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ME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轉載自telnet://music543.com honeypie版精華區之李宗盛訪問稿bycheveu&honeypie 專輯名稱:《真實》 演唱者:張惠妹 發行公司:華納唱片 出版日期:2001??30日 詳細曲目:opening、感應、我恨我愛你、真實、了不起、記得、永 遠的畫面、A級娛樂、女人說、因為你沒說、瞬間、排山倒海 要談張惠妹,我們可以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覺得張惠妹的時代 結束了嗎?」 很明顯地,張惠妹現在現在碰到一個瓶頸,我覺得她的時代事實上 已經結束了。而且,她的時代並不需要另一個藝人的出現來終結。 就她個人的演藝生命來看,台灣現在的市場和這個行業的整體狀況 ,已經不能再給她新的契機。 ◎大環境的因素 ★國際公司迷思 這是張惠妹加盟華納的第一張專輯,當然大家會期待能有新的東西 出來。但是很諷刺的,完全沒有。許多人其實對國際五大唱片公司 還是有一個迷思,以為和國際唱片公司簽了約,就躋身國際市場了 。但是國際公司除了能給你更多的簽約金、找亞洲總裁跟你拍個照 ,堆一堆香檳杯幫你慶祝之外,還有什麼呢?他們用的還是本地的 資源,找本地的作曲、作詞,宣傳走的還是本地的頻道、玩的把戲 也都還是本地的。所以這些國際公司在亞洲、在台灣做的事情,其 實非常有限。除了錢比較多、保證不會倒,廠商收的支票保證不會 跳票,版權部門利益輸送、不停對台灣推他們在歐美或其他地方簽 的作曲者的曲子--而且還開很苛刻的購買條件以外,我並不覺得 他們對本地樂壇有何貢獻。 ★媒體與娛樂圈:造神運動、天后的悲劇性宿命 娛樂行業需要巨星、需要偶像,阿妹就是整個娛樂圈,包括所有媒 體和唱片公司「造神運動」的結果。他們把阿妹拱出來,因為他們 需要一個有這樣聲勢的人。你看媒體下標題下得多肉麻噁心,媒體 要這樣吹捧,才能造出一個神來,而造出一個這樣的神,大家才會 來買週刊雜誌,但是到最後變成一個「神主牌」就掛了。像阿妹後 來的國歌事件、大陸演唱會的價碼爭議等等,都是被人家硬生生搞 死的。你看王菲、張信哲等人,每年靜靜的在大陸做多少演唱會、 賺多少錢,沒有人說什麼。可是阿妹很慘,她現在要去大陸開演唱 會,人家就盯著她。而且阿妹是天后,一開就要在幾萬人的場子, 又有很多人圍在旁邊想分這一塊餅,但是大家這樣搶著分,演唱會 賣得了這麼多錢嗎?大陸真的有這個市場嗎?都很值得懷疑。 李玟也是,從一個在日本料理店打工的小女生拱到現在,出門要有 賓士轎車等等,可是當初聽眾從她身上找到的,像灰姑娘一樣的共 鳴與感覺,已經沒有了。現在周杰倫也是一樣,當大家看見有一個 人可以起來,就開始一股腦捧捧捧、全部搖旗吶喊,把你供上去。 然後就等你摔,因為摔下來又是一段可以寫。所以歌手不要隨媒體 起舞,不要太迷戀掌聲,這沒什麼用。這些人把你尖叫捧上去,也 是這些人把你噓下台。都是同一群人。 再回到張惠妹這個案子來說,我覺得豐華運氣是最好的,因為她下 一步就是懸崖了。她下一張一定要變,不變不行,因為前幾張已經 玩盡了,這階段的情感已經都釋放完畢了。豐華這個階段的東西還 夾雜她和周先生的緋聞,這塊是媒體所需要的東西,大家都從阿妹 身上不斷地掏自己「所需之物」,掏到最後就空了,然後華納接手 。我覺得阿妹現在是非常惶恐的,圈內人都可以感受得到。唱片公 司的壓力也很大,因為很難做。 ◎歌手本身的因素 ★內在淺薄 說回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歌手的「質」不夠好。你看大部分的歌 手,他們的天分其實很快就耗盡了;當唱片公司不知道該怎麼繼續 往下走的時候,歌手就沒辦法伸展了。從張惠妹這個例子來看,你 會發現歸根究底,是我們的歌手「質」不夠好,跟台灣整個社會文 化現象一樣,都很淺薄,所以週期就變得很短。