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borigina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南方電子報), 看板: SCCID 標 題: 【南方】人文書摘:《山棕月影》 發信站: 中山計中美麗之島 (Sat Aug 7 10:17:17 1999) 轉信站: Palmarama!news.ntu!ctu-gate!news.nctu!suncc.ccu!nsysu-news!Formosa Origin: bbs.nsysu.edu.tw ※以下書訊由『晨星出版社』推薦,不代表『南方』立場。 ────────────────────────────────── 書 名:山棕月影 作 者:伊斯瑪哈單˙卜袞〔林聖賢〕 出 版 社:晨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88 / 08 / 30 定 價:160頁/ 160元 ─【書介】───────────────────────────── ◎內容簡介︰ 內容分成兩部分︰一是布農語詩及中文詩,二是布農族生活諺語。 布農詩,以母語寫出關於布農文化的感思,各種神話與傳說交錯其中,體 現出作者對於文化可能失落的百感交集之心情。 中文詩,展現作者個人的生活情緒,也表現出對前人生活的遙想與追思, 以及原住民族群現況的思索。 諺語部分,映射出布農族的生活哲理與生活的習慣,「典型在夙昔」前人 的經驗與教訓為布農族之子留下了可依尋的足跡。 ◎內容特色︰ 一、諺語和布農語詩為布農語及中文的對照,讓讀者可以更貼近布農族的文 化,因為語言正是了解一種文化的第一步驟。 二、諺語附有扼要的說明,使人易於瞭解個中意涵,對於布農族的生活傳統 與禁忌,能深刻的體認與了解。 三、布農語詩富有布農族的神話色彩,布農族的神話與傳說融為詩的意象, 讓讀者可以撫觸美麗的意境。中文詩蘊含布農族之子失落的心情。 四、以原住民母語寫詩的作手,作者算是箇中翹楚;多年來醞釀的心境翻滾 翩然於字理行間,除了可見作者對於母語文化的用心外,一種追尋文化 足印的心情更是清晰明白。 五、生活的哲理,抒情的詩篇,有效的傳達布農族之子的大地呼喊。 六、圖文並茂,配合多幅鉛筆素描(紀朝順繪),部落之思呈現出更大張力。 ◎關於作者︰  伊斯瑪哈單o卜袞 ismahasan . bukun  布農族,全名islituan . ismahasan . bukun,漢名林聖賢,高雄三民鄉 人,一九五六年生。曾任布農刊訊--《山棕月語》主編,高雄縣母語教材布 農語編輯、台中縣國中鄉土藝術活動教材編輯。現為布農文化發展總社社長 (前身為布農濁水溪聯誼會),並任教於台中縣立和平國中。與林太、李文 甦合著的《走過時空的月亮》(晨星出版)獲88年教育部原住民文化教材獎。 ─【序】────────────────────────────── Bunun的詩歌 ──伊斯瑪哈單‧卜袞《山棕月影》的魅力 一、口述傳統 非洲詩人桑戈爾(Leopold Sedar Senghor)在〈浪子歸來〉一詩中對「格 里奧」的傳統有如下的禮讚: 不需要紙 格里奧的歌聲就是有聲的紙張 他的舌頭就是赤金鑄成的筆 「格里奧」是指在非洲古代國家的宮廷中,設有專司記述史實、編纂史集 的史官一職稱「格里奧」,其將歷史印記在他們的腦海裡,並靠口述流傳下 來,因而一般現代歷史學家稱格里奧為「口述史官」或「口述史家」。格里 奧及其流落民間仍得其真傳的後裔,因此就成為非洲傳統文化遺產的「檔案 」保管者,是歷史教科書的「編撰者」和講述人,他們反映出當地人民的風 俗文化、社會生活,也包含著豐富的在地史料,已經成為當代研究非洲人文 歷史及其重要的「資產」,也因其重要性,非洲今日仍流傳著對格里奧讚辭 的諺語,如「一個格里奧就是一個博物館」、「老人的嘴可能氣味難聞,說 出來的卻是金玉良言」、「久遠的往事存留在人們的耳朵」等。 閱讀布農族伊斯瑪哈單‧卜袞的新書《山棕月影》時,很快地就讓我聯想 起非洲文化裡重要的「格里奧」傳統,非洲的口傳文化其實有著悠久的傳統 ,直到今日,仍有很多人口生活在文字文化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口頭媒介仍 是大多數人最易接受的傳播手段,口傳文化因而在非洲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 中依舊產生著蓬勃的生命力。