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ksh80th307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xzcvb (再拼一下)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CPU時脈是不是已趨近極限 時間: Wed Jan 20 22:40:47 2010 推文有人說是製程機台 或是矽的極限, 其實都不是。 這極限的原理很簡單,高中物理到普通物理就可以懂. IC晶片的製程的順序是,先在矽晶表面做出矽的電晶體, 然候再疊上用來導通的金屬線。 導通的金屬有分橫向(X軸 Y軸這平面),以及縱向Via (Z軸) 它的圖示可以看一下這本書的封面: http://img.infibeam.com/img/675e2ffc/591/9/9780521559591.jpg
有的線粗 有的細,是因為設計電流不同. 一層一層很多層。 剖面圖的話像這個: http://tinyurl.com/yksk76c 白色是金屬 深色是介電質. 好,非常不幸的事情是, 金屬線跟線之間一定會有電容, 而金屬線本身會有電阻, 訊號在跑的時候, 不管是從0V 拉到 1V 或是 1V 降回 0V 這都會有延遲, 延遲來自它須完成對鄰近的電容充電或放電, 因此就慢了. 這個延遲高中物理或是普物叫做RC delay. (另外還有電感問題,在極細導線也會有.) 問題來啦,這個RC delay可不可以降低呢? 簡單講降低電阻,或是降低電容 都可以降低RC delay 雞歪的問題來了, 越先進製程導線會越細,電阻也越大,(幹點一) 導線間距縮小,電容也會上升。(幹點二) 所以(一+二)越先進製程這問題越嚴重。 迫不得已, 填在導線間的介電材料,也需要降低介電係數(稱low K)。 不過,現在low K也已經用上了好幾代的製程了, 簡單講,電晶體是可以更快的, 不過被金屬導線拖住, 所以飆不上去。 再來呢? 還有個東西還沒用上, 真空,或是空氣,相對介電係數最低 (=1.0) 也就是導線還是金屬,金屬線與金屬線中間的材料 有一部份要架空留空氣或是真空, (看第一張圖 想像一下) 這玩意叫做air gap.... 為什麼還沒用上, 因為這製程太難纏了。 就我所知 IBM很熱衷air gap的技術. 一旦air gap問世,那晶片速度會直接跳一大截上去 但是大概再上去就上不了多少了. 所以, 現在多核心還是發展方向.... 但是多核也有瓶頸, 多核的瓶頸在於晶片間的溝通,訊號跑不快, 為什麼不快? 因為晶片要把訊號送進送出,一定要經過bonding wire和 pad, bonding wire和 pad長這個樣子: http://home.2ic.cn/attachment/200906/5/258932_1244197939SkS3.jpg
打線的那個金屬平台叫做pad pad面積不小,可能有65um X 65um. 它的寄生電容也不小,加上 wire 也有電阻, 所以 又來了 還是RC delay. 像Intel就很熱衷怎樣讓矽發光的技術。 (矽是很難發光的東西) 為什麼呢, 因為利用光通訊來連接多核的晶片 就躲掉了RC delay, 頻寬才能飆很高, 然後多核心效能會更強大。 目前的提案是Si製程上沉積厚厚的InP (三五族) 再做InP的光電元件在上面. (聽起來是很貴的製程). Intel, IBM野心都很大啊. ※ 引述《oyasmy (.....)》之銘言: : 15年前出了133MHZ的奔騰 : 八年前CPU時脈就高達2.4G了 : 也就是七年增加了18倍 : 可是一直到今年最高時脈只到3.3G左右 : 七年增不到0.4倍... : 所以現在只能往多核心方向發展 : 可是多核除非程式有支援 否則一點用處也沒有 : 但是很吃CPU又支援多核的程式很少 例如遊戲就很少支援多核的 : 所以 : 是不是往後的日子裡 遊戲畫面品質的提升將不像過去的突飛猛進 : 而會呈現很緩慢的進展狀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0.38.155
alove973:嗯 01/20 22:41
tony121010:就是那個光 01/20 22:41
jgpkhgadk:看不懂 推專業 01/20 22:42
耐心看一下,不難懂的... ※ 編輯: xzcvb 來自: 122.120.38.155 (01/20 22:43)
eipduolc:微軟表示:沒看到我們OS越來越弱嗎 01/20 22:42
indomic:專業文 01/20 22:42
ccps0711:恩 跟我腦中想像的雛形相差不遠 01/20 22:42
auchunm:鄉民個個都頭頭是道呢 呵呵 01/20 22:42
Bachika:太專業 看不懂還是給推 01/20 22:43
aaax2:哦~~ 01/20 22:43
mikejr:AMD出來面對! 01/20 22:43
compression:不管怎樣 台灣(或大陸)永遠是代工之王? 01/20 22:43
