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udyab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篇內容來自 Emily Post's Etiquette 17th Ed (ISBN:0-06-620957-9) 的第二章"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 個人讀後重點整理,讓自己了解美國禮儀文化 ●問候是承認別人的存在 ●非正式場合 說hello(hi, hey)並伴隨著對方的名字,i.e. Hello, Paul. Good morning等也可以 Say Hello不代表要停下來與對方聊天 如果對方想與你聊而你很忙的話就向對方解釋(別忘了親切的態度) 別忘了跟服務人員打招呼,好的禮貌相對會有好的對待 如果場合不方便說話,可以微笑、揮手或是點頭,但是如果手勢有可能表示你缺乏 注意或是困擾其他人,微笑才是禮貌,稍後問候才是禮貌 ●正式場合 與非正式場合類似,但是舉止很少不正式,很少隨性 例如:in a formal receiving line, 即使是人們彼此熟識,還是會握手或是exchange social kiss, 禮貌的祝福,並持續移動不擋住後方的人 正式的問候包含了「說什麼」、「音調」、「姿勢」 ★在家問候 最好養成問候習慣的地方 ●起身或不起身 對剛進房間的人,起身問候是表示敬意的方式 一般而言,不論何時都應該起身,特別是問候的對象是年長者、第一次遇見的、以及 有地位的 i.e.宗教領袖 男主人及女主人應該對每個抵達的客人起身並問候,但一旦party開始後就不必了 在吃飯時候,他人離席回來時,不用起身 判斷情況:如果起身會影響到別人,留在位子上 起身禮讓座位給老弱婦孺 ●握手 可追溯古老埃及與巴比倫的歷史,甚至更久遠之前 有理論也許可以解釋為何女人最近才開始握手:男人張開右手表示他們未帶武器 握手是歡迎與信賴的象徵 握手要堅固—不是鬆垮垮的也不是捏到骨頭 握手讓人知道你在握手而不是使勁地握手 鬆手的最佳時刻:幾秒之後或是你感覺到對方放開或是抽回 如果你真的喜歡強而有力的握手,請小心,根據你感受到對方的手壓來調整 如果你伸出手但對方沒有回應,就假定對方沒有看到,放下來並忘記握手這件事,即使 該場合是伸出你的手才是對的 當對方手上有東西時候,不要握手 握手不是國際性的禮儀,有些文化裡面,握手是冒犯對方,或是男女之間禁止握手 ★戶外握手是否該脫下手套?特別是冬天溫度在冰點以下的地方? 握手不代表要有被凍傷的風險,所以手套還是戴著 在比較溫暖的天氣,人們會脫下右手套來握手 穿著厚重或是工作用的手套,或是滑雪用手套,通常不握手 除了非常正式的場合或是receiving lines,手套在室內都是要脫下的 ●接吻,擁抱與其他深情的手勢 ‧應該接吻、擁抱或是碰觸嗎? 在這多元化的社會,了解每個文化和宗教的傳統與禁止的事情(包含肢體接觸)是很 困難的,除非非常確定對方歡迎更親密的手勢 除了握手之外,在商業場合任何一種肢體接觸,特別是男女之間,長官與部屬之間, 可能被誤解為騷擾並帶來嚴重的後果 握手比較安全,不要讓自己的名聲與職業曝露風險 ‧如何避免親臉頰(greeting with a kiss)時候撞到頭? 請親對方的右臉頰,但是親右邊的程序通常不廣為人知,還是有機會撞到頭 [待續]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2.196.217.33
airdo:太棒的分享了! 09/18 09:15
malisse74:之前有介紹台灣朋友給美國朋友的經驗 事後美國朋友跟我 09/18 09:29
malisse74:說對方握手握得太輕了(沒有滿把握 而且摸一下就抽回去) 09/18 09:30
malisse74:給人不太有誠意的感覺 我想學科學的在台灣握手的機會很 09/18 09:31
malisse74:少 但出外總是得學一下 09/18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