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書名:我的學生亞歷山大(The Golden Mean) 作者:安娜貝爾‧里昂(Annabel Lyon) 譯者:李淑珺 出版:野人文化(2011,但其實是 2010/12/30) 新年的第一篇文章,獻給我們在哲學上的兄長。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代師徒,構成了人類文明的偉大奇 蹟。綜觀全世界的歷史,唯有在古希臘、也唯有在雅典,我們才能這麼 短的時間內看到這三位一脈相承卻又各具特色的師徒。更重要的是,他 們的思想改變了全世界人類的生活。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今日的 我們。 可是我們對這些哲學家並不熟悉。 蘇格拉底一輩子沒有留下任何著作,我們對他的了解只能藉由他學生的 記述與那個時期的嘲諷劇作中窺見一二。柏拉圖寫了一堆著作,卻幾乎 全都是像是劇本一樣的對話錄。雖然他說他覺得虛構事實的詩人應該要 趕出他的理想國,但他著作中的蘇格拉底,有時卻又只是他自己的一種 虛擬化身。亞里斯多德的興趣廣博,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但他所留下 的著作多半像是他自己的講義筆記。 我們雖然接受了他們的遺產,卻不曾認識他們。 因為這緣故,我特別注意到這本小說。這本小說的主角是亞歷山大大帝 的老師亞里斯多德。寫法也像亞里斯多德的著作,由他自己來敘述故事 的發展與自己的感受。 小說原書名叫 The Golden Mean。乍看之下,講的就是亞里斯多德倫理 學中特別著重的「中庸」概念。在成為一個理想人的時候,要如何避免 偏於極端。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這本小說的敘事步調相當平穩,沒 有任何特別的高潮起伏,或許,也不需要。 但是另一方面,這本小說主要描述的是亞里斯多德在擔任亞歷山大家庭 教師那段期間的日子與心境;哲學家如何面對命中註定要成為偉大帝王 的年輕人,是這個故事的另一層意義。柏拉圖的理想國實驗兩次都以失 敗作結,亞里斯多德如何將一個可塑之才拉拔至黃金比例,如何透過這 樣一個手段(mean)來通往最終的幸福?或者說,他自己才是那個協助 亞歷山大成為偉大帝王的最佳工具(the golden mean)呢? 故事很平淡、很平凡。幾乎就像你我的生活一樣。大哲學家的生活也同 樣脫離不了吃喝拉撒、生離死別與情愛性慾。我們也幾乎與大哲學家有 著類似的煩惱:我這樣做對嗎?為什麼這樣的事臨到我的頭上?我應該 怎麼做?是不是只有我與其他人完全不同、格格不入?我怎麼一直在抱 怨、懷疑、擔憂?作者的描寫雖然說是出自她的想像,但或許也揭開了 亞里斯多德一部份的生活。 最令我感到可惜的是,譯者並不是哲學出身,譯文中提及亞里斯多德的 哲學理論時有些錯誤。例如在 193 至 194 頁有這麼一段:「最終的目 的是終極的人類目標,快樂。那麼快樂是什麼?歡愉是表淺的,美德與 不快樂常相左右。……快樂是一種靈魂的活動,與美德和諧並存,因為 具有美德的行為同時需要行為與動機。」這裡將 happiness 譯為「快樂」 顯然就錯了。因為在文章中同時可以看到「美德與不快樂常相左右」與 「快樂……與美德和諧並存」,那究竟擁有美德是會快樂還是不快樂呢? 這裡所說的快樂,其實有修過倫理學的哲學系學生大概都知道,指的其 實是「幸福」(eudaimonia)。英文對這個詞的翻譯已經有點失準,中 譯本的錯誤就更容易使人搞不懂亞里斯多德的看法了。書中幾處提到他 的倫理學說時,一直出現這樣的問題。雖然對於整個故事的推展可能沒 有什麼太大阻礙,但是亞里斯多德的孩子們並不樂見這種錯誤。 亞里斯多德並沒有將亞歷山大教育成為哲學家,但這段千古一遇卻成為 傳世佳話。小說的目的不在教導讀者哲學理論,但這本小說卻可以給讀 者看看哲學家的一般生活。尤其是亞里斯多德說他寫不出來的那一段。 推薦給對於希臘哲學家生活有興趣的朋友。 也推薦給對於學術之路懷憂喪志的朋友,亞里斯多德也曾經坐在你屁股 底下那顆石頭上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54.71
fatisuya:可惜我對亞歷山大不是很有興趣..XD 01/01 05:57
widec:推 01/01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