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作業二:試找出任何「大調始小調終」的曲目,限純粹音樂 : ,單樂章或多樂章皆可。如果沒有或極少,請思考為何如此, : 並比較標題音樂的情況(下題)。 : 作業三:試找出任何「大調始小調終」的曲目,開放給標題 : 音樂和藝術歌曲。(這個我確定有,請耐心尋找!!) 感謝navarra的推文提供例子,今以回文方式,分項整理並簡單回應之。 1. : → navarra:第一個想到的是蕭邦Ballade No.2,F大調始a小調終 05/22 12:0 : → navarra:個人實在並不認為蕭邦這些鋼琴曲是「標題音樂」 05/22 12:1 本曲一般認為有幾種可能的典故, 請參考曲目解說 http://tinyurl.com/3hwcwo 一是Adam Mickiewicz的詩<Le Switez>, 描寫立陶宛人民對沙皇的抗爭,一群Switez居民被水淹沒而變成花的故事。 二是麥亞比爾的歌劇《魔鬼羅伯特》,據稱蕭邦很喜歡它。 無論如何,本曲的調性反差和段落對比,是很大膽的、反傳統的前衛嘗試。 2. : → navarra:此外,蕭邦的夜曲No.9 op.32-1也可能是個例子 05/22 12:1 : → navarra:幾乎通篇為B大調,但最後結束前突然解決到一個奇特的和弦 05/22 12:1 : → navarra:之後有一小段類似cadenza的設計,就轉到b小調去了 05/22 12:1 : → navarra:最後一個結束的和聲,D音有還原記號,很明顯是b小調一級 05/22 12:1 這是很好的例子。 不過它的曲思是柔性的,大小調轉變不像上文的敘事曲那麼強烈突然, 而是漸進、曖昧地,不知不覺從明媚渡向抑鬱,在晦暗中結束。是幽微的心理轉折。 類似質感的,還有韓德爾第二號大鍵琴組曲第一樂章慢板(由amozartea提供)。 3. : → navarra:還可以想到的例子是Mendelssohn的第四號交響曲 05/22 12:1 : → navarra:第一樂章是A大調,終樂章很明顯是a小調,也結束在a小調 05/22 12:1 這是非常好的例子,也是目前看到唯一的多樂章例子。 不過,終樂章的塔朗泰拉舞曲,並不是哀傷或悲劇的表現, 而是充滿機動力、戰鬥力的火熱之舞。 4. : → navarra:把範圍擴大,Satie的Gymnopedie No.1或許也可以列入? 05/22 12:1 : → navarra:當然這樣說有點牽強,畢竟那最後一個和弦實在很奇怪 05/22 12:2 5. : → navarra:歌劇中有些明顯的例子,像是Massenet的Thais終曲場景 05/22 12:2 : → navarra:這部分一開始使用了著名的Meditation作為襯底, 05/22 12:2 : → navarra:所以是大調始,象徵Thais臨終前的迴光返照 05/22 12:2 : → navarra:然而畢竟這只是迴光返照,所以最後又轉到了悲痛的小調結束 05/22 12:2 : → navarra:不過像這類的例子是配合劇情,因此大調始小調終並不奇怪 05/22 12:2 6. : → navarra:洗個澡回來又想到兩個例子,都是彈鋼琴的人常彈的曲目 05/22 15:3 : → navarra:其中一個是Mendelssohn的綺想迴旋曲op.14 05/22 15:3 : → navarra:此曲是E大調始e小調終。一開始的E大調部分有點像導奏, 05/22 15:3 : → navarra:之後轉入e小調才開始rondo,但大調始小調終應無疑義 05/22 15:3 導奏與主部,在結構上應是後者比較強勢; 或謂,兩者是分立的東西,除非刻意安排,導奏一結束就不會回來了。 因此開頭的大調對於後面的發展並不構成太大的壓力和決定力。 