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咦。 ※ 引述《outlookXP (outlook)》之銘言: : 見版上有人東寧國解釋是建都於東寧,而現代人錯讀文言,外國人也錯把地名當國 : 號。我查了幾筆文獻,發現清朝人也錯讀文言,也像老外糊塗吧? 是地,回歸史料才是一個好的出發點(版上一堆現代人的現代觀點,效力回溯到過 去不免齟齬,令人發噱),不過除了引用text之外還要檢視一下context比較好。 : 許旭《閩中紀略》:「鄭氏雖在海外,然制府亦有閒諜在彼,時時馳至。餘一日偶 : 見一小冊,內書東寧國地形險要,某處山礁、某處水門。官員現任休致,兵馬屯劄 : 多少。」 : 李天根《爝火錄》:「有間諜自鄭氏歸,得一小冊。內書東寧國地形險要,某處山 : 礁、某處水門;官員現任休致,兵馬屯紮多少。」 這裡李天根和許旭說的其實是同一件事,只是許氏詳而李氏略。 : 查繼佐《東山國語》:「會延平王成功薨,長子經嗣立,臺灣初稱東都,改明京以 : 候桂王之蹕。已不克至,乃改東寧國,複築奉天城於對渡以居官。」 : 杜臻《澎湖台灣紀略》:「海逆鄭成功之敗遁於京口也,乘大霧,襲殺紅夷守者, : 而據其地。築城以守,偽號東寧國。」 好了,這裡先提一個論述的框架。原則上政權是有很多個的,而同一個國家內部 可能同時產生幾個政權,又或者一個政權會希望獲得國家的地位,不論他本來是從另 一個國家分裂出去又或者重獲獨立,又或者本來就是獨立。換言之,政權和國家之間 雖說實質上沒什麼分別,但所有政權幾乎都追求成為國家所必須的合法性,而這個合 法性的論述則取決於當時各文明可提供的思想資源,儒家、伊斯蘭教,或者國際法。 論述明鄭是不是一個「國家」,且先不說這個「國家」的定義性質,至少我想更 基本的應該是檢視明鄭合法性的來源,以及是否他在積極追求另一種合法性,不但自 己追求,而且要求別人承認。 明鄭是不是一個「國家」,我想爭論的分歧點就在於,一方面,明鄭並不追求脫 離明朝自立為國的地位,明鄭本身是明帝賜姓,冊封認證的藩王,本來就沒有合法性 的問題,可能有問題的也只能是明朝的合法性。但另一方面,明朝滅亡,明鄭卻沒有 ,而明鄭也沒有恢復明朝使其合法性不致動搖的可能,形勢比人強之下他又被迫積極 的尋求與清朝達成某種諒解,使其合法性可被承認,或者至少可接受,試圖取得不至 於動搖明朝本身合法性又可以與清朝建立關係的地位。 不削髮不登岸不稱臣不納貢,我想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比較恰當;將此視為一 個獨立政權可被放入現代國家框架下的理由或許也沒什麼不妥,不過這是現代人的關 心所在,歷史上的行為者不可能以此為其行動的框架。 回到歷史的脈絡裡,在文獻中,與同時代的明清相同,明鄭對其首領的稱呼,內 部從來都是稱藩主,外部(當然,僅以中文文獻而言)則稱其藩王。這和同時期南明的 秦王孫可望、晉王李定國,或者清朝的三藩沒什麼區別。要說有什麼微妙處,也只在 於鄭氏曾受賜國姓,不比異姓王,乃至於可與真正的宗室藩王相提並論──魯王來投 鄭成功,國姓是以宗人府的禮儀體統來接待。 這和同樣受冊封,但被封為國主、國王的外藩是很有區別的;假使明鄭真正自立 為「國」(且不說是什麼意義下的國),那麼卻沒有像安南國王、朝鮮國王、金國主那 樣採用國主或國王的稱呼,倒是蹊蹺。反而像是明宗室如魯王者被其下擁為國主,或 者如孫可望曾確定不移的被其下屬稱為國主的事情倒是確鑿的。以此觀之,就算明鄭 建東寧國一事屬實,最多能以當時的概念說他可能有僭越之嫌,倒不一定能證成那就 是自外於中國。 實際上,可與上引諸條「東寧國」史料相對照,類似記載不稱東寧國,而稱東寧 省的,也有以下幾條: 《清一統志臺灣府》〈建置沿革〉:「本朝順治十八年,海寇鄭成功逐荷蘭夷據 之,偽置承天府,名曰東都;設二縣,曰天興、萬年.其子鄭經(按府志,鄭經一名錦 )改東都曰東寧省,升二縣為州。」 《澎湖臺灣紀略》〈臺灣紀略附澎湖〉:「癸卯年,廈門敗,(鄭)經由銅山入灣 ;改東都為東寧省,前後招納內地兵民眷口以實。」 《臺灣輿地彙鈔》〈臺灣府圖志〉:「本朝順治十八年,鄭成功逐荷蘭夷據之; 偽置承天府,名曰東都;設二縣,曰天興、萬年。其子鄭錦,改東都曰東寧省,升二 縣為州。」 《臺灣關係文獻集零(九)》〈臺灣內附考〉:「康熙元年,成功死,其子經居鷺 江(即今廈門),偽提督馬信立成功弟世襲,改號護理;經攻逐之,世襲渡海來歸。經 改東都曰東寧省,改縣曰州;設安撫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 《臺海使槎錄》〈偽鄭附略〉:「鄭成功攻取紅毛,改臺灣為東都;鄭經自銅山 入臺,改東都為東甯省。」 