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認同這個觀點 一台車幾萬個零件,華創、裕隆這些工程師、設計師的功力根本就不夠格 現代挖是挖整個團隊,才不會有整合上的問題,以及能力問題! 看看這些華創工程師,每個都是唱衰、能力不足,由下到上都是迂腐 怎麼可能找一個水野就把裕隆集團的陳腐、墮落給改善 ※ 引述《RedDux (羊皮狼)》之銘言: : 我知道的稍微有一點不一樣 : 水野跟下面最大的問題在於細節處理 : 大家都知道研發是一個漫長而且耗資金外加必須嘗試錯誤的過程 : 水野本身就是開出規格跟標準的人,送上來的東西達不到他的要求以及目的 : 就是退下去再來 : But 人生就是這個But : 中間的溝通沒有辦法搞清楚到底是要整個case打掉重來 : 還是只需要在參數或哪邊做微調 : 所以我個人認為中高階主管一定有問題 : 更重要的是,科技這種東西要從無到有根本不可能 : 即使你有一些國外的經驗可以吸收 : 從0-60分可能很快,但接下來的進步一定越來越慢 : 可能花一樣多的心力跟時間才能從60-65分 : 而水野最強的在於讓你從80-85或是85-90過程能夠減短 : 本身就不是那種把屎把尿從頭開始帶的人 : 結果你都還在試60-80這段就想要有80-85的成果 : 整個弄下來怨聲載道毫不意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244.1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56036368.A.8BA.html
botchbean: 等你來華創待過就知道台灣人材 真的不錯 不是你在嘴砲 04/24 00:21
botchbean: 罷了 這公司爛的是高層 04/24 00:21
我相信台灣人才很棒 但是車子這種高科技、精密的產品很需要經驗 如果可以挖整個資深團隊來帶領華創,母雞帶小雞 才有機會成功 ※ 編輯: ian3702 (150.117.244.138), 04/24/2019 00:23:56
botchbean: 裡面的工程師 現在都剩下為了薪水的在撐 熱情跟本被磨 04/24 00:25
botchbean: 光了 04/24 00:25
Sephi01: 人再好也沒用 光資本就是不同次元的等級 再怎樣優秀頂多 04/24 00:26
Sephi01: 就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程度而已 04/24 00:27
dslite: 台清交機械系都去新竹顧機檯了吧? 04/24 00:32
Kreen: 機械系搞不好去 GG 帶線都比華創 RD 高。 04/24 00:44
JLintopPG: 熱情+低薪 vs 輪班顧機台+2倍薪水 你選哪一道? 04/24 00:50
PauFrank5566: 我覺得不懂,不是圈內人,還是閉嘴啦 04/24 00:57
hclstarkid: 嗯...水野 你買了沒? 04/24 01:09
RedDux: 我同意人才不錯 但高層沒耐心等 錢花了就想看到成果 04/24 01:13
miha80425: 不要在批評基層了 管理階層都是些沒經驗的空降怎麼搞 04/24 01:14
qskyline: 錢花了當然要越快看到成果啊,有競爭能力的公司一直都這 04/24 01:17
qskyline: 樣啊 04/24 01:17
miha80425: 很多人認為造車技術成分不如明星科技業 要知道上個世紀 04/24 01:17
miha80425: 最最明星的正是汽車產業 尖端科技結晶 根本不適合外行 04/24 01:19
miha80425: 有些東西不會因為問世已久就降低門檻 04/24 01:19
qskyline: 也不是說降低門檻,而是汽車產業的基本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04/24 01:47
qskyline: ,只要資本夠就可以做,只是差別在創意性與穩定性,各車 04/24 01:47
qskyline: 廠的專利技術就是差距。當你只能做一般基本的,你一定活 04/24 01:47
qskyline: 不下去。納牌就是技術底子不夠,要跟二三線廠拚已經很吃 04/24 01:48
qskyline: 力了,拿不出特別的東西,消費者就不會買單,雖然我覺得 04/24 01:48