本曲的「小調終」是以rondo主部自身的一貫性所造就的。 7. : → navarra:另一個例子是舒伯特即興曲op.90-2,降E大調始降e小調終 05/22 15:3 本曲是ABAB'的形式。A段是大調,B段是小調。 在A的第二次呈示尾聲,導入B的主題,短暫再現後,急遽而暴躁地結束。 這個B'就形同是Coda。 此處很快速而強烈的情緒對比,是舒伯特常用的手法,值得一提。 不過,這個「小調終」是淵源自B段,而B本身佔據了全曲很重要的結構份量。 因此,雖然結尾的B'很突然而猛烈,但在全曲一致性上它並不算過分。 : → navarra:以上例子均是在未找尋資料的狀況下想出來的, 05/22 15:4 : → navarra:若認真搜尋想必不只此數 05/22 15:4 果然,小弟原先的論點大概是孤陋寡聞自作多情了。 不過想再多說幾句。我的理論需要修正,但完全推翻也蠻可惜的。 總結以上例子,扣掉歌劇不論,多是單樂章小品,只有一首是交響曲。 以單樂章小品而言,曲子所承載的「連貫性」壓力並不大; 其「大調始小調終」的操作,所要違抗的心理和美學約束就不很強。 上面的例子中,像孟德爾頌迴旋曲和舒伯特即興曲, 其「小調終」在全曲結構的角度上,還算有其體制內的合理性。 蕭邦第二號敘事曲是較好的例子,雖然可能有點標題的成分。 第九號夜曲則更耐人尋味,其陰柔的曲風,委婉轉化了調性; 由於沒有立即的重大對比,較不易察覺, 可能是「大調始小調終」一個富有潛力的發揮方向。 至於薩替以降的時代,已瀕臨調性崩潰,那是更大的歷史趨勢,也值得參考。 就音樂史而言,浪漫派小品是作曲家試圖掙脫古典規範, 追求自由表現的一種形式。相對的,奏鳴曲式樂種的成規比較多。 我們往小品的方向去找,的確比較有希望找到例子, 例如上面的蕭邦敘事曲和夜曲,其形式乃至曲思的流動非常自由。 但反過來說,如果一首奏鳴曲式的多樂章大曲能辦到「大調始小調終」, 它造成的顛覆性與挑戰性當然比小品要來得更為驚人。 那麼,我原先的論點到底癥結為何? 我根據上文指出一些要點,作為先前原文的補充。 本文所指的「大調始小調終」懸案,最核心的適用範圍, 在於奏鳴曲式多樂章作品,因為它是結構性較為頑固的樂種。 不論是單樂章內的奏鳴曲式結構,還是整首曲子的多樂章設計, 它都要求相當的「整體性」、「一致性」,以大局為重。 曲子的前幾個樂章對終樂章構成了累積性的約束、期待和壓力, 使它不能自由造作,除非是刻意地唱反調、搞叛逆。 這不只是約定成俗的社會規範,它也有心理、情緒和意識型態的基礎。 「大調始小調終」的明暗轉變,帶來的心理鬱結或衝擊很強,因而是危險的。 反之「小調始大調終」則有「陰霾-紓解」、「受難-救贖」的意味, 是可以被接受、甚且被主流價值所推崇的模式。 如此,我們可看到,「大調始小調終」的懸案,突顯的是, 奏鳴曲式多樂章作品,作為音樂中的「大敘事」樂種, 所承載的美學規範和情感歸屬,有意無意地壓抑了某種可能性的展現。 這個情結當然也存在於單樂章小品,但是在多樂章大曲中更為強力。 規範不是絕對的,是有異例。有異例不代表規範不存在。 「異例」在統計上佔少數,這代表了規範的存在與力量。 可這少數異例的存在意義,正就是對規範的挑戰與威脅。 因此,我們才要特別去找這些異例, 比如上文的蕭邦敘事曲和夜曲,與孟德爾頌的第四號交響曲, 它們很獨特、很有意思,引人遐思。 反過來說,如果將來找到了統計上的大量「異例」, 那也許代表規範真的不存在,所謂「異例」原來只是「常態」的一種, 那麼,我的論點就只是孤陋寡聞自作多情了。 本文只是初探;後續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104.101.117
lionswin94:幾乎可以當作學位論文了XD 05/24 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