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雖然我只是一個彈吉他不成才的人,不過對低音提琴這項樂器感觸還頗深的, 現在剛好有機會朋友舉辦音樂會,小弟就借此發揮一下 記得小弟的吉他指導老師辦的吉他合奏團還在的時候,我常被分配到的是第三部或第四部 ,也就是負責低音聲部的部分。但總是年輕氣盛,年紀小又不懂事,那時候真的不太喜歡 彈第三聲部或第四聲部,每次去都是練視奏,虛應點故事;當然,老師沒那麼好騙,又不 是那種視奏超強者,沒練都看得出來。記得老師除了罵為什麼團練的時候才來練琴,最常 也最深刻的就是老師跟我講double bass的例子來叫我好好練第三部,他說雖然她在管弦 樂團裡沒有來得其他樂器亮眼,但卻是撐起整個音樂靈魂最重要的樂器,沒有她管弦樂團 會失色不少,而且一個樂器的存在不怕沒有表現的時候,了解她的作曲家一定存在,像 double bass這樣的樂器也有作曲家Bottesini為她寫作協奏曲,而且非常漂亮。他又說彈 吉他合奏就是要讓更多人喜愛吉他音樂,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有些寂寞,但美麗的樂器總有 一天會有更多人欣賞的。 幾年後我無意間在韻順唱片買到一塊Gerd Reinke拉奏Bottesini的兩首double bass協奏 曲,聽完相當感動。說來慚愧,當我真正體悟到要撐起合奏團,一起彈奏音樂究竟要怎麼 樣的心態時,現在老師已經不太辦團了。 附錄一:偷來的Giovanni BOTTESINI介紹 Giovanni BOTTESINI (1821~1889),義大利人,19世紀最負盛名的低音提琴演奏家、作 曲家及指揮家。1835年於米蘭音樂院就讀,隨Luigi Rossi習琴,1839年畢業後隨即展開 他的低音提琴獨奏生涯,其演奏足跡包括了整個歐洲、俄羅斯及中美洲的各大都市。在指 揮方面,他曾任巴黎、巴塞隆納及Palerma歌劇院指揮,1871年更在開羅擔任指揮威爾第 著名的歌劇「阿伊達」之首演。最後在他去世前幾個月曾任義大利Parma音樂院院長。 Bottesini終其一生創作了12齣歌劇、神劇及室內樂作品,更留有一批為數不少且膾炙人 口的低音提琴樂曲,他除了應用低音提琴原本的演奏技巧外,在音色與音域上的探索也有 所突破,尤其是泛音的廣泛運用,使低音提琴的音色更富多樣性;由於其低音提琴作品中 通常融入了歌劇詠嘆調式的旋律及帕格尼尼(Paganini) 式的華麗技巧,故贏得了「低音 提琴的帕格尼尼」之美譽。 附錄二: Bottesini double bass concerto no.2影片欣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di9h3WQpwI
第一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tco0haGD88
第二樂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0VqPmz1sA4
第三樂章 -- low-key is 低調 就是伴奏彈的是A Major 你只唱的到G# Major http://www.wretch.cc/blog/lmrllyw244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