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a-chao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ungerecht (椰子奶酪)》之銘言: 不好意思 我說說我的想法 有意見的話大家可以討論看看 : 台灣版的文化戰爭 : ■ 陳其南 : 歷史上即使是一些處於絕對弱勢的農民在絕對不公平的封建時代也會不顧性命起來叛亂, : 而近代世界中依賴資本家僱用維生的工人也曾起來革命推翻資產階級?今天在處於資訊時 : 代的台灣,媒體集團其實有點類似歷史上的地主與資本家,而閱聽人的地位就像工農無產 : 階級,社會的主要矛盾很自然的也會沿著資訊文化的生產和消費軸線發展。 : 台灣媒體集團的優勢地位,不僅有經濟市場基礎,還有公權力與國家政府的保障。而閱聽 : 者的權利與角色則經常被壓縮,尤其是中南部的基層民眾,他們甚至常被貶為「不識字又 : 沒衛生」 : ,嚼檳榔穿拖鞋,最近更常被拿來對照穿紅衣倒扁的「布爾喬亞」階層。可是我 : 們卻看到這些穿著破舊帶著污泥「農鞋」(梵谷的畫)的民眾才是真正代表這塊土地的良 : 心,至於自我炫耀著命運交響曲和「納斯卡線」的中產階級也許人多勢眾,卻更像是這塊 : 土地上的異邦人。 我不明白的是 中產階級為什麼就只能像是這土地上的異鄉人 而非土地的良心?? 如果真要這樣說的話 那所謂的那些民國38年後撤退來台而無土地者 那些人及其"在台灣出生"的子孫是不是永遠也無法成為土地的良心? 如果作者真的這樣想的話 這些人不是比作者提的缺少"文化資本"的人還不幸?? 他們缺乏的是 連彌補亦無法可以後天彌補的"血統資本" 如果以這篇文的邏輯而言 : 歷史與政治學教科書會告訴我們,類似這種文化上的差別意識如果超過 : 了可以忍受的限度,來自底層的反抗就會自然獲得道德上的正當性(參看斯考特《農民的 : 道德經濟》)。這種叛亂最後可能還是敵不過都市精英媒體集團和國家公權力的鎮壓,但 : 以往左派知識份子和良心學者大多還是選擇替弱者發聲。 可以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但是我想問的是 目前的執政黨 就是原作者所謂的"底層"所選出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 為什麼不向執政黨要求發聲的機會??? 在文化宣傳的方面 政府並非如原作者想像的如此無能 : 台灣的媒體霸權,基本上是資本家、封建主義、黨派與族群階級意識的集結所構成,他們 : 游走於資本營利、文化美名和政治權力之間,無往不利,富可敵國,且力抗公權。在這樣 : 的結構,處於邊緣的鄉村基層民眾往往連說話的能力和機會都被剝奪,更不用說要求新 : 聞傳播的公平正義,因為他們之間的「文化資本」落差太大。陳師孟曾經舉了一個很尖銳 : 的事實說明這種差異,民進黨的領導者他們的父親幾乎是沒有名字的,不像國親政治人物 : 的「家學淵源」。根據這個邏輯,台灣人自然比較沒有文化,甚至連國語都講不好,因此 : 被認為執政能力不足,當總統的資格也不夠。領導者如此,下層民眾更不用說。這種落差 這邊根本就有問題 原作者所定義的台灣人真的是"比較沒有文化"的嗎?? 如果真的沒有 那為什麼會有人喜愛看布袋戲?看鐵獅玉玲瓏?聽台語老歌? 原作者所定義的文化到底是什麼?? 如果真的要這樣從段落後面"父親姓名"與家學淵源解釋的話 原作者覺得現在小孩所受的所有國教算不算是讓所有國民在出發點就平衡的作法?? 請不要用"文化資本落差"來做為媒體霸權的原因 如果今天官方語言換成了福佬語 客家語 甚至是原住民語 對其他不懂這些語言的族群來講 算不算是"文化資本落差"??? 何況 就另一方面來講 現今的社會 貧富差距的因素會不會比什麼"文化資本"影響還大? : 原因很多,最主要是在戒嚴時期執政階層就以政治優勢強制建立其文化資本優勢。例如以 : 北京話作為教育文化的唯一專用國語,地方母語被完全壓抑消除。這就表示有人還沒出生 : ,其文化資本和能力已被命定,其效應普遍反映在文化、藝術、資訊和媒體的職業競爭中 : ,像這次倒扁陣營中的記者、編輯、廣告人、演藝界、文化界代表人物。 國民黨時代所做的"愛說國語"文化暴力政策 相信大家都知道 不用我再多說 可是真的嚴重到像原作者講的這樣"其文化資本和能力已被命定" 完全無法翻身了嗎??? 反過來說 "其效應普遍反映在文化、藝術、資訊和媒體的職業競爭" 原作者真的認為所謂的"文化資本優勢"是影響職業競爭的重要關鍵?? 我只能說 那可真是侮辱了某些佼佼者的專業能力 就因為"這次倒扁陣營中的記者、編輯、廣告人、演藝界、文化界代表人物" 不是原作者之前所定義的"土地良心" 所以就應當將他們的聲音全部當做"文化資本優勢"下的狂妄之言?? 