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是地,回歸史料才是一個好的出發點(版上一堆現代人的現代觀點,效力回溯到過 : 去不免齟齬,令人發噱),不過除了引用text之外還要檢視一下context比較好。 : 許旭《閩中紀略》:「鄭氏雖在海外, : 李天根《爝火錄》:「有間諜自鄭氏歸, : 查繼佐《東山國語》:「會延平王成功薨, : 杜臻《澎湖台灣紀略》:「海逆鄭成功之敗 : 《清一統志臺灣府》〈建置沿革〉: : 《澎湖臺灣紀略》〈臺灣紀略附澎湖〉: : 《臺灣輿地彙鈔》〈臺灣府圖志〉: : 《臺灣關係文獻集零(九)》〈臺灣內附考〉: : 《臺海使槎錄》〈偽鄭附略〉: : 《閩中紀略》的記載較完整的原文是 回歸史料是比較妥當的,但是我說個意見:史料本身的性質有差異。 上述幾條史料皆屬後人述史,表現作者對歷史的觀點,原PO在稍後也 點出了這些清代編纂的史料必須小心看待。 而我從一開始的討論中就不傾向引用這些後人敘史所產生的史料,而 是盡量使用「鄭經的言行紀錄」。舉例而言,如果某人寫史時提及光 緒皇帝在某天的作為,寫得精彩極了,但是一比對起居注,馬上發現 兩者頗有出入,那麼大家都會認為起居注才比較接近真相。 「鄭經的言行紀錄」這樣的史料,比較能夠呈現身處那個時代的鄭經 當時的想法。除非有人舉證說這紀錄是偽造的,那末就毫無價值了。 底下再引兩條: 《臺灣割據志》、《臺灣鄭氏紀事》都有以下文字,應該是抄錄所致 時清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以成功死,遣人貽書于經招諭。 經復書云: 日在鷺、銅,多荷指教。今承惠書,益賜諭誨,所言尚是遊 說之後談也。思東寧偏隅,與夷落為伍,僻在海外,與版圖 渺不相關,何必足問。至貴國寬仁無比,遠者不棄,其或然 乎?然如方國安、孫可望等,豈非竭誠貴國者乎;而今何在? 閣下倘以延攬英豪、休兵息民為念,即共飭部曲,互安邊陲; 羊陸故事,敢不勉承。若夫疆場之事,一彼一此,勝敗之數, 自有天在,得失難易,閣下自知,何煩予言」。 《閩海紀要》講的應該是同一封信,但是內容頗有出入 耿、李聞成功殂,使中軍王明、李有功持書入廈門,議招撫。 鄭泰與洪旭、黃廷、蔡雷鳴議曰:『先王東征之日,猶有權宜通 好之意。今沿海遷移,慘至此極;縱不為他省計,獨不為桑梓計 乎』?因請於世子;世子曰:『先王開國東都,草創未平,遽爾 崩殂,余將東承遺緒;諸君苟能息兵安民,無墮先王一生孤貞苦 節,甚善』。泰等議照朝鮮例,遣楊來嘉入京待命;不報,來嘉 回。時世子復書於耿、李云: 日在鷺、銅,多荷指教。讀「誠來誠往、延攬英雄」之語, 雖不能從,然心異之!頃承惠書,尚襲游說之後談,豈猶是 不相知者之論乎!東寧偏隅,遠在海外,與中國版圖渺不相 ;雖夷落部曲日與為鄰,正如張仲堅遠絕扶餘,以中土讓 太原公子;閣下亦曾知其意乎?倘能延攬英雄、休兵息民為 念,即靜飭部曲,慰安邊陲;羊、陸故事,敢不勉承!若夫 疆場之事,一彼一此,勝負之數自有天在,得失難易,閣下 自知,亦無容贅也。 上述兩條史料,都打算講同一封信,但是所錄的文字有別,導致我們 無法斷言哪一封是正確的,甚至連指出哪一封比較接近原始文件也很難。 在第一條史料裡,鄭經用了「貴國」兩字,這樣的寫法,我們很難 接受鄭經自以為是「大中國裡的一個小封國」,這裡看起來是平起平 坐的姿態。 在第二條史料裡,「貴國」兩字不見了,但是與第一條史料同樣使用 了「版圖渺不相涉」的字句,這也難以解釋為「一個大國家裡的小封國 領地」 我還是認為一開始所說的「鄭氏政權的悲劇性格」是較適切的詮釋, 當鄭經自覺反攻無望時,他就打算別居一國。但是三藩一起事,他卻沒 堅持立場,又發了大國白日夢,這時候他就把先前的一邊一國忘得一乾 二淨,開始聲稱反清復明了。 