通常一個歌手的表 演生涯結束的時候,她的音樂生涯也就隨之結束了。 我在這裡並沒有責怪張惠妹的意思,我這邊說的「淺薄」,是指「 沒有更深一層的自我意識或文化」,不僅是歌手如此,整個唱片工 業也是淺薄的。所以如果我們現在問:「阿妹你要唱什麼歌?你為 什麼要唱歌呢?」她大概也答不出來。但是她對唱歌是有熱情的。 倘若這個熱情是來自於她所擁有的音樂天賦,並且經由這個熱情來 驅動,使得她能夠源源不絕地創作,這樣是很好的。但很遺憾,狀 況並不是這樣,而這也是港台華語歌手的通病。 此外,因為景氣不好,很多歌手會跨行跑去主持節目、拍戲。並不 是說這樣不好,而是最後常變成不管是唱歌還是拍戲,沒有一樣是 他擅長的。歌手只為了在演藝圈繼續混下去,能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是條件價錢談得攏,難保張惠妹不會跑去拍戲。這個行業裡頭也 只有「生意人」,我鮮少看到真正的「音樂人」。應該是歌手先經 營好自己的音樂生涯,然後再慢慢拓展事業,成為一個全方面的藝 人。但是這樣的作法,在這一行卻是不存在的。大部分的歌手並不 會看譜,不會看譜也就算了,對音樂的瞭解和吸收能力也都很弱, 所以難免變得很空。 但反過來說,這時候其實也是張惠妹自我發掘的契機。如果阿妹今 天不再走她擅長的流行歌曲這條路線,而能找出其他的能力,或者 因為她內在的「質」夠深、夠好,她還是有很多種形式可以轉。可 是我懷疑她內在是否有那樣的深度存在--其實以技術面來說,這 些都是可以操作的,但是歌手本身卻可能轉不過去。 所以張惠妹的下一張專輯很難做,我認為對華納來說,她現在是旗 下最頭痛的一個歌手。不過話說回來,台灣就是沒有那麼多live house,就是沒有這種土壤,我們又怎能要求一個歌手一定要怎樣呢 ?有時想想,能夠做到這樣的歌手已經算很不錯了。 ★歌唱技巧 很多傳言說阿妹的聲音變差,我並不覺得是這樣。我覺得她的問題 在於內在太過平淡,譬如說這張專輯,她的表現就很平板無趣,沒 有渴望,很乏力。阿妹的歌唱能力是比很多女歌手要好,但若說要 深究歌唱技巧,我覺得那英比張惠妹更厲害。打個比喻,你在桌上 看到兩堆吃剩的雞腳,吃得比較乾淨的那一堆,就是那英吃的,她 處理細節是很周到的,就好像吃完之後還能把雞骨頭很體面地一塊 塊擺在桌上;而阿妹呢,雖然也吃完了,但是吃得七零八落。 ★大歌要小唱,小歌要大唱 在這裡我對張惠妹有個誠心的建議:「大歌要小唱,小歌要大唱」 。我想人家會講她嗓子變差,問題在於她一直要跟樂隊競爭,而編 曲為了製造更多的高潮,就把樂器編制又弄得更大,所以讓她一直 撐到聲帶充血。 所以說「大歌」要「小唱」,不需要一直跟樂隊拼。而「小歌」要 「大唱」,假如一首歌的編曲編制很簡約,正是你發揮聲音收放功 力的時候。像那英,她是近期我聽到細節最多的歌手。在一些安靜 的曲子裡,她的細節和技巧處理,都比阿妹厲害許多。你去聽她唱 一些慢歌,整個歌曲的情境、聲音和咬字,都非常非常準確,傳達 得恰到好處。你說她是用演的也可以,就是能夠將分寸拿捏得很好 ,也不會跟樂隊搶。嚴苛一點來說,阿妹在唱大歌的時候,就是蠻 幹。 有的歌手雖然天生嗓子不夠好,唱歌技巧也不怎麼樣,但是她可能 會因此而很努力地將情感融入來彌補。而你聽<我恨我愛你>,可 以發現阿妹的問題就是太老練了,所以很多的細節、很多的坑洞, 她都一閃而過,一下子就唱完整首歌,聽不出她努力的痕跡。但她 並不是故意這樣子,也不是說她沒誠意,而是她太熟練了,但又還 沒有厲害到可以處理得更細膩的地步。 ★演藝事業經理出了問題 從出道到現在,阿妹的成績還是受到歌曲很大的影響。像<永遠的 畫面>這首歌,它需要很純粹的質感,阿妹其實唱得並不出色。技 巧上唱得還不錯,不過若是給紀曉君來唱,肯定會更加動人。阿妹 之前走紅的作品,像是<聽海>,都是很不錯的歌,再配合她那時 候的形象,加上一些悲傷或青春的色彩,是很有效果的。她那時又 剛出道,有種青澀的親切感。