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a-chao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今天自由的社論....覺得說的雖不夠深 但是有切到問題 不過 這樣的社論出現在任何一家台灣媒體上 都是種諷刺啊 唉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nov/28/today-f2.htm 媒體的眼睛 一家電子媒體拍攝到阿扁兒子陳致中夫婦在紐約的生活,由於看到皮草、賓士車、名牌包 ,記者於是「看圖說故事」說陳在紐約的生活極盡奢華,要不是陳致中發表聲明譴責,或 許大家又要被誤導一次,加深對總統家人的惡劣印象。 過去新聞學裡常會爭辯媒體是否能夠報導真實,一些專家認為新聞報導如果能做到純然的 事實陳述,那麼讀者不致被記者所誤導。但有部分的學者則主張記者應做讀者的闡釋者, 替讀者解讀各種消息的意義,因此前者發明了「五個W和一個H」的倒金字塔寫作方式; 而後者則倡導夾議夾敘的寫作法則,在新聞事實中夾雜記者個人意見,適時對讀者解釋新 聞的意義。 網路媒體興起以後,真實又增加一項「虛擬真實」的概念,那是在網路上所想像的真實, 人們可以在網路世界中表述他們透過想像所呈現的真實,但跟真實世界其實有一大段的距 離。 台灣媒體的發展早就摻雜了「多重真實」的因素,所以狗仔隊要有圖為證;電子媒體拍攝 到真實的畫面立即加以解讀。然而,這些所謂的「真實」,在媒體用意識形態框架的解讀 之下,畫面上所呈現的真實,反而出現類似網路上的「虛擬真實」。 這種情形就像反扁的媒體,他們所看到的阿扁,都是貪腐形象的阿扁,無法告訴閱聽大眾 真實的阿扁。當然,他們所看到的馬英九,也不是真正的馬英九。如果從輿論戰的角度來 看,媒體看到九十九次貪腐的阿扁,只要一次不貪腐,他就可以「立地成佛」。同樣的, 他們看到九十九次好的馬英九,但只要他一次不好,就可能讓他「下地獄」。因此,想要 透過「媒體的眼睛」看到真實的世界,在台灣,難啊﹛作者王崑義,戰略學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18.182
mariny:實在是。這種「虛擬真實」在書本出現的時候就出現了吧。 11/28 21:25
mariny:媒體批評,應該不是這樣故意把美好的過往塑造成另一種真實 11/28 21:25
flysonics:認真來說 我覺得文字出現時本身就是種虛擬真實了... 11/28 21:31
JCC:不同時講一下這些深綠媒體的立場不也一樣? 所以本篇0分 11/29 13:48
interesting:自由也差不多吧 11/29 14:29
flysonics:樓上兩位 所以我才說這篇社論刊在自由上是種諷刺啊.... 11/29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