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終於看到有稍微比較符合正確史觀的聲音敢發出來了 這篇在台灣大多數愛樂者眼裡大概像天書一樣吧 事實上稍微有正確音樂史知識的就知道 在二十世紀初那個年代,法國喜歌劇壟斷絕大部分音樂演出 而且年年都不斷有豐富的新創作出來 ...其實稍微想想也知道 怎麼可能有人會一直重複聽古代一成不變得聲音聽上幾十年沒感覺?? 現在這種「經典曲目」和造神運動的現象 根本只是近二三十年來商業炒作的結果而已 未來二十年內會不會被消退戮破很值得觀察,我相信是會 基本上就算現在真正的歐洲世界 也沒有整天在華格納、莫札特、普契尼.... (反倒是他們才覺得我們很奇怪) 幾年前也看到一批美國的有志之士在批評被「流行化」的古典世界 被批評者包括托斯卡尼尼和蕭堤在內(還有很多一時想不起來) 希望這種正視尊重歷史和文化價值觀聲音可以持續下去 ※ 引述《news2007 (優質台客)》之銘言: : 2007/07/06 : 【聯合報╱編譯王先棠╱報導】 : 外界一直認為,在希特勒掌權的納粹德國,深受希特勒喜愛的德國作曲家華格納的作品最 : 受歡迎,德國各大歌劇院每晚擠滿了要看「尼貝龍根指環」、「紐倫堡名歌手」的觀眾。 : 然而,實情可能並非如此。 : 英國作家強納森‧卡爾在他即將出版的新書「華格納家族」(暫譯)中表示,希特勒主政 : 時代,華格納的歌劇在德國民眾心目中,分量遠不及法國比才和義大利普契尼的作品。 : 企圖打破迷思的卡爾說,希特勒本人很愛華格納的音樂,但是納粹黨人與德國民眾,卻對 : 華格納感到厭煩,寧願去看比才的「卡門」與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他說:「我們以前 : 都認為,希特勒上台之後,德國人開始湧進歌劇院欣賞華格納的歌劇,事實卻恰恰相反。 : 」 : 舉例來說,一九三三年,「紐倫堡名歌手」舉行盛大公演,卻沒幾個人捧場,希特勒一怒 : 之下,派人把在露天啤酒座與妓院逍遙的納粹黨員一個一個抓到表演現場來充場面。某一 : 次,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正在演出中,一個坐在劇院包廂的納粹黨人打瞌睡,差 : 一點整個人倒在包廂的護欄上。 : 卡爾仔細分析了一九三○年代德國各家歌劇院的演出劇目,結果發現,一九三八到一九三 : 九年,公演次數最多的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在全德國公演次數最多的歌劇中,只能 : 排到第十二名。 : 在二次大戰期間的德國,作品演出次數最多的歌劇作曲家,不是華格納,是義大利的威爾 : 第。華格納縱然有「大師」美譽,在德國歌劇市場的「占有率」還不到十分之一。 : 一般認為,希特勒之所以對華格納的音樂情有獨鍾,是因為希特勒深深同情華格納,認為 : 華格納跟他一樣孤獨,也是受盡煎熬才得以成就一番事業。 : 【2007/07/06 聯合報】 -- 年 輕 的 旅 人 之 歌: 真誠的心,洞悉一切隱藏的美 執著的心,在暗地裡苦苦思索 勇敢的心,無畏無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2.161.110.208
chrispherd:你最了你最了 04/17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