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hypermal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llwin (不完美的一季)》之銘言: : 我很好奇好市多價格便宜的原因 : 如果去那裡買美國貨,比家樂福便宜我可以理解 : 但是在那裡賣的台啤、林鳳營台灣製的東西 : 比家樂福或大潤發便宜的話我就無法理解了 : 你說他貨進的多,可是以全台灣量販店銷售的量來說 : 好市多怎麼可能比的上家樂福或大潤發? : 家樂福大可因為銷量比較多 : 把成本壓的更低不是嗎? ※ 引述《allwin (不完美的一季)》之銘言: : 我很好奇好市多價格便宜的原因 : 如果去那裡買美國貨,比家樂福便宜我可以理解 : 但是在那裡賣的台啤、林鳳營台灣製的東西 : 比家樂福或大潤發便宜的話我就無法理解了 : 你說他貨進的多,可是以全台灣量販店銷售的量來說 : 好市多怎麼可能比的上家樂福或大潤發? : 家樂福大可因為銷量比較多 : 把成本壓的更低不是嗎? 這麼說好了,零售業要把價格壓低要: 1.進貨價壓低 2.管銷費用低 3.毛利低 第一點,沒錯…家樂福的營業額在台灣可說是遙遙領先, 家樂福去年應該是600多億,而好市多約130億吧。 可是考慮到議價是單獨對供應商談, costco的品項應該約3000~5000內,而家樂福動輒好幾萬品項, 所以單獨一家廠商的銷貨量可能並不如營業額上所顯示的那麼大差距, 如家樂福賣的鮮奶品牌有統一、光泉、福樂等等等… 而costco只賣林鳳營,所以只論林鳳營的話銷售量可能不會差太多。 另一方面costco大多只賣大包裝的品項, 這讓它在採購單一品項時成為有力的議價者, 在Harvard的個案(9-599-041)提到costco並不是Advil最大的採購者, 卻是250粒裝Advil的最大採購者,這對議價有相當大的幫助。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costco賣的林鳳營也是特殊容量的。 再加上購買量和價格不可能是完全線性的關係, 超過一定的數量之後價格能壓低的程度一定有其極限, 所以價格差距可能會更小。 當然,以上有些部份屬於假設和猜測, 甚至稍微聰明一點的供應商不會讓購買者知道其他購買者的詳細購買價格, 像一篇國外報導說有一家蠢蛋供應商把Wal-mart的發票寄到costco, 被發現Wal-mart拿到的價格較低,那家供應商從此就被踢掉了… 上面的假設我覺得還蠻合理的,可以參考看看。 第二點,看看costco那簡單的裝潢、大包裝的貨品、 用許多機器來代替人力、還有相對較少的員工, 這些要素都是相輔相成的,比如說大包裝商品用機器堆卸貨就好、 簡單的裝潢不怕機器壓壞和方便堆卸貨,這都有助於省下許多員工成本。 另外還有華頓商學院教授對零售業研究後做出簡單又真確的結論: 品項越多越容易出錯,無論是找不到庫存或是擺放位置錯誤等等都會增加成本, 所以costco販賣較少的品項也有利於降低管銷費用。 我記得以前我在板上有篇文章提到costco的管銷費用很低,不過找不到了。 假如我沒記錯的話是美國的retail magazine做的比較, costco的管銷費用約佔營業額的9~10%、Wal-mart約18%, 其他綜合零售商還更高一點。 第三點毛利低,除非零售商是佛心來的,或是管理實在太差, 不然毛利率一定會高於管銷費用率,不然就沒賺頭。 而costco由於有另外的會員費收入,所以平均毛利率在10~11%之間, 也就是扣掉管銷費用之後還賺一點,但不是太多。 這也是costco價格能壓比較低的因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00.237
lilybear:推這位兄臺的說法 12/03 09:35
sashar:大大在5687的文章也很棒 12/03 09:54
wholehearted:專業要推 12/03 10:47
abashsynn:之前去參觀好市多 解說的人有說他們給供貨廠商的貨款都갠 12/03 12:40
abashsynn:是付現 或是很短期內就可拿到款項 如此可以再壓低價錢 12/03 12:40
tco200:好文...推 12/03 21:58
mayinwish:看ptt長知識 推^^ 12/03 22:10
heraiope:看PTT長知識~推 12/03 23:19
kaworutb:台灣就是月結用太多了 好工具都用過頭了.. 12/03 23:37
kaworutb:跟廠商月結也給消費者大量刷卡然後銀行再來收不到錢 12/03 23:37
kaworutb:如果發生事情比較容易卡到資金 其實要分配好 12/03 23:38
kaworutb:現金才是最好說價錢的 多量少量廠商都會怕.. 12/03 23:39
seduction:專業分析,推一個^^ 12/04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