從這個角度看來 原作者是不是以自身的"血統資本優勢" 極為暴力的全部否定了那些人對於自己領域的努力程度 進而暴力的認定他們的發言全都是媒體亂象?? 你可以質疑他們為什麼濫用自己的影響力來談論這個其實都不是他們專長的問題 甚至將媒體的亂象解釋成城鄉差距南北歧視或是有心財團與泛藍政營的經營 (雖然 我認為有心人士針對媒體的操作 以及媒體本身過於討好極端派的觀眾 可能會是更適合的答案) 但是 從什麼"文化資本優越"來質疑 同樣生為南部人 我並沒有辦法認同這種看法 南部並不是如原文所說的"比較沒有文化"的 : 台灣的問題癥結不在族群、統獨、清廉貪瀆,或倒扁挺扁,事實上可總結為一種「文化戰 : 爭」,是一種透過媒體文化傳播所構成的政治意識形態之爭,且被巧妙地包裝在風格、流 : 行、口辭和影像符號中。媒體不再是「媒介」,而是大量生產和擴散意識形態立場的主體 : 。 台灣的問題太過複雜 原作者說不是問題癥結者恰恰都是原因之一 在報導中所插入的意識形態也是身為閱聽人的我們所應認真與報導本身所區隔開來的 有意識型態的亂源媒體就應抨擊之 跟前面提了那麼多的"文化資本差距"真的有關係嗎??? 還是原作者只是很兩元化的將 "媒體人/前面所提的中產階級/資本家、封建主義、黨派與族群階級意識的集結" 與 "閱聽者/邊緣的鄉村民眾/土地的良心" 做了個極為粗糙的切割 然候將媒體亂象都認定是所謂的"異鄉人"或是"中產階級"所造成??? 我覺得這裡還有很多可討論的空間 站在原作者所謂的"異鄉人"的角度看 這篇社論是不是本身亦有極為明顯的偏頗? : 新聞自由應是為人民所擁有,並不是上帝賜給媒體獨占的天賦特權,更非媒體人可以自我 : 維護伸張。當媒體本身已經失去其公正性,公信力也逐漸被自己透支掏空時,人民所賦予 : 的新聞自由保護傘就自然失去其效用。 :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是啊 最後一段我完全贊成 甚至不必等到公平性失去 當採訪者的新聞自由侵犯到被採訪者的自由時 新聞自由就算無用了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sep/22/today-o1.htm : 轉自自由時報 06/9/22 自由廣場 ======================================== 文中所提到的南部或鄉村的聲音不被重視的問題的確是嚴重的事實 但是以此提出什麼文化資本的原因來解釋所謂的南北或城鄉差距 我覺得並不適當 -- ※ 編輯: flysonics 來自: 218.164.150.240 (09/22 20: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4.150.240 ※ 編輯: flysonics 來自: 218.164.150.240 (09/22 20:19)
entau:所謂執政黨是由社會底層選出來的 我不同意 09/22 20:24
flysonics:我說的"底層"也是本文所定義的底層 並不就指真的的底層 09/22 20:25
jeff0811:您寫的很多,可惜還是沒切入核心,不過肯面對就是好事 09/22 21:38
allenmu:通偏沒講到血統,不知原波那麼想把他導到血統的目的是? 09/22 21:52
allenmu:而且陳教授沒有說住在台北的都是他要批判的對象吧... 09/22 21:55
allenmu:他所定義的中產階級並不只是用金錢來衡量,而是他們的心態 09/22 21:57
flysonics:A大 這你可不能怪我 誰叫這篇文章提出異鄉人這個名詞後 09/22 22:11
flysonics:直接就接到本省外省的區分 今天我所服氣的是P大的說法 09/22 22:12
flysonics:至於原作者是否真是如P大解釋的想法 我持懷疑態度 09/22 22:13
lovede:我也覺得你一直在說血統 原文根本沒說啊 09/22 22:57
lovede:他指的是台北具優越感的"菁英" 包括語言上的優越 09/22 22:59
remi:沒有意識型態的應該就不是人了吧 09/22 23:13
lovede:推樓上:D (這本來應該是淺而易見的吧) 09/22 23:20
littleplant:有點虛說!~ 09/23 16:36
flysonics:我想說的其實是大價總是注意到所謂台北觀點的同時 09/23 18:37
flysonics:持續的質疑所謂媒體謹守於台北觀點的原因 09/23 18:38
flysonics:推文說太慢 請看6486篇吧 09/23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