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a-chao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inehot (終於退伍了)》之銘言: : ※ 引述《riverhorse (再出發)》之銘言: : : 我沒看電視,但網路上的東森新聞是正好每天一則。 : : http://www.ettoday.com/2007/01/04/185-2036583.htm : : http://www.ettoday.com/2007/01/05/10844-2037233.htm : : http://www.ettoday.com/2007/01/06/545-2037342.htm : : 中時也是三天二則 : : 聯合就比較多一點..不過也就是三四則。 : : 說真的,我不愛看過多這種擠兌的新聞,會造成新一波恐慌。 : 我是剛好持相反的意見,平常銀行在財報的時候,都會宣稱自己資產是多少 : 多少,這樣看起來好像所有人都可以領到自己的存款〈銀行的淨值簡單來說 : 就是現金+實物+放款-存款-愈放〉。但是如果銀行要賺錢,他就ㄧ定要 : 放款出去,因此他的現金+實物這兩項通常會少於他的存款,也就是說幾乎 : 所有銀行都無法承受所有的存戶去擠兌,更不用說如果這家銀行的淨值是負 : 的時候。 : 銀行的放款是講究信用的,銀行要認為你可以還得起才會借錢給你,但是對 : 同ㄧ集團或是有利益關係的企業就未必如此了,這次發生擠兌的中華銀正是 : 力霸王家的一份子、美國有名的安隆案也是ㄧ個血淋淋的教訓,這些案子中 或許你有比較多力霸的內幕消息? 不過美國ENRON案起因於ENRON利用會計作帳(特別是SPE)隱藏債務美化財報 加上其所創的能源期貨交易在後期未能有預期獲利填補而至破產 與ENRON 跟銀行間關係似乎並無太大關係 : 銀行都是借錢給ㄧ些最後還不出錢的企業,導致自己的愈放比過高〈也可看 : 成投資失利〉,於是存款戶發生信心危機開始擠兌。 : 甚至有時候會有惡意掏空的情況,我抵押一塊ㄧ億的土地,卻跟銀行借兩三 : 億,ㄧ般人如果能融資的百分之七十就很了不起了,可是面對親兄弟,很難 : 不去放寬他的融資上限,於是就ㄧ個倒大家跟著倒。相反的身為力霸、嘉食 這是超貸的情形 而不是放寬融資的問題了 : 化最大債權銀行的兆豐金就只有反映在股市上面,沒有發生擠兌的情況,擠 : 兌的銀行往往體質很差,只要單一事件就能引發倒閉。 銀行做的是信用生意 一但信用破產縱使中華商銀在金管會認為其總資產淨值仍為正 但是在流動現金無法應付一樣面臨破產問題. : 台灣在過去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也發生過擠兌,但是當時單一銀行的最高 : 保障金額竟然只有一百萬,難怪有大戶要抽腿;換個角度想,當天被提領超 你這裡是不是誤解了中央存保保障百萬上限? http://www.banksinopac.com.tw/bsp/person/RB_Insudepo.asp 百萬上限是"單一個人"在該銀行的存款而不是"單一銀行" "擠兌"並非是因為"大戶"而是無數小戶 大戶"擠兌"一般人應該是看不到的 : 過一百億,也就是當年保障的ㄧ百萬的ㄧ千倍,如果是你,你會不去想辦法 : 把銀行中的錢提領出來嘛?然後這些企業的壞帳竟然還要中央存保公司出來 : 買單?企業老闆重整之後繼續開他的賓士,住他的豪宅,他的帳單卻要全民 : 買單? 如果相信存保制度那基本上只要你的存款不超過百萬都是受到保障的 : 重點是,現在的媒體還是由許多公司掌控,試想今天所有的媒體通路都是由 : 東森掌握的話?或許擠兌風暴不會產生,但是民眾就要這樣傻傻的繼續讓企 : 業業削錢?或許報導的重點應該是應該更深入點,比如說去了解相關借貸情 : 況,有沒有涉嫌掏空公司或是內線交易,至少我認為這版面應該要更多,絕 : 對不是像東森草草帶過了事。這事件其實也變相的告訴我們,對於橫跨政、 : 商、媒、金融的大企業,我們應該採取更嚴格的檢驗態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21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