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a-chao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蘋果日報 06/07 在星光大道上「錦上添花」 洪浩唐 (作者為自由作家) 閱讀陳炳宏教授日前(6月6日)在論壇發表的《從「星光大道」到「電視大道」》一文, 由於陳教授身為公視監事之一,又該文對公視製作節目的建議可能攸關公共電視台的精神 確立與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顯然已非單純針對個別節目所作的評論或讚譽,而屬公共議 題,所以筆者認為有必要就該文的若干觀點在此作一澄清或討論。 自家媒體為節目宣傳 首先,陳文提到該節目「沒有大牌,沒有明星……感覺好像沒有可以暴紅的節目元素」, 有關這點,陳教授可能有點「辜負」了製作單位的「苦心」了!從節目主持人陶晶瑩、評 審袁惟仁、張宇、黃韻玲等人看來,對國內電視圈、藝能界稍有概念的觀眾來說,上述的 陣容即使不是「天王天后」至少也堪稱「黃金組合」了──這陣容並不像該文所形容的那 麼「陽春」。而若要論及該節目現在享有的高人氣、高收視率的原因,網路的討論也許真 有其宣傳效果,但主持人、評審的表現更是該節目不可或缺而功不可沒的主要元素! 其次,陳文認為「這個節目的成功,正是節目內容經由網路密集傳散進而反攻爭取電視收 視率的實例」,關於這點,我們必須先釐清的是:到底是「網路密集傳散」造成該節目的 高收視率?還是因為該節目的高收視率造成它在網路上的備受討論?筆者無意抬槓,這個 聽起來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疑問在此之所以顯得有意義,是因為我們可以看到,這 些日子以來,為該節目「搖旗吶喊」的,其實並不只是網路而已。 例如和播放該節目同屬一媒體集團的《中天新聞台》,這一陣子便密集且熱切地「報導」 該節目在網路上被討論得有多熱烈、「星光幫」的歌在KTV有多常被點播(其「新聞」出 現的頻率、篇幅可能比「馬王配不配」還多──雖然這也不見得是壞事);《中國時報》 更是用社論(6月5日)的規格來「彰顯」該節目是如何地激勵人心──有這些「大人看的 」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得一些即使沒看過該節目的觀眾也有興趣了),該節目不在網 路上成為話題也難──雖然新聞媒體在新聞內容上替自家的節目作宣傳的作法委實可議。 最後,陳文指出:「《超級星光大道》的成功可以成為公視製作年輕人節目一個很好的借 鏡……希望公共電視台可以確實參酌以積極擘畫。」如果陳教授所謂的「成功」指的是「 高收視率」和「網路上的熱烈討論」的話,那麼公視可能必須對此一建議有所保留。 公視不受制商業利益 因為有別於商業電視台所遵循並著重的市場法則,公視作為一個可以不必受制於商業利益 的公眾媒體、一個可以不必時時刻刻緊盯著收視率調查報告的電視台,當它在決定要製作 什麼樣的節目時,自應有一套迥異於商業邏輯的思維(卻保護了許多在流行市場中失去競 爭力的文化資產)和應當堅守的價值觀(例如提供更多社會弱勢發聲的管道)──試問, 如果少了這份思維和堅持,那公視和商業電視台有什麼區別?它的存在又有何價值? 自由時報 06/07 三中幫星光幫 █ 翁泰坤 這幾天,「星光幫」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楊宗緯的年齡成了影劇記者追逐八卦的話題, 「蕭敬騰」成了雅虎搜尋的熱門關鍵字。相較之下,性質相似的華視「校園歌喉戰」參賽 者水準亦不亞於星光幫成員,但在媒體的曝光度上則有天壤之別。筆者認為,這是三家媒 體(中視、中天、中時)的相互操作手法。 「超級星光大道」在中視週五晚上首播,再於中天娛樂台週六晚上重播。同時,中天娛樂 台「全民大悶鍋」則安排楊、蕭兩人的模仿單元,中天綜合台「康熙來了」亦邀請兩人上 節目造勢。當然,中天新聞台也會提供相關報導。除了電子媒體的強力放送外,中國時報 同樣以斗大的標題作專題報導。以上即為媒體集團化後的最佳例證,媒體集團藉由水平整 合的策略,發揮範疇經濟的效果進而達到「綜效」(Synergy)來獲利。