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ian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ing0910 (啦啦)》之銘言: : 彈舒曼的幻想曲第二樂章時 : 一開頭及之後的再現都有好幾個"龐大"的和絃 他們是主題 : 老師老覺得我彈的和絃是用"壓"的 : 沒有回音 沒有共鳴 傳不到遠方 : 可是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彈到有"有回音" : 想請問各位專家 是要用哪邊的力量呢? : 才能達到舒曼那種嘹亮又能餘音繞樑的音色? : 感謝... 如果說「彈和絃」,會想到的 除了完整奏出和絃音 無法避免的還有樂曲前後的考量 有沒有什麼線條需要保持? 有沒有什麼音要強調? 和絃的分解方式(不分解或各種分解方法) 和絃的時間位置 其它和聲、音響的考量 即使是八度,強調內或強調外就會有不同色彩 例如,也是八度 常見左手的八度因為小指無意的軟弱而變得吵雜 (通常也伴隨著大指的緊繃) 這時候小指如果能夠穩固,配合正確的力度收放 便能立竿見影的控制音色 由此可見控制音色的關鍵 常在沒注意到的那些事情 因此要把和絃彈得好聽 以上都是必須面對的環節 慢慢的練習,盡可能多讀譜多聽聲音 (也就是先別飆快、踩踏瓣) 雖然其實都是一體的, 但概念上可以這樣說明: 先讓指法成形,指法成形之後 就是力度的問題了 有了經諸多考量、try&error、練習又練習後成形的指法 對於收放力量而言,手腕便是「可供利用」的 身體、手臂便是「自由」的 接著,基於這種自由,彈奏和絃前 藉著「緊張─收縮─提起」儲備好力量 而後配合指法,在所要求的那個「時間地點」 透過「放鬆─伸展─落下」釋放出力量 這時的手腕,顯然不是施力的主體 而是緩衝,例如在 為之後的釋放儲備力量而「提起」時 同時也在「收」剛彈奏出的音符, 手腕可以調整這個「收」 讓音既俐落又不銳利,既延伸又不黏稠 手指一直保持著自然而獨立的伸屈 「指力」作用在支撐、保持、微調 手腕的力量則「類似」車子的懸吊 可以清楚感覺到它本身有「力量」 但那個力,與來源的動力並不相同 應該是自然、放鬆的柔韌以及彈性 所以,從指法安排配合到力度收放 從力度收放配合到節奏與句法 彈奏最後果然又是一體的事情 而且指法本身就是連續的, 所以這種力度收放和踏瓣的安排一樣, 都是要很麻煩的想辦法以簡御繁 實行的時候,多有太快太細的地方 因此除了放慢,也常要以跳奏之類 「不正常」彈法作練習 這些事雖然很少會真的「計算」地去想 但,所謂「經驗」大概就是在累積這些 而「手感」之類的精細微妙正也在此處 -- ※ 編輯: Gaspard 來自: 203.203.192.183 (12/31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