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作者 houy (中華隊加油!!!) 看板 AAAAAAAA 標題 [有感] 天下-行動夢想家系列:黃聲遠 時間 Mon Apr 3 09:54:01 2006 ─────────────────────────────────────── ※ [本文轉錄自 WeCare 看板] http://www.cw.com.tw/article/relative/relative_article.jsp?AID=1886 建築師黃聲遠 用生命溝通宜蘭河畔的美麗小徑 作者:藍麗娟 2006.03.29/ 第343期 在宜蘭河畔打造一條美麗小徑,花了黃聲遠十年的時間,改變了官民與鄰里關係,也涵養 了居民的行為與美感。  淡淡的三月天,住在宜蘭縣社福大樓旁的阿嬤,輕撲脂粉,穿上花衣,坐在家門前的花 台上。遠遠望見建築師黃聲遠踩著卵石小徑,朝他的代表作:宜蘭縣社福大樓走去。    站在有著陳舊年代感的社福大樓高處往下眺望,像是看著一張鋪開的地圖。一條彎彎曲 曲的卵石小徑,串起社福大樓四周一層樓的老民宅、牆壁、花台,連結到宜蘭河堤,穿過 了堤防,來到宜蘭河畔的青青草地。微風吹過河邊,綠樹搖曳,一名運動員划槳順流而過 。    這條彎曲的美麗小徑,是黃聲遠最有成就感的作品:「宜蘭河畔舊城生活廊帶」。    走在卵石小徑,抬頭望向社福大樓,再回身端詳小徑裡的房舍,古樸的色調、建材與環 境相近。你突然明白,黃聲遠並不想在農村中突兀出一個高聳的政府機構;更甚的是,他 要運用最融合自然與環境的巧思,把社區與政府機構包裹起來,讓民眾習慣到社福大樓來 打球、讀書、閱報、洽公;也讓政府職員打開窗戶就發現,他們的存在本質,就是在服務 人民與社區。    然而,眼前這看得見的改變,竟然花了黃聲遠十年的時間。    黃聲遠拿到耶魯大學建築碩士,在國外知名事務所待了兩年,後來回台灣在各大學教書 ,前程似錦。但是,在台北長大的他,卻選擇到宜蘭,定居下來。    一方面是他看清楚自己的個性。「我要摸索自己的路,」他說。    一方面,他想要在做建築與過生活中找到真義,而宜蘭的慢步調,讓他可以堅持花上五 年、十年完成建築作品;也能不捨初衷,實踐「建築的公共性」、與社區居民多接近的理 念。    這條小徑,就是黃聲遠不改初衷,用生命做出來的。 一條小徑,耗費十年寒暑   施工前,就像台灣隨處可見的巷弄,家戶各管各的,不要的東西就往外丟,反正巷弄產 權屬於政府。    黃聲遠的想法是,一開始政府出錢修繕巷弄,居民不只布置家庭,也能延伸布置、維護 巷弄,大家都照顧、經營社區的居住環境,便能一起分享自己建立的美好空間。  但是,這個理想的概念,一開始就吃盡苦頭。黃聲遠向政府溝通,才發現要協調、溝通 建設局、社會局等十來個局處。回到巷弄裡,居民更以為政府要「吃掉」他們家門口的地 ,非常憤怒。    黃聲遠一邊溝通,一邊做。    平時人們亂丟垃圾的廢棄土地上,他用竹子做了一排美麗的籬笆,還種了爬藤植物。慢 慢的,垃圾不見了,籬笆的爬籐賞心悅目。    他觀察居民家門口種什麼植物,就在對面的牆邊砌了矮花台,居民種什麼,花台就種什 麼。「你發現,他們澆完家門口的花,也會到花台來澆花,因為看起來跟自己家裡的植物 一樣,」黃聲遠笑著說。    後來,他在巷內鋪卵石,卵石就鋪到居民家門口,居民每天掃地,自然而然地清掃大片 的公有巷道。    於是,它成為一條令人驚豔的小巷,吸引帶相機的遊人步行探訪,相機喀擦!喀擦!原 本不重美感的巷弄阿嬤,也注重起美感與穿著打扮,坐在巷口等著跟人說話、入鏡。    這一切「看得見的改變」,都是慢慢溝通做成的。    「十年了,我發現,凡事只要有耐心,都會做成,」踩著脫鞋,黃聲遠一派閒適。    這就是黃聲遠,儘管遭遇再大的挑戰,總是不忘初衷,順性而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2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