經過這樣積極的 行銷,閱聽眾想不知道也難,而製作單位的目的也就此達成ꄊ(作者為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研究生) 自由時報 06/07 貪婪大人 過度消費星光男孩 ▓林南谷 「星光幫」這群當紅榨子雞,要被「榨」到何時,大人們才肯罷休? 這群年輕人憑著實力而爆紅,但中視、「超級星光大道」製作單位不懂得見好就收,導致 他們身心不堪負荷,而負面新聞一再被掀開,終於,楊宗緯不想玩了,中視、製作單位一 驚,馬上召開記者會,卻又不肯鬆口是否他真的不玩了?到底要把楊宗緯消費到什麼時侯 ? 「山頂洞人」楊宗緯一夕爆紅,歌藝沒話說,但人紅是非多,有關他的負面話題紛紛出籠 ,有人檢舉他謊報年齡,更指製作單位放水、疑似有電吉他與keyborad暗中助陣,還有媒 體爆他與女助理曖昧。 如此過度消費楊宗緯,單純的他能動心忍性,撐到何時?至於製作單位,危機處理能力實 在太差,像楊宗緯的年齡爭議,要搞清楚有那麼難嗎?而且也沒幫參賽者做好爆紅的專業 訓練,他們的祖宗18代被扯出來,一點辦法都沒有,搞到最後,連星光男孩都有人覺得被 製作單位消費得很徹底。 楊宗緯等人紅翻天,大人們都想分杯羹,媒體拼命炒作,只要能刺激收視率,當事人的感 受都不受重視!昨天楊宗緯在個人部落格吐露倦勤之意,豈不就是被「殘害」的最佳事證 ? 星光幫男孩背後承受太大的壓力,也承受被物化、消費的不堪。大人們,請放過星光男孩 們一馬,別再「玩」他們,可以嗎? 星光好好看 被騙也無妨? 【聯合報╱呂健吉/華梵大學學務長(北縣石碇)】 2007.06.07 03:11 am 近日爆紅的綜藝節目「星光大道」,參賽者楊宗緯「虛報」年齡,因壓力過大,昨日公開 宣布退出比賽。但是整個事件,實在還有值得討論之處。 楊宗緯是否「虛報」年齡,製作單位及楊本人都未清楚交代。但如果他真的是虛報年齡同 時以身分證的影印本證實他沒有虛報,則他不只是說謊,同時也涉及偽造文書,他應該要 說明並公開致歉,而不是退賽就可了事。 同樣地,製作單位若已知楊虛報年齡,在事情曝光後,是誰企圖以身分證影本來幫楊宗緯 說話?這有偽造文書之虞,而不是以此一比賽沒有年齡的設限,超齡不是問題,就可以含 糊過關。 台灣人在倫理的要求上已愈來愈功利主義的取向,尤其面對一個明顯「說謊」的問題,竟 然可以去容許這樣的結果論—比賽的是歌藝,何必在乎謊報年齡呢? 在昨日召開記者會之前,星光大道的主持人陶子在她的廣播節目中曾開放叩應,讓聽眾去 投票要不要楊宗緯退出比賽,在十人叩應中有七人不支持楊宗緯退出比賽,要求他繼續參 賽,他們大部分認為「說謊」不是很嚴重的問題。有位聽眾竟然說:如果他真的說出年齡 就可能不會入圍後階段的參賽,我們就不會聽到他的歌藝;也有人說:哪個人沒說過謊, 這不應該影響到他的參賽權;更有人說:政治人物都可以說謊,然後繼續參政,楊宗緯為 何不可以? 這些觀點似乎可以看出台灣對於「說謊、不誠實」問題的倫理觀是走向功利主義,尤其是 以結果論來評斷事情的是非對錯,已不再是用事件本身行為來評斷,也就是說只要是有利 於個人,「說謊和不誠實」都可以合理化。 個人並非要指責楊虛報年齡之事,甚至覺得他也是台灣說謊文化的受害者。就如一個聽眾 所說的:哪個人一輩子不曾說謊過?我們確實都可能說謊過。但問題不在於說謊這件事, 而是在於被人知道說謊後如何去處理與面對的問題。換言之,我們必須要對說謊一事負責 ,要勇敢面對說謊,而不是去針對說謊是否對錯的問題去爭辯,這是沒有多大的意義。尤 其,去為說謊找出各種「合理化」的藉口,都無法讓說謊成為有道德之事,更不是真正對 說謊負責的態度。 長期以來,在政治人物「說謊、不誠實」且可以用意識形態及民粹主義加以合理化的影響 下,台灣人也逐漸習慣這樣的道德倫理觀。楊宗緯事件及對此事件的反應,再次證明台灣 的「說謊文化」已深入各界,這也是我們所憂心的,台灣倫理道德教育該如何進行呢?當 說謊可以用各種藉口去合理化時,我們又如何去告訴小孩說謊是不對的行為呢? 【2007/06/07 聯合報】 中國時報 2007.06.07  星光大道的核心價值 王毓莉 驚傳爆紅的「星光幫」楊宗緯謊報年齡,儘管製作單位表示當初對參賽者沒有年齡限 制,但是他本人也因為壓力過大,萌生退意,向製作單位表示要退出比賽。可以預料的是 ,網路上的正反意見,又要挑燈夜戰。 