我們不曉得究竟當時實際是設省還是立國,抑或是兩者兼有,或孰前孰後。以設 省來說這同明清兩代藩王駐省也沒多大區別,即使立國,以其他異姓王、國姓王監國 、稱國主的例子來看,未必也就能說立的是現代人所想像的國。 有這層認識,我們回頭再來看一下前引東寧國史料text的context,這東寧國的意 涵就同我們所想像的有些區別。像查繼佐《東山國語》〈東寧國〉說「臺灣初稱東都 ,改明京以候桂王之蹕。已不克至,乃改東寧國,復築奉天城於對渡以居官。東寧者 ,嗣王不敢稱藩,乃其臣無不藩前者,所奉正朔,猶以永曆行。」如果說鄭經連藩王 都不敢自稱屬實,那更沒有道理敢建國,所以後面說藩王之號是其臣下所稱的,所謂 東寧國也應該從這個脈絡來理解。另一條史料,《閩中紀略》的記載較完整的原文是 : 「鄭氏雖在海外,然制府亦有閒諜在彼,時時馳至。余一日偶見一小冊,內書: 東寧國,地形險要,某處山礁、某處水門。官員見任休致,兵馬屯劄多少。文武有陳 永華、馮錫範、薛進忠、柯平、洪磊諸人,俱材能知幹。新建天興、萬年二州以及各 縣城郭、濠塹,軍器儲鋐塀侍,事事修整,時時討練,勢非一日忘中國者。明室子孫 ,崇養在彼者甚眾,而無一人任事權;年號至今尚稱『永曆』。」 最後再提一個誤區。現存史料幾乎都被清朝出版審核過,像楊英《從征實錄》那 樣僅以抄本流傳且保留明鄭一側觀點、當事人較可反映當時視角的書非常之少,而鄭 經時代的史料則幾乎是沒有;要用那麼稀少的文獻蓋棺論定恐怕沒那麼容易,更別說 史料分歧,實際上並不真正支持某說法,就別提拿來給現代人政治光譜背書有多不靠 譜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81.154
Hartmann:推 02/10 15:23
time3Q:大推 "東寧國"只是代稱,就好像當時越南俗稱"廣南國",但 02/10 15:27
time3Q:廣南並非越南的正式國號("大越"才是) 02/10 15:29
Swallow43:推 02/10 15:31
ellisnieh:推 02/10 16:24
Zsanou:推專業 02/10 16:27
ntnurod:推,歷史版應該要有更多像這篇的專業討論。 02/10 16:30
xjapanfan:大推第一段 02/10 16:41
※ 編輯: KoujikiOuji 來自: 118.160.81.154 (02/10 16:43)
kingcallme:推 02/10 17:01
dany9177:推,算是有點類似暱稱的意味在嗎? 02/10 17:07
ewayne:要說清代的史料問題...有的時候問題可能是在編纂人本身 02/10 17:15
ewayne:一方面是怕惹禍,一方面是編纂人自己對這事的看法,尤其時 02/10 17:20
ewayne:代久遠的,有的編纂人根本搞不清楚狀況就給他寫下去了 02/10 17:21
ewayne:而回到鄭氏的問題,恐怕是不想面對罵名也是有的,畢竟他時 02/10 17:25
ewayne:間太短 02/10 17:27
bbclearn:不談一下東寧是否能繼承明呢 02/10 17:35
YouthSouth:推 時空脈絡下合法性論述的思想資源確實是關鍵 02/10 17:44
zeumax:迎明宗室就是有意圖想承繼明,如果真的成功穩定,將來自稱 02/10 17:48
zeumax:承其道統上位(稱帝)不是不可能,當然是還沒做到 02/10 17:48
calebjael:推 02/10 18:01
youtien:善。 02/10 18:04
seafood:這樣的文章才像是學術討論 02/10 19:06
a5378623:前一篇的反對意見怎麼都消失了?? 02/10 19:11
godivan:按照現在的講法比較像是"大明王朝在台灣" 02/10 19:28
godivan:但是一些人往往直接解釋是要跟大陸切割(如朝鮮之例) 02/10 19:29
chataulait:推這篇 :) 02/10 19:38
moslaa:推~~ 02/10 20:53
loewe:專業推! 02/10 21:59
ChoshuArmy:推 02/10 22:12
dennis99:推 02/10 22:17
outlookXP:解了我的疑惑。 02/10 22:21
Rucca:推,謝幫解惑 02/10 22:33
anedo:推,長見聞。 02/10 23:12
yester: 02/11 01:40
hcwang1126:淚推! 我心中喜歡歷史的人的榜樣! 02/11 06:32
constantin:推 02/11 08:29
mkiWang:推 02/11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