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lmusi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 https://chinhaochen.blogspot.com/2019/09/20190920-nso.html 2019/09/20 NSO 開季音樂會- 豪情初綻 呂紹嘉的十年NSO音樂總監任期即將在2019/20樂季之後畫下句點。在這個最後的樂季,呂 紹嘉選了相當特別的曲目作為NSO的開季音樂會曲目。 開場的作品是李俊緯的新作品 "最後一哩路"的世界首演。NSO最近首演了好幾個台灣作曲 家的新作品,不過似乎都是跟原住民有關。根據節目手冊中的說明,這個曲子是描繪族人 在通過彩虹橋時,往事浮上心頭,並在接受祖靈的審判後踏上最後一哩路。我沒有特別去 查是這邊指的是哪一族,不過看到有彩虹橋,我猜想應該是與賽德克巴萊有關。曲子一開 始有種陰森鬼魅的感覺,也有些原始部落的感覺。高音木琴演奏出的主題相當突出,而且 反覆出現,很容易讓人留下印象。對我來說,儘管和聲旋律有現代的感覺,不過整體的結 構似乎還是相對傳統,像是把一開始高音木琴的主題反覆擴大。有些地方的聲音與旋律也 讓我想起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整體來說,曲子不難接受。唯一的建議是作曲家對曲子的 解說實在是少了些。對聽眾而言,不到150字的解說實在不太容易掌握新作品。 接著由NSO這個樂季的駐團音樂家劉孟捷演出貝多芬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雖說是貝多芬 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但這首曲子的創作時間其實早於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次的演出頗 為特別,因為在第一樂章與第二樂章,劉孟捷的鋼琴聽起來相當輕,相當優雅,相當有氣 質。樂團的合奏聽起來也是配合著鋼琴的演出走向清柔氣質風。直到第三樂章,鋼琴才出 現了我想像中的貝多芬的力度與速度。說實在,前兩個樂章跟我所想像的貝多芬相當不一 樣。雖然演奏很優雅,很有氣質,但這似乎與年輕氣盛的貝多芬不太相像。 NSO在節目網頁上的介紹寫著「出版順序列為第二,創作時間實為第一的降B 大調鋼琴協 奏曲,是貝多芬用以征服維也納人心的音樂會戰馬。其強勁節奏、燦爛技巧與明快樂風, 處處可見青春少年兄的壯志豪情」,但是從昨天的演出看來「強勁節奏、燦爛技巧與明快 樂風」大概只有第三樂章比較符合描述。 不過在之後的安可曲,貝多芬的第六號與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節奏力度都是很符合想像 的演出。所以看來,劉孟捷對這首第二號協奏曲的前兩個樂章,的確是很不一樣。 而下半場的馬勒"悲嘆之歌",是馬勒原始版本1880年版的台灣首演。這是馬勒最早的管弦 樂作品,完成的時間也不過二十歲。很難想像一個二十歲的馬勒可以自己作詞作曲,寫出 編制架構如此龐大的作品。在悲嘆之歌裡面,聽得出不少華格納的影子,尤其是指環的影 子。有些段落很明顯是後來用在馬勒第二號交響曲第五樂章的主題,所以聽起來像是"預 示"了馬勒未來的風格。 這次的演出沒有字幕是很可惜的事情,因為就沒有辦法跟上歌詞了。當然我也可以選擇翻 節目單一路跟下去,不過考量到翻節目單可能發出的聲音,還有對歌詞要花的注意力,我 決定放棄歌詞。我對曲子不熟,所以沒有特別印象,不過對全曲最後的轟然結束倒是印象 深刻,有點類似第一號交響曲最後的結尾。我前面的聽眾甚至冒出了「阿,這樣就結束了 嗎」的評語。 音樂會的主題是「豪情初綻」,對馬勒與貝多芬,演出的都是他們生涯最早期的作品,日 後也都有相當重要的成就。對年輕作曲家李俊緯(1990年生)來說,這次首演的"最後一哩 路"也可以算是青壯年時期的創作。所以我覺得這是個相當適切的主題。 /////////////////////////////// 指揮/呂紹嘉 鋼琴/劉孟捷 女高音/林玲慧 女中音/翁若珮 男高音/孔孝誠 男中音/葉展毓 合唱指導/莊舜旭 臺大校友合唱團 合唱指導/熊師玲 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 李俊緯:《最後一哩路》 貝多芬 :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馬勒:《悲嘆之歌》 -- FB粉絲頁: All Things Considered https://www.facebook.com/BlogAllThingsConsidered/ 部落格首頁 http://chinhaochen.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72.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569025183.A.1A8.html
harveylin: 頗有同感 優雅的協奏版 沒字幕很辛苦 09/21 10:08
wesley123: 我選擇翻節目單看歌詞(沒發出聲音,因為其實不需要一 09/21 10:11
wesley123: 直翻),覺得對於理解音樂很有幫助~ 09/21 10:11
wesley123: 至少就聽得出來吟遊詩人的動機是哪一段音樂~ 09/21 10:12
harveylin: 我也翻得很累 好像在研究 第一次聽悲嘆 詮釋很好的 09/21 10:24
buji: 我是對照夜鶯發的那張解說,也挺有幫助的。 09/21 11:00
buji: 20歲完成此作品實在了不起。 一般人說不定連研究其作品都吃 09/21 11:02
buji: 力。 09/21 11:02
aaa989796twt: 四樓中央有位肥宅整場都在睡,打呼聲還 09/21 14:27
aaa989796twt: 超大QQ 09/21 14:27
kuoching26: 對照歌詞+1,對音樂了解很有幫助 09/21 14:55
ChaosCreator: 劉孟捷不走大對比,追求細緻的質感,第二樂章很美, 09/21 23:59
ChaosCreator: 月光也是很出色。悲嘆之歌是很難得,也看得出來馬勒 09/22 00:00
ChaosCreator: 多麼有野心,也讓我更珍惜他之後發展出的風格了。 09/22 00:00
ChaosCreator: 這個年輕時代的作品老實說很沒效率XD 09/22 00:01
ray102004: 那位打呼的老兄超想衝過去打他 09/22 03:14
buji: 最後一哩路是複調音樂。對嗎? 但我分不清到底有幾個不同的 09/22 09:33
buji: 調(不同樂器/聲部)同時演奏。 09/22 09:33
ashdum: 我也做四樓中央耶....怎麼沒聽到打呼 09/22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