可是她本人其實不大能夠給歌加分, 而且後來她也已經疲乏,對歌曲本身沒有幫助,反而要靠歌來烘托 。到了現在,聽眾跟她之間的情感連繫已經沒有了,大家已經有了 新的喜歡的對象、對她不再那麼好奇了,而她也沒有繼續提供新的 刺激--從這方面來說,阿妹的演藝事業,在經營經理上是有問題 的。 ◎評析專輯製作人的責任 說穿了,唱片只有兩個東西,「銷售」和「音樂性」。阿妹這一張 專輯,在商業上沒有成功、在音樂上也沒有突破,可以說是原地踏 步--甚至是退步。 很多人覺得,加入國際公司之後好像該來點國際化的東西,然後現 在大家覺得「國際化」就是R&B,所以阿妹在一開始的<感應>前奏 裡也在那邊「嗯嗯啊啊」地唱。事實上R&B是很難的,到目前為止, 台灣也只有陶吉吉一個人R&B唱得不錯。<感應>這首歌完全扁平、 完全不敏感。以這首快歌來說,通常doubletrack就會有幫助,也 就是把vocal貼兩軌,不要完全密合,些微錯開,讓它有自然混合的 感覺,整個歌聲的力道和厚度就會不同。 <我恨我愛你>的電鋼琴音色有問題,沒有個性,而且編得不好, 這是製作人的責任。像這樣的歌,傳遞情感的方式,我們必須知道 歌手和聽者是什麼關係。說仔細一點,這首歌沒有場景、沒有畫面 ,我沒辦法想像歌手是在什麼地方唱這首歌--是一個女人在床邊 跟你輕聲娓娓道來,麥克風近得就靠在嘴邊呢?還是一個很恢弘的 氣勢?如果是我來處理這首歌的話,前面可以用一點電鋼琴,用很 簡單的FenderRhodes就好,然後讓阿妹跟你分享一點感情。 編曲也有「公、母之分」,是有性別的,在幫一個女歌手編曲時, 整個曲式是要很女性化的。現在很多歌曲的問題是,它們的編曲男 女不分,都是一個樣子,最多只能區分是不是搖滾。當你找不同樂 手進來演奏的時候,製作人必須要把樂手彈出來的和弦、音色、情 感表現方式,都調整到適合這個曲子、這個歌手的狀態,要精確到 這種程度。一個製作人對曲子的掌握和修養,要到這樣的程度才行。 製作人拿了一首歌給歌手唱,一定是他覺得歌手可以處理、它對這 個歌手是好的。不管<我恨我愛你>是偲菘或是唱片公司選的,他 們一定也是這樣覺得。我寧可相信這首歌是唱片公司選的、然後找 偲菘去執行。如果是偲菘自己選的、卻執行出這樣的成果,那這個 責任要歸咎在製作人身上。你找來了一個很好的劇本,演員也給你 了,雖然對白有點爛(這一聽就不像是阿妹會造的句子),但是你 把它拍成這樣,是很弱的。你給歌手這樣的東西,她會不知道怎麼 演,在進入整首歌的時候焦點沒有對到,也沒有對歌詞產生感動或 共鳴,就這樣糊糊地把歌唱完。其實這曲子是有潛力的,不是爛的 東西,而且不是很難處理的材料,後面隨便弄個鋼琴、弄個弦樂四 重奏,都會滿有氣勢的。所以說這首歌有點被浪費掉了。 <因為你沒說>有點可惜,演唱這首歌應該要有「憤怒」。這時候 歌手不要管什麼身段,就是一種憤怒,氣對方「你為什麼不要我」 、那種guts要出來,而不是這樣軟弱無力地唱。或許製作人在處理 阿妹這樣的天后級歌手也有點擔心,所以放不開。不過我的理論是 ︰不管你多紅,把那些都留在錄音室外面,不要拿進來。在錄音室 裡頭,讓我們一起來面對音樂。 這張專輯還有一個很可惜的地方,就是裡頭沒有musicianship-- 沒有好的樂手演奏和好的編曲。一路聽下來,大概只有黃中岳的吉 他有點人味,不過也被埋在曲子裡頭,整個聽起來很無趣。像<女 人說>可能是要讓阿妹感覺起來很現代,但是找不到好的樂手,彈 出來的這些音色無法讓人耳目一新。 所以阿妹這張專輯最大的問題是,如果你能找到「養成教育」比較 完整的製作人、工比較細的製作人,他就會照料到比較細的地方。 我提過所謂歌手的「消耗性」,像這些細節就是被消耗掉的。藝人 正紅的時候,你講這個沒有人會聽,歌手自己也聽不進去。可是身 為製作人,你有這個責任去修補,因為在藝人前進的過程中,她不 可能不消耗。現在沒有像我這種「老師傅」式的製作人,很可惜。 ◎解藥 阿妹要怎麼辦?到目前為止,我沒什麼解藥。