qskyline: 剛出的環景噱頭不錯,但是當各廠一起推的時候,競爭力就 04/24 01:48
qskyline: 不夠了。我認為現在的納牌大方向已經錯了,一直執意在引 04/24 01:48
qskyline: 擎,這種東西選擇性太多。想存活除非你技術一直走在最前 04/24 01:48
qskyline: 端,但現今納牌做不到。應該往不同於他廠的獨家功能性去 04/24 01:48
qskyline: 做區別,一直銷價競爭只會越虧越大。 04/24 01:48
qazwsx6107: 所以外銷日本了嗎? 04/24 02:07
e1bmwe1: 車子是高科技??? 04/24 07:10
l1ll: 以我跟華創多次交手的經驗…越底層的眼睛長得越上面… 04/24 07:51
drraujn: 納智捷品牌新戰略:2020年超越雙B,媲美保時捷! 04/24 07:58
drraujn: 越底層的眼睛長得越上面? 那高層的眼睛八成長在101天線上 04/24 07:58
poco0960: 現在弄自駕算是科技先端沒錯 04/24 08:13
chandler0227: 你說的找國外專家來帶,這類顧問案一直被水野擋啊XD 04/24 08:30
Madao0149: 同意19樓,Tesla就是最好的例子,傳統車打不贏直接轉生 04/24 08:33
Madao0149: 智慧純電 04/24 08:33
aowen: 華創人才不錯XDDD 04/24 08:39
chandler0227: 留在裡頭的不好說 不爽水野跳出來的有能力的不少 04/24 08:43
eugeneor: 主管只想著如何把自己口袋裝滿,怎麼會有好產品 04/24 08:45
blairkimi: 做出這種垃圾跟我說人才不錯XD 04/24 08:50
nomoon: 不錯的話早跳巢了吧 04/24 09:00
botchbean: 所以我離開了 04/24 09:02
claymath: 我相信真的不錯的應該都是去新竹顧機台了吧 04/24 09:03
coolscott: 說到Tesla成功案例,在台灣是不會成功的 04/24 09:05
coolscott: 光GoGoro,一堆人就唱衰到不行 04/24 09:06
kusork: 台灣早就被智障媒體們搞到像是封建社會了 還新創勒 04/24 09:13
dslite: 美國是資金跟人才都滿出來的地方 台灣不可能 04/24 09:26
yalami: 我在水野來前半年登出的,我是覺得原因不會只有他啦~ 04/24 09:32
yalami: 待了快十年,一塊好人也是受不了公司中高層離開 04/24 09:34
botchbean: 華創的高層 真的很棒 04/24 09:36
yyvvzz: 台灣本來就不適合做品牌 04/24 09:41
yyvvzz: 眼光的問題 04/24 09:41
yalami: 三義產線對那牌組裝多有刁難,對他們來說nissan才是本業 04/24 09:42
yalami: 版上很多前同事,光試裝在中華跟三義比較如何大家都清楚。 04/24 09:45
yalami: 水野讓台灣人團結,但問題只有他嗎?大家想想。 04/24 09:48
ian41360: 機械人才都在GG當設備了,華創幹20年薪水不曉得有沒有 04/24 11:31
ian41360: GG的32高… 04/24 11:31
wildboar: 台灣真的不是沒人才,但管理層面的現實會消耗掉員工的 04/24 12:26
wildboar: 熱情。 04/24 12:26
js93046: 我家也有請員工,老一輩的觀念就是我付薪水我最大,然後 04/24 12:28
js93046: 想盡辦法壓榨你,我回來後常常為了這種事情跟長輩槓上 04/24 12:28
js93046: 他們還活在時薪100出頭的年代,該給員工的福利超摳,明 04/24 12:30
js93046: 明根本不差一個月幾千塊幾萬塊,然後那邊靠北請不到員工 04/24 12:30
qaz630210: gogoro當初被唱衰的點逐步改善銷量才起飛的好嗎,如果 04/24 17:47
qaz630210: 不是尹衍樑親自跳下來逼陸學森改變精品路線,gogoro早 04/24 17:49
qaz630210: 倒了吧 04/24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