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常任音樂總監(1969 ~ 1992) 的蕭提爵士,於1997年9月5日於法國南部Antibes渡假時去世,享年84歲。   只留下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桂冠職位的蕭提,生涯期間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音 樂會高達一千場。然而現在我們只能緬懷他所留下的32座葛萊美獎(包含一座終生成就 獎),這個成就至今依然沒有任何古典甚至流行音樂家能超越這個數目。   地位崇高的蕭提受到廣泛的矚目,尤其當另一位知名競爭者卡拉揚過世之後,蕭 提就被視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指揮家。當蕭提掌控芝加哥交響樂團時,他曾經說 道:「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地區樂團。」然而在結束了歐洲與美國的巡迴演出後,很 明顯地「地區」這個字眼已經被大家所捨棄了。   蕭提於1912年10月21日出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蕭提受到訓練成為一位鋼琴演 奏家。他曾於布達佩斯的李斯特音樂學院師從巴爾托克、高大宜、杜南伊(Ernst von Dohnanyi)與李爾‧韋納(Leo Weiner)學習鋼琴及作曲。並於十二歲展開他的首次音樂 會演出。   在1930年不到20年蕭提就首次以歌劇指揮登台演出,擔任布達佩斯歌劇院的助理 ,並在1934年到1939年間成為音樂總監。在1936年與1937年的夏天他還曾在薩爾斯堡 音樂季(Salzburg Festiva)擔任托斯卡尼尼的助手,這個遭遇對於這位年輕指揮留下 了深刻的影響。   隨後因二次大戰的爆發,納粹在匈牙利與奧地利展開反猶太活動,蕭提不得不離 鄉背井逃到蘇黎世,直到1978年他回到自己的故鄉指揮維也納愛樂為止。身為猶太人 的蕭提於四零年代初期躲到瑞士,重新繼續他的鋼琴家生涯,並且在1942年贏得了日 內瓦國際鋼琴大賽(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in Geneva)的首獎。有趣的是 ,儘管他在歐洲因此而聞名,然而蕭提卻從未讓他的鋼琴露面。直到將近45年後,因 為載送樂團樂器的卡車遲到,蕭提才在舊金山的一場室內樂演奏會以他的鋼琴作即興 演出。   直到二次大戰結束,蕭提才真正開始他的生涯,將近二十五年的時間蕭提都在指 揮歌劇。從1947年到1951年間擔任慕尼黑歌劇院(現為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音樂總 監,並於1952年到1961年擔任法蘭克福歌劇院的音樂總監。在慕尼黑與法蘭克福擔任 總監期間,1951年首次在薩爾斯堡登台指揮,並在1950年代開始進行了他的錄音生涯 ,其中包括了與維也納愛樂合作的華格納「指環」。而他的首次美國演出是在1953年 指揮舊金山歌劇院(San Francisco Opera)。次年,他於拉維尼亞(Ravinia)指揮首次 芝加哥交響樂團。與芝加哥抒情歌劇院(Chicago Lyric Opera)的首次合作時間則是 1956年(蕭提曾任芝加哥抒情歌劇院的客座指揮)。   1961年蕭提原本準備到任洛杉磯愛樂的音樂總監,然而樂團經理卻在沒有通知蕭 提的情況下擅自任命梅塔為助理。蕭提一氣之下辭職,接著轉任倫敦皇家柯芬園歌劇 院音樂總監(Royal Covent Garden Opera),任職時間是1961年到1971年之間。在這段 期間,蕭提讓這個劇院回復了過去的榮耀,並讓其成為了世界最好的歌劇院之一。為 了感謝他的努力,蕭提被英國伊莉莎白女王受封為爵士。在1969年,蕭提經過五年的 爭取後,終於擊敗馬諦農(Jean Martinon, 1910 ~ 1976)成為芝加哥交響樂團史上的 第九位音樂總監,蕭提的第二段指揮生涯就此展開,直到1991年才卸任。   在1972年蕭提也擔任巴黎管絃(L'Orchestre de Paris)的音樂總監,並於三年後 將這個棒子交給了巴倫波因。1973年李柏曼(Rolf Liebermann)任命蕭提為巴黎歌劇院 (Paris Opera)的顧問。1979年擔任倫敦愛樂(London Philharmonic)的首席指揮,並 於1983年成為榮譽指揮。因為長期擔任英國樂團的指揮,又入籍英國,因此也有許多 人將蕭提視為是「匈牙利籍的英國指揮」。   蕭提曾於1983年華格納逝世百週年紀念於拜魯特指揮全套的指環,可惜這次演出 並未達到他錄音的高水準。在1992年蕭提從卡拉揚手中接任薩爾斯堡音樂季藝術總監 ,直到1994年為止。1995年又回鍋擔任薩爾斯堡音樂季的顧問。   蕭提就任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時間僅次於史塔克(Frederick Stock,就任 於1905到1942年)。雖然他長期與這個城市的結合,並且替美國中西部音樂界帶來了無 窮的資產,但蕭提卻從未住在芝加哥裡面,他把家安頓在倫敦,在芝加哥都只住在 Mayfair Regent(位於芝加哥的郊區)的套房內,並自己開車前往芝加哥交響廳 (Orchestra Hall)。蕭提在每個演出季都會待在芝加哥指揮兩個系列的音樂會,而當 他的工作完成時他就會回到歐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指揮風格與他所創造的 「芝加哥之聲」是密不可分的,並將萊納所開創的精練華麗的樂團音響發揮到極致。 也許「芝加哥之聲」的始作俑者是萊納,然而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蕭提。   芝加哥交響樂團與柯芬園歌劇院最能呈現出蕭提的音樂思惟,前者以輝煌的聲響 表達蕭提的交響樂觀點,後者又以細密的呈現方式展現了蕭提的戲劇觀點,並成為兩 個極端,不同的兩極並列讓蕭提的指揮藝術矗立於前。他的專長在德奧與當代匈牙利 音樂,他的保留曲目從巴哈到現代音樂都有。毫無疑問地,蕭提雖然不是音樂界的先 鋒,但他總是能夠接受新的音樂,並每年逐漸增加他的演出曲目。當蕭提還年輕的時 候,他就曾經完成巴爾托克「雙鋼琴及打擊樂器奏鳴曲」世界首演的記錄。在諸多曲 目的演出下,芝加哥交響成了少數的「全能型樂團」,在蕭提之前,歐洲幾乎不清楚 芝加哥交響樂團,直到1971年蕭提首次率團到歐洲巡迴演出時,這個樂團驚人的威力 才被大眾所知,此後蕭提及芝加哥交響往往被人們與卡拉揚及柏林愛樂、伯恩斯坦與 紐約愛樂相提並論。   蕭提一生所栽培的布達佩斯歌劇院現在也逐漸回復滿生色。現在這位指揮的骨灰 就葬在布達佩斯,並緊臨著巴爾托克的墳墓。   蕭提曾經首演過的曲目如下:Gilbert Amy D'un espace deploye (1973), Boris Blacher Requiem (1959) and Collage for Orchestra (1968), David del Tredici Final Alice (1976), Gottfried von Einem Philadelphia Symphony (1961), Hans Werner Henze Heliogabalus Imperator (1972), Rolf Liebermann L'Ecole des femmes (second version) (1957), Witold Lutoslawski Symphony no. 3 (1983), Andrzej Panufnick Symphony no. 10 (1990), George Rochberg Symphony no. 5 (1986) and Iannis Xenakis Noomena (197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5.221.185
Roshan:推!!!寫的好....讚 推 218.32.86.3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