反觀台灣原住民各族,口述傳統在現代社會化 的過程中逐漸式微,加以台灣傳媒的發達與漠視少數族群文化的偏執(殖) 心態作祟下,優美豐富的口述傳統有消失之虞。爾來在多元文化與在地化的 興起,台灣原住民各族的山海文化在世紀末的當下紛紛回流在台灣各種場域 中,說是重振或尊重原住民文化,但是過多國家部門的干預、營造與創設, 總覺得愈來愈有「文化樣版」的態勢,而伊斯瑪哈單‧卜袞作為一位布農族 文化傳承的工作者,其孜孜不倦往返部落與城市,長期學習布農「智者」的 語言與文化生活,再再都顯示出布農族壯碩腿肚的耐力與情操,因而他以文 字紀錄關於布農口傳為主體的詩篇,就在一片眾聲喧嘩中顯得樸實而彌足珍 貴。 二、諺語之美 千百年來,台灣原住民各族就流傳著多樣而豐富的口傳神話,這些口傳神 話視各族文化社會的重要內容,也可以說是最早的文學原型。口傳神話蘊含 著豐富活潑的文化創造面貌,深刻地反映了台灣原住民族的精神世界。自古 盤據在中央山脈兩側的布農族,自然也傳述著眾多的口傳神話,《山棕月影 》一書,雖化身為當代文字與文學,然其文本的基礎實不脫「口述傳統」的 基調。 全書蓋分二卷,卷一為「伊斯瑪哈單‧卜袞詩篇」,又分布農語詩與中文 詩二類。卷二為「布農族生活諺語」。全文以布農語/中文對照(除中文詩 外),作者顯然是希望本書至少達到「傳承」的用意,不但非布農人可以在 本書中獲致關於布農族心靈世界的圖像,也讓布農族人得以在本書中可讀可 頌。 首先,最令人驚喜的就是布農諺語的整理與收錄。諺語原是人們的社會經 驗、智慧、人生信念和準則的重要來源。由於諺語的形式簡潔凝練,最能朗 朗上口,易聽於耳、易記於心,是口述傳統形式中最適於流傳與繼承的。它 經過千年百年的錘鍊、積澱、凝聚了大眾的智慧與生活經驗,融入了智者的 思考,也匯聚成道德訓誡和規範行為的信條,活用諺語必須深得文化的深度 ,因而諺語有「活的傳統」的美稱。西非約魯巴族說:「諺語是解決問題的 快馬。」「當真理迷失時,諺語會幫助你找到。」足見諺語的重要性。 伊斯瑪哈單‧卜袞收錄了57則諺語,初步的讓我們見識到布農智者的智慧 與生命經驗。布農族以縱橫中央山脈為傲,其諺語自然也呈現出人們與大自 然實踐的生活智慧。 若想要擁有獵場,就得自己找。(8)注:號碼為諺語條目。 大地養育人,物質不長久。(18) 不任意殺戮所吃的動物,因為會遭到惡夢。(20) 須像檜一般堅毅、筆直地聳立在山上; 不可像竹子般,遇風時即搖擺不定。(39) 去工作時,不可被太陽搶先到達,從田裡回來時,須被月亮迎面照到。(53) 上項有關人們與大自然互動產生的諺語如果稱為「自然諺語」,那麼反映 人們對社會的認識、揭示社會規律的諺語,我們會可稱為「社會諺語」,此 類諺語涉及思想意識、倫理道德、社會規範與人生哲理等,也可以是了解布 農人的心靈圖像。 又不是狗,不知道要養育孩子。(2) 取來蓋房子的樹,須仔細地看清楚。(4) 瀑布斷,因為水分開。(14) 好色之徒不長壽。(26) 雀鳥看見有食物就飛擁而至,扔一塊石頭即四散分飛。(37) 若那麼簡單就被十六塊錢打倒在地,就不要喝酒。(56) 以上雖簡刊數則,然仍可一窺布農諺語所展示的奧妙的生活哲學,作者並 在每則諺語之後附有說明,以方便讀者進入布農人的生命世界。 諺語的流傳,通常有賴智者(通常也是長者)的口傳,甚至是經驗、知識與 智慧的化身,因而老人也在傳統社會中受族人敬重。當口傳的諺語必須仰賴 「文字」加以記述時,似也意味著老人(與智者)地位的式微,布農族人( 包括台灣原住民其他各族)在領受諺語之美時,體察老人在當代的智慧更應 該是要緊的事了。 三、布農詩歌 台灣原住民現代文學的詩歌風貌,大底不脫我們熟習的中文思考,儘管排 灣族莫那能的詩歌多首是在當下吟詠而出的詩詞、泰雅族瓦歷斯‧諾幹取材 大歷史書寫,其「原住民性」似在表達反殖民的、反壓迫的人民聲音,詩歌 結構仍為漢人所理解。瑪哈單‧卜袞的詩歌展演幾乎是純布農式的「朗誦」 ,特別是12首「布農語詩」,筆者以為這是作者原本就是以族語「口傳」, 中文的詩句是透過翻譯的結果,因此,屬於布農族的「朗誦的音調」與「報 戰功的輪迴形式」就充溢全詩,形塑出一股迷人的特質。筆者以為這特質正 好彰顯了後殖民文學所極欲表達的「如果一種殖民者的語言鎔鑄了殖民主義 的思想,那麼就應該挖掉那思想。」正如法農所