tenderman:專業推~ 雖然看不太懂 專業八卦 推~~ 01/20 22:43
cheng135:恩 對阿對阿跟我想的一樣 (樓下快說對 01/20 22:43
cobeycobey:傳輸速度的極限就是光速.沒什麼好談的 01/20 22:43
indomic:amd輸到脫褲了 01/20 22:43
feliz5566:看不懂 01/20 22:43
pttresident:推了 01/20 22:43
kingright:嗯 01/20 22:44
widec:幹 清流的專業文 01/20 22:44
hank780420:微軟:桀桀桀,再來65535顆核心我也食的下啊 01/20 22:44
playerst:可是之前說換GaAs基版可以讓時脈到10g耶= = 01/20 22:44
yyc1217:接下來是skynet了 01/20 22:44
eipduolc:用光傳蘇真的就是極限了 01/20 22:44
dennisiver:淺顯易懂^^ 01/20 22:44
knight30115:整段都看不到AMD 他哪裡輸到脫褲了= = 01/20 22:44
acer0903:很專業 不過都看不懂 01/20 22:44
kickmeout:樓下不僅懂..還是研發部高手 01/20 22:44
dennisiver:因為AMD根本沒辦法拿上檯面來比.. 01/20 22:44
eipduolc:以後CPU不用加風扇就會很大一顆XD 01/20 22:44
vialter01:看不懂 01/20 22:45
indomic:樓樓上感謝幫我解答 顆顆 01/20 22:45
PlayStation3:不是 是不扯扯AMD就顯得自己好像不懂 01/20 22:45
Pash77:現在哪一個多核在內部有用到 bonding wire 的? 01/20 22:45
sakura000:不懂的買IBM股票就對了 01/20 22:46
DCaty:認真給個推 01/20 22:46
indomic:真酸阿~ 01/20 22:46
knight30115:聽說AMD的CPU是IBM代工的 而且相較IBM和Intel衝專利 01/20 22:46
hayato57:居然還有阿托的Ni/Pd/Au製程圖…冏rz 01/20 22:46
沒待過封裝廠所以這部份...
zinner:air gap真的可行嗎? 01/20 22:47
坦白說不知道。我一直覺得可行,可是現況好像卡在研發卡好久了...
knight30115:AMD比較像純粹在做生意= = 01/20 22:47
sean456:GaAs是稀有元素阿= = 很貴的 他的電子遷移率特好 01/20 22:47
adagio:嗯 ! 跟我想的差不多 ~ 01/20 22:47
elle:好像老師的教法喔 01/20 22:47
mmmbop:這麼簡單 連樓下都知道 01/20 22:47
a8330028:我想起了我組裝的etch機台 XD 01/20 22:47
sunnywing:喔 原來是這樣阿 01/20 22:47
ouyang:台灣呢? 還是只能做代工? 01/20 22:47
andy199113:原來是這樣! 01/20 22:47
kuanun:III-V 基板太貴了,所以才想用Si的當基板,然後在上面長 01/20 22:48
sean456:打線那邊還有電感問題 極高頻會產生電感效應 也是一個問題 01/20 22:48
haniah:為什麼導線越細 電阻越大 01/20 22:49
vialter01:SOGA 01/20 22:49
kuanun:截面積越小 01/20 22:49
pdaer:水管越細 水越不容易流過一樣到李阿 01/20 22:49
cpt:挑個小錯 應該是 bond wire, 非 bound wire 01/20 22:49
Thank you.
YoungDiaw:專業 01/20 22:50
※ 編輯: xzcvb 來自: 122.120.38.155 (01/20 22:53)
sean456:R=ρL/A 截面積變小 電阻變大 01/20 22:50
Nasamit:屌! 01/20 22:50
PlayStation3:我記得不是給特許帶的嗎-.-? 01/20 22:50
forever05520: 01/20 22:50
indomic:那個公式好像打錯了.... 01/20 22:50
sean456:真的嗎!? 01/20 22:50
indomic:矽個馬在下面 01/20 22:51
maxmedia:身為固態電子組的...這些很簡單... 01/20 22:51
KimoG:沒錯吧@@ 01/20 22:51
sean456:我那不是西葛馬 01/20 22:51
dolphinus:是的, 這些其實是基本.... 01/20 22:51
filla:高中物理有RC delay? 是去在台大或清華上的吧..... 01/20 22:51
airanfernee:雖然是高中物理 但有些架構還是得上過電子電路才會懂 01/20 22:52
可能我記錯了?