我認為這個問題是非 常非常困難的,歌手走到這樣子的地步,自己一定很恐慌,愛情沒 什麼著落,這行業那麼不景氣,公司裡新進的女歌手又那麼多(華 納以旗下的女藝人多而聞名),我想她自己壓力一定很大。我覺得 這要從心理層面來著手,她要找到自己,不過要看這個歌手有沒有 慧根。 ★市場面 唱片公司要非常有耐性、有誠意,因為只用一張是調整不過來的, 要慢慢用兩、三張來調整,才會走到一條比較長遠的路。可是現在 唱片公司都要求近利,如果沒有賺錢就不繼續了,因為市場很壞。 如果沒辦法馬上獲利,寧可把這個歌手打掉不要。但是一個歌手再 好,音樂生涯也一定有上有下。阿妹這張合約若是到期了,還會有 下一張嗎?我不知道阿妹有沒有經紀人,她接下來在華納將會是壓 力非常大的一段時間,如果她還有兩三張的唱片約,那要看華納有 沒有誠意去維持這個歌手。阿妹自己要非常小心去經營她在華納的 事業,當然如果她決定跟華納的合約到期後,就不繼續出專輯了, 那也可以,就專心做演唱會;但是就像前面提過的,她這條路其實 也已經被搞死了。 ★製作面 單就製作面來說,一個歌手長遠的生涯走勢,應該是要上到顛峰後 跌下來一點,然後持平繼續下去。而「跌下來」轉型的這個階段, 需要兩三張專輯來調整。像辛曉琪和林憶蓮就是已經「下來」了, 所以到了一個比較平常的狀態,沒什麼問題了,反正也不會再壞了 。可是阿妹在這個「正要下來」的節骨眼,是非常辛苦的。接下來 要怎麼解呢?我覺得光靠唱片不一定能解,因為即使幫她做了一張 很棒的專輯,也不一定能夠賣錢。糟糕的是,阿妹也沒有別的東西 ,她除了唱歌之外,也不會演戲或者主持節目,大家對她這方面好 像也不大好奇或期待,再不然要讓她去演戲嗎?這是很棘手的。雖 然單靠唱片不一定能解,但眼前也想不出其他的解法,唱片還是得 繼續做。我看要調整,需要兩三張的時間,但是兩三張之後合約也 到期了,若是一直不賣錢,唱片公司可能也不願意繼續玩了。 ★經營成熟聽眾 阿妹對15到25歲的目標消費群來說,已經算是老歌手了,沒勁兒了 。不過,這也是唱片界的常態。通常只有兩種對策︰一個是你不斷 地去重複唱這些人會喜歡的東西,也不需要進步,反正一直都會有 新的青少年遞補上來,你就當永遠的范倫鐵諾、永遠的劉德華,不 斷給這些小朋友一個「夢境」。就算已經不像了,也還是要裝,因 為擺明了市場就是在那裡,沒辦法。 另一個做法是,你要把當初聽你的歌的人,慢慢帶上來,讓他們和 你一起成長,這不容易。 從這樣的角度想,阿妹要找到跟比較成熟的階層的連繫,因為她要 再回去吸引十幾歲的人,已經完全沒有機會了。應該要經營成熟聽 眾群這一塊,或許銷售量會比較少,可是現在大家的銷售量反正都 很少,何不趁這時候經營一些比較忠實的、25到40歲的成熟聽眾, 唱一些比較深刻的、沈澱過的東西?雖然可能只賣兩萬五千張,這 就很好了,這樣市場才會活絡起來。 現在18歲以上的市場是零,完全沒有。如果是我來做張惠妹的專輯 ,我會從這個方向去思考、做調整。我們這代的歌手太老了,張惠 妹這代還接的上,還是非常有機會的。 ◎結語 我覺得阿妹是這幾年來娛樂圈滿傷感的一個案例。當然每個案子都 是差不多這樣的操作過程,不過阿妹是近幾年非常清楚明顯的一個 例子。當然,對一個台灣天后、又是新出爐的金曲獎最佳女歌手, 我們上面所談到的或許很嚴苛,但是我想她應該值得我們拿比較高 的標準來審視和期待。希望她和唱片公司都能夠有所思考,不要太 過介意。 -- 阿妹國際歌友會 http://tw.club.yahoo.com/clubs/andayss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22.88.42
sofei: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覺得裡面屁話一堆? 推140.119.138.189 01/14
JellyLAS:看了還蠻難過ㄉ... 推 218.172.135.38 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