https://youtu.be/aYtH1bZ0sTI 08/03 18:07
dantezero: 謝謝分享,很實用 08/04 07:44
aleeon: 推 08/06 12:47
JAdams: 厲害 08/06 13:13
mattcobras: proshot shooting form教得不錯 08/10 21:41
storyofwind: 推樓上那個,他還有出PDF教學,更有系統 08/10 23:33
storyofwind: 但是他有些建議寫得很死,比如食指出手還是中指出手 08/10 23:36
storyofwind: 他強推食指出手,但其實主流的射手都是中指出手 08/10 23:36
ROUAGE: 很棒的文章 然後CP3的後仰中距離跳投超棒的 我很喜歡 09/26 00:38
Tommy91: 好文!! 10/05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