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髮姐的進一步論述非常精彩,受益良多。 我只再做些補充,順便講一下我是怎麼看音樂家的。 1. 您在文中所畫的多元箭頭圖,表現出一種「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趣味,就是有一 個集體意識的存在,它派生出許多東西。我和您在認識論上的差別就是,您比較側重「同 」,或是「關聯性」的部分;而我比較側重「異」的部分。這就導致出不同的思考脈絡。 2. 我猜您的文章是不是想說,其實貝多芬時代的所謂自由主義,從十九世紀直到今天為止, 根本就還沒真正實現,或是只限於某某族群而打壓了其他族群? 這點我可以同意。我們還 沒有真正達到尊重多元、尊重異己的境界。 不過我們「反省」自由主義或某某主義,有兩種反省法。一種是看它本身有甚麼問題,一 種是看它後來的發展,或是怎麼被利用的。我猜您是後者的成分比較多? 可是您又說「不 喜歡」貝九,又說「對於古典樂派,抱持的是冷靜、反省的態度」,那是否表示,多少也 有不信任原初自由主義的成分? 我就直接整理我的立場好了。我們知道,自由主義原初有個理想,但在後來的政治現實中 ,被國家主義利用歪了,結果自己也成了犧牲品。這就是「原初有理想」和「後來被玩黑 or玩殘」的反諷。那我們如何理解這個現象? 我的想法是,國家主義的政治打壓也好,或 是您後來提到的「把音樂當作消費品」的問題也罷;我就直接反省國家主義、反省「把音 樂當作消費品」這件事。如果要上溯到前代的自由主義去,即使如您所說有其合理性和必 要性,仍須有所審慎和預留空間。 當然,十八至十九世紀初的自由主義「本身」, 一定有很多問題。那我們就去檢討它的 原典,就席勒論席勒;他的政治思想有甚麼矛盾或謬誤,就明白指出來(我看髮姐比較關 注的可能是「普遍主義」的成分居多)。貝多芬也是,他看似好像受法國大革命影響很深 ,自己其實還是有種階級情結,把自己看作是「精神貴族」,然後瞧不起市井百姓。這都 是可以講的。 但不管是自由主義本身,還是後來被利用的情形,也毋需太快下斷語,說自由主義就是失 敗或錯誤。任何意識型態都有它好的一面,和缺陷的一面。我們後代人,都可以自行去蕪 存菁,並在各種不同的學術思想中參照比較、交叉辯論、改良更新。固然尼采和馬克思說 這個說那個,也不是否定民主自由吧。而「普遍主義」被玩黑的部分,我前面也講過,這 是一種思想被實現的「可能性」之一而不是全部。就像「核能」可以被利用到發電,也可 以被利用到戰爭,這是端看你怎麼去用。就像馬克思主義可以被利用到勞工運動,也可以 被利用到極權統治去。一種思想的好壞,我採借科學哲學家拉卡托許提出的「精緻否證論 」:科學理論不是像波普所說的,會因為單一異例而被否證;而是,科學家可以在原理論 的基礎上,進行細緻的調整或改良,去補足原來的缺失,去容納更多異例。相同的,各種 左派右派、自由派保守派的意識型態,都在現實歷史上出槌過、幻滅過;然後進行修正檢 討,有些東西保留下來,有些東西改進或汰換,而不是全然否定。 我可以理解你不同意「理性進步觀」。我也不同意它,現在社會學界大概沒人敢同意它了 。但是不同意理性進步觀,不代表就否定了「理性」、否定了任何「改善現狀」的期許。 任何當代人面對自身當下的處境,尤其是公共事務,不能不依靠理性,也只能預設,透過 理性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現狀。當然搞運動的時候要有智謀、狡猾或猛烈的手段,才能有效 衝撞體制;但終究得有一套合乎章法的思想論述作為支撐,不然難道要放任「不理性」嗎 ? 尼采和傅柯對現代性和理性的拆解,是要我們放棄理性的意思嗎? 我們本來就在沒有親自同意的前提下,被拋擲到這個荒謬可悲的世界裡;要嘛就是掙扎, 要嘛就是放棄。如果我們放棄任何「改善現狀」的渴求,那還能/應該如何活下去? 走入 尼采式的虛無主義和對權力意志的大肆追求? 還是走入佛學式的放下執念、脫離輪迴? 還 是效法項羽烏江自刎算了? (我還蠻贊同佛學的,現代人應該強制必修佛學才對。) 我這段不是要反對髮姐的論點,只是把我們提到的一些思想潮流和立場,從反方向來做個 釐清和論辯而已。 3. 再回到音樂家。我談談我是怎麼看音樂家。首先,很多音樂家都有些政治、宗教思想或人 生哲學,其中有的還真的不怎麼樣。