換一個角度思考。 錢海岳寫過《南明史》,顧誠也寫過《南明史》,錢將鄭氏政 權視為南明之一部分,稱之為明鄭;顧則主張鄭成功可以稱為明鄭, 但明鄭也只到鄭成功為止,鄭經和鄭克塽時代皆不可稱明鄭。那麼 問題就來了,既然不屬南明,又不屬大清,該怎麼看待鄭成功死 後的局面呢? 再進一步的問題是:鄭氏政權在那個時代真正的性質,是三百 多年後的兩個學者可以定義的嗎? 錢說是就是?顧說不是就不是? 這不通吧。不管後人如何定義,鄭氏政權就是那樣地在台灣過了數 十年,再多後人的研究發明都不能改變他們任何一件雞毛蒜皮的小 細節。 回到我先前發的那一篇文,研究辯論的目的,是要藉著彼此 對某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回頭爬梳自己的思考理路,看看自己 思想之所由來,進而明白,必須盡力保衛容許多元聲音存在的環 境,反對一言堂式的思想管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101.159
outlookXP:大家的討論都很精采 02/10 22:22
godivan:是在台灣過數十年沒有錯,但是是否跟一些人講是完全切割出 02/10 22:25
godivan:這才是爭論的重點吧? 02/10 22:25
YouthSouth:在當前課綱引發的爭議中 最後一段才是要旨啊 02/10 22:27
godivan:更何況,這個中國要說是指明還是指清? 02/10 22:27
godivan:我是說單就這個討論串來看似乎重點在於是否切割 02/10 22:28
seafood:我想是應該保留切割和沒切割兩種意見,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02/10 22:29
godivan:老實講 有心的老師就會這樣作,沒心的就照本宣科 02/10 22:31
hgt:我亦贊成以鄭經之言行為探討其實際想法較為正確有意義 02/10 22:31
godivan:教育綱程這種東西換另一批人上台就改了.... 02/10 22:31
innominate:這篇精彩 02/10 23:01
vvus:最後一段真的是最重要的 02/10 23:39
PrinceBamboo:鄭氏政權就是鄭氏政權 獨一無二 不必定要歸納分類啊 02/10 23:41
time3Q:兩點可討論:1.鄭經的外交辭令反映多少真實性? 2.古代東亞 02/10 23:44
time3Q:至少三個國家自稱中國(中、日、越),中國的意思就是"最強的 02/10 23:45
time3Q:我國"或是"最強的貴國",鄭經在外交回復說清是中國,是放低 02/10 23:47
time3Q:姿態好跟大清去談判,不代表他在台灣沒有「自稱中國」過 02/10 23:48
time3Q:日本和越南自稱中國的史料,可見維基的"小中華思想" 02/10 23:53
hgt:無處不中華 02/11 00:25
a5378623:「東寧有一段時間確實自視為獨立之國」 02/11 00:49
a5378623:確實?多元? 02/11 00:50
Zsanou:推 02/11 00:51
shadowsage:首先 明鄭想要跟清朝切割 不代表想要跟明朝切割... 02/11 02:40
shadowsage:所以不管引用再多鄭氏政權跟清朝的對談 都很難說鄭氏 02/11 02:41
shadowsage:否定了明朝對鄭氏政權的意義 02/11 02:41
hcwang1126:推多元解釋! 02/11 06:39
time3Q:一元堂管制確實很差,散布非史實的史論也不算正確 02/11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