indomic:喔~~~我看錯了~~~哈哈哈,SORRY 01/20 22:52
sean456:σ這才是西葛馬 01/20 22:52
indomic:看錯摟~~~SORRY 01/20 22:52
zaknafein:你講的這些高中物理真的有教嗎=_= 01/20 22:52
大概我記錯,不過普物一定有教。 我很盡力的寫到白話, 前面所以推文說看不懂的我粉傷心。
airanfernee:問題是這邊有多少鄉民是工學院 然後又學過電子電路的? 01/20 22:52
pdaer:主因還是功耗+溫度啦 60HZ的PLL都出來了... 01/20 22:52
zeals:對理工宅來說 這邊寫得很精簡但是清楚 推一個 01/20 22:52
Refauth:想像電線就是河道 電子像水在流 河道越小越流不動啦(電阻) 01/20 22:53
BlueApex:高中物理有 不過這兩年高中物理刪掉電子學了 01/20 22:53
playerst:感覺很多是電磁學才有教.... 01/20 22:53
medama:專業 01/20 22:54
filla:60HZ? 少了一個次方吧? 01/20 22:54
airanfernee:不過對工學院學生來說淺顯易懂 甚至講得比教授還清楚 01/20 22:54
power75927:看不懂...可是認真的文章還是給推 01/20 22:54
clkdtm32:呵呵.... 01/20 22:54
Asucks:難得出現我看得懂專業文,推一下,現在半導體業界問題不在 01/20 22:54
ZZZZ0:快推,別人才不會以為我們看不懂 01/20 22:54
mayoee:專業!!! 01/20 22:54
dolphinus:PLL + VCO 60Hz? 這麼威... !? 01/20 22:54
XDDDD
eva19452002:AMD不能亡!!! 01/20 22:55
Asucks:能否把銅導線做的更細,這部分還好,問題在於integration 01/20 22:55
bahhy:不錯 講的比一些學校教授還清楚 01/20 22:55
hn771123:RC充放電所造成的延遲我在大學才學到耶= = 01/20 22:55
a8330028:製程:這片吃得這麼醜 良率怎麼會過 設備:怪我喔~ 01/20 22:55
filla:AMD不會亡好嗎 I社也不會讓他亡 01/20 22:55
pdaer:60G啦 ㄎㄎ 01/20 22:55
60G PLL嗎 真的有人做過嗎? 我想請問SPICE模擬的問題 (因為理論上用現有的SPICE會出鎚...)
cwfy:SI/PI 訊號完整度 01/20 22:56
pdaer:60HZ真的太搞笑了XD.. 01/20 22:56
filla:ㄎㄎ 01/20 22:56
rogerable:RLC全部登場之後情況會更歡樂 01/20 22:56
Eventis:理論上基本電路學把RC放進去寫沒差,不過積分拿掉以後,暫態 01/20 22:56
wyvernlee:專業推!!可惜 CD 中 01/20 22:57
rogerable:多核心之後軟體跟硬體架構上遇到的問題也很歡樂 01/20 22:57
Eventis:就沒得算,也就沒RC delay可偷帶了. 01/20 22:57
playerst:一般在設計會全用C OR 全L吧 01/20 22:57
sean456:不會阿 直流暫態穩態 有公式可以用 01/20 22:57
※ 編輯: xzcvb 來自: 122.120.38.155 (01/20 23:01)
dongone:沒錯!就是這樣!! (不懂也要裝懂) 01/20 22:58
pttresident:現在air gap是不是卡在製程阿? 01/20 22:58
CloudJ:空氣的介電係數最低 這個有資料嗎? 01/20 22:58
flydragon198:推專業,不知道量子電腦什麼時候會出現? 01/20 22:58
Asucks:TSV能避免wire bonding的缺點,但製程整合卻相當困難 01/20 22:59
workman168: 01/20 22:59
thisisnobody:專業 清新 健康 01/20 22:59
playerst:空氣的介電系數不是最低 最低是真空= = 01/20 22:59
一大氣壓的空氣K值=1.0006 真空K=1.0 差不多啦!