楊宗緯被指稱在部落格上顯示二十四歲,但是實際年齡已經二十九歲,如果指稱屬實 ,應如何看待一位愛唱歌年輕人的「謊報年齡」參賽?儘管歌聲好壞無關乎年齡,但說謊 的確是不正確的價值觀,不值得鼓勵,建議楊宗緯跟喜愛他的歌迷說明白,有必要就道歉 。 台灣的收視率鰲頭,一向是八點檔連續劇的天下,但是來自九點半檔的「超級星光大 道」創下超高收視率,似乎是跌破不少人的眼鏡。該節目名副其實的創造了不少閃亮的「 星光幫」成員,第一屆比賽尚未結束,已經成功塑造出幾位明星歌手,迷哥迷姐追著楊宗 緯、林宥嘉、周定緯、盧學叡、潘裕文、劉明峰,還有一位PK大魔王-蕭敬騰,到處跑 通告。 「超級星光大道」所處的特殊時空環境,以及本身的產品特質,造就了節目成功的要 素。首先,「超級星光大道」滿足了社會高度階層化後,屬於底層(未具有美麗俊俏的外 表、良好的科班訓練、廣大的人脈關係)的人,一種跳升階層的機會,憑藉著的是「歌唱 的實力」。 其次,「超級星光大道」面臨的傳媒環境,是一個多媒體時代,網路部落格的催化作 用,使得節目的影響力,由無線電視、有線電視、一直燃燒到網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是節目產品特性--「真實」。不可諱言,目前電視節目環境中,難以找到一個純粹性的 歌唱節目、同時兼具真實不作假的真情流露,所以閱聽眾被「歌聲」、「真情」的氛圍所 感動,以收視率回報給製作單位。 然而,就在該節目收視率不斷攀升同時,新聞台也開始消費這些「星光幫」成員,基 於新聞收視率的價值,楊宗緯等人曝受在比已發片藝人更高的關注度下,但是過度的新聞 曝光集中在跟隨製作單位的公關活動、或者重新重炒網路上已經存在的素材,其目的只是 想要分享該節目的收視率到新聞中。從新聞的呈現上,閱聽眾看不到每個人奮鬥想唱歌的 過程與努力、看不到「星光幫」的成員互動情形,足夠讓閱聽眾判斷參賽者的哭是真是假 。 另外一種「商品化」現象,出現在製作單位與電視台端,當節目尚未做完第一屆比賽 ,就已經飆高收視率,製作單位與電視台自然要將這些節目組成成員當成是金雞母般的呵 護與盡情的「運用」,到處排通告。如今,參賽者楊宗緯已經因為角色轉換適應不良,壓 力過度,萌生退意,建議製作單位未來應該更留意參賽者的心理建設與角色轉換輔導。 或許有些人看衰「超級星光大道」,認為這是另一種「蛋撻現象」,但是我以為,與 其讓青少年追求沉迷於不健康的活動,該節目確實提供了一些君子之爭的正面價值觀,此 外,在充斥一片造假、包裝的傳播產品市場中,該節目對於目前電視文化生態的貢獻,值 得肯定。 只不過,資本主義的商業化邏輯,一定程度的影響台灣電視節目產製與行銷,但過度 「商品化」的操作模式,只會產生反效果。期許製作單位記取節目製作的初衷與節目成功 的關鍵,不要過度操作「公關行銷手法」,將一個個純真的參賽歌手過度「商品化」,反 而使得該節目成功的核心價值盡失,最後終究會失去廣大閱聽眾的支持。 而對於楊宗緯:「只要面對大眾,陰影就在你背後!」相信台灣的觀眾應該也可以給 年輕人一個機會,不讓一個具備優良資質的年輕人就此消沉、不再作夢,也讓大家少掉聆 聽一個天籟之音的機會。(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5.189 ※ 編輯: tinmar 來自: 218.161.5.189 (06/07 16:09)
brewmaster:媒體在互咬嗎? 06/09 11:06
adware:大概吧..不過自家電視台的新聞時段為自家節目宣傳很常見.. 06/09 11:14
sshsshssh:和悶鍋一樣是藍色支那系媒體的低俗自high節目 講出這點 06/09 12:35
sshsshssh:讓大家面對事實也沒什麼 平常心看待這種現象 06/09 12:37
iamsychen:自家替自家節目打廣告 肉麻當有趣 06/09 19:37
RekishiEJ:唉!日本這個問題更嚴重,無線商業台常常利用新聞來給自 06/11 14:45
RekishiEJ:家的電視劇大打宣傳,難怪日本的年輕男性不是不看電視就 06/11 19:51
RekishiEJ:是只看專門頻道。 06/11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