這該怎麼處理? 如果不去檢討,容易淪為盲目的偶像 崇拜,或是不假思索的接受某某意識型態。如果認真去檢討,那會不會影響到我聽音樂時 的感動的「有效性」或「正當性」,導致後來都無法從音樂中獲得感動了? 我現在的作法 是「了解它,接受它,放下它」,也就是,大概知道一下,然後就默默放在心底。聽音樂 就還是照聽照爽。所以我不會「對於古典樂派,抱持的是冷靜、反省的態度」。我不會對 音樂家懷抱非音樂層面的要求,因為在那個角度上,實在經不起認真探討,一旦認真就沒 法聽音樂了。(舉其他例子, 如果你反感華格納和魏森東克、和柯西瑪之間的不倫,那該 如何欣賞《崔斯坦與伊索德》? 如果你不認同基督教信仰對異己的打壓抹黑,那還嚥得下 巴哈和韓德爾的宗教音樂嗎? 那可是他們最精華的部分呢。) 您最後所說的: : 而我們,我們聽音樂的人,不是生活在1824年,而是兩百年後的2012年; : 我們聽音樂的人,不是生活在把自由主義當希望的德意志諸邦, : 而是生活在新自由主義以及因其所引起的疑懼而帶來許多爭議的21世紀; : 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地,將貝多芬的喜悅當成是自己的喜悅, : 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地,將貝多芬的希望當成是自己的希望........ 我猜想,您是不是想說,十九世紀初的自由主義根本就從未實現,而現在所謂的「新」自 由主義也只是假象和騙局,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還是說,根本古今任 何自由主義都是錯的、自欺欺人的,應該放棄,轉而支持XX主義? 那麼,那個XX是什麼? 我自己對貝多芬音樂的認同感,主要是建立在個人層次的鬥爭上。因為我的人生中有很多 鬱悶和鬥爭,而貝多芬可以讓我投射那些情感;我想很多樂迷應該也是這樣的。當然,也 會有「啟蒙」、「理性」、「自由」等意識型態的聯想。但就如前面說的「精緻否證論」 ,我不會因為自由主義被搞歪,或是啟蒙理性在後現代狀況中垮台,就否定揚棄它們。我 接觸過很多左派思想,也熟悉「尊重多元歧異」、「反中產階級霸權」、「反歐美中心主 義」之類的號召,但也不覺得那就是否定啟蒙、否定理性與自由。那些東西沒有互斥吧。 我認為啟蒙是一個永遠沒有終點,但也不能自暴自棄的東西。這不是樂觀,而是現代社會 裡無法選擇的宿命, 4. 狗尾續貂一下。我為什麼說,對音樂的非音樂層面不能太認真,一旦認真就沒法聽音樂, 是因為我也做過類似的事情,以音樂家或整個音樂環境的陰暗面,來懷疑音樂作品中的美 感,以及聽眾以「唯美」的態度消費音樂的行為。這種"disillusionment",殺傷力可大 可小。我寫過一篇系列文章《古典大怪咖》,分享一下。 第一篇:http://www.wretch.cc/blog/amfortasweh/2971133 以貝多芬和蕭邦為例,他們的人格和心理有些怪怪的。那麼,他們的音樂是否就是心理有 問題的音樂? 第四篇:http://www.wretch.cc/blog/amfortasweh/2971284 現代西方精緻藝術與純粹科學的興起,是列強在殖民擴張和社會不平等的背景下所孕育的 產物。這下完了,這音樂還能聽嗎? 這科學還能研究嗎? 後來我領悟到,世間萬物皆有其弔詭的一面,這是沒辦法的現實。人非聖賢,孰能無瑕疵 。真的只能「了解它,接受它,放下它」。 ----- ----- 出現了! Zizek! 天書啊…囧rz 剛剛竟然還收到Zizek研討會的廣告信。 髮姐您真是金口玉言! 有機會也想聽聽您對後浪漫和現代派作曲家的看法,您認為他們在世界觀或意識型態上的 問題比較少嗎? (畢竟俾斯麥是後浪漫與民族主義的同時代人。) p.s. 最後一點小建議,您也許可以把「集體潛意識」改為「集體意識」。因為前者是心 理分析學家榮格所創造並廣泛獲得共識的詞彙。但他講的是另一個次元的東西,和這裡的 脈絡並不相同。 ※ 編輯: backhaus 來自: 76.104.28.44 (01/30 23:03)
prc:天啊 古典大怪咖系列重出江湖耶 超懷念的XD 02/02 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