Janius:這篇蠻潛顯易懂的!! (心虛) 01/20 22:59
filla:量子電腦已有人推出原型機了吧 但是量產?........... 01/20 22:59
kuanun:沒辦法真空吧 怎麼弄 = =,真空又怎麼散熱 01/20 23:00
製程的chamber本身就可以抽到近似真空。 真空散熱差 但是SiO2本來散熱就差 大家都可以靠radiation. 不過填點inert gas進去應該無妨。
harry901:推一下 01/20 23:00
playerst:就算不是真空 你用一個AIR GAP也很難散熱 01/20 23:01
kuanun:air gap 光是結構的穩定性就是大問題了 01/20 23:01
Reddick5566:文組完全看不懂....冏 01/20 23:01
fansla:是這樣嗎 如果你可以擁有10YEE個電晶體 你要選擇切更多 01/20 23:01
bzbread:只看得懂前半段, 後半段大概是我被當的地方...XDDD 01/20 23:01
fansla:pipeline還是用多個核心.. 01/20 23:01
Stevenchow:高中物理不會教 RC充放電的問題 01/20 23:02
※ 編輯: xzcvb 來自: 122.120.38.155 (01/20 23:06)
fansla:多核心的目的就是分配運算資源啊 要衝速度就不需要多核心 01/20 23:03
fansla:應該不難懂吧 原PO不要鑽牛角尖了... 01/20 23:03
Stevenchow:如果是高工的電子電機相關科系,基本電學下冊會講到 01/20 23:03
nfsong:專業推阿 01/20 23:03
fansla:這個技術30多年前就成熟了.. 01/20 23:03
fansla:只是製成技術不先進 那個時候也有多核阿 就是超級電腦 01/20 23:04
Stevenchow:關於RLC的暫態效應,然後高二才會教電子學 01/20 23:04
PlayStation3:10人跑100M永遠不會突破9S 但是總和跑1000M9S有可能 01/20 23:04
tyshowman:推專業 不過高中好像沒教過幾個.. 01/20 23:04
Stevenchow:不過,製程方面的東西,要上大學才會講了 01/20 23:04
fellmith:InP阿 這種東西真的不好做 01/20 23:05
PlayStation3:高中物理應該不會教這個W 01/20 23:05
Delicious0:喔喔 這我小學時就懂了^^ 01/20 23:05
dragon8844:快推 不然樓下會以為我聽不懂 01/20 23:05
YHank:說真的,電機宅宅的我看得都沒很順...多數人看不懂很正常 01/20 23:05
fellmith:而且In的東西本來就很貴....做這種的可能要用原子束 01/20 23:05
access7310:推一下 01/20 23:05
InfinitySA:極限是一定有 只是不知道在哪 01/20 23:06
Stevenchow:CPU的時脈要再衝上去,可能要朱允武這些人多努力了 01/20 23:06
silentgiant:以後只要有潘朵拉的難得素 一切都不是問題 01/20 23:06
Stevenchow:從材料本身去下手才有可能更快 01/20 23:06
garyian:75g的pll兩年前就被做出來了... 01/20 23:07
kanebo998:國內有這種技術嗎?? 01/20 23:07
TimC:太專業了...哪裡高中物理就能懂啊...=口= 01/20 23:08
Qoo302:看得懂 還好我沒白念 科科 01/20 23:08
※ 編輯: xzcvb 來自: 122.120.38.155 (01/20 23:11)
roger717:推一個 01/20 23:08
panasony:原來最深澳的技術藏在最簡單的原理之中 推! 01/20 23:08
s006664:電機系淚推 之前搞這專題搞老半天搞不懂= = 01/20 23:09
bonkidd:專業推~~~~~~ 01/20 23:10
geesegeese:你是內行 但重點是有無需求啊 01/20 23:10
filla:75G PLL是指帥哥李在ISSCC發的那篇嗎 01/20 23:11
garyian:而且還是台灣人 01/20 23:11
garyian:是低 01/20 23:12
deathcustom:YES!不過秘辛是~據說送了三四梯CHIP才量到~所以業界 01/20 23:12
deathcustom:用不了~ 01/20 23:12
zaknafein:我普物被當 後來就轉系了XD 01/20 23:13
MaligB:而且CPU跑更快的話 EMI會越來越複雜 已經不是金鐘罩能搞定 01/20 23:14
MaligB:即便速度有到 但EMC法規沒過 一樣不能賣 01/20 23:15
MOMONGANAITO:明智的選擇 01/20 23:15
wch6858:推 01/20 23:16
pdaer:75G的PLL要怎麼驗證?分享一下... 01/20 23:17
LatteXS:完全看不懂 但是只好推XD 01/20 23:17
louisman:推 專業文 01/20 23:17
chiachenyu:在科技界的人應該都會知道 不過原PO寫得很清楚 01/20 23:17
hjchang: 專業 01/20 23:22
Bears:剛好我是做Wire bonding的 01/20 23:22
Pash77:這種東西看看就好 01/20 23:22
Jaxis:推~ 不過完全看不懂 XD 01/20 23:23
可能講錯兩個地方 有版友指出,熱才是CPU的極限問題, 另外bonding wire 應該已經不用在CPU了. 不過RC 在interchip還是在. 現在用BGA嘛? ※ 編輯: xzcvb 來自: 122.120.38.155 (01/20 23:27)
enjoyptt:略懂而已, 但原po寫得不錯, 又有圖可以對照~ 01/20 23:25
zerosky:您真內行 01/20 23:25
theonee:好文 01/20 23:26
mengche:看八卦長知識 01/20 23:27
Migratory:推,專業...用心看一下應該能懂吧 01/20 23:27
lwei781:tunneling 出來問題也會很大 01/20 23:27
ETAlien:這篇有專業到!! 01/20 23:28
-- just listen to my beats! StreetVoice: ★http://www.streetvoice.com.tw/amdslancelot/music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lans.hung Plurk: ★http://www.plurk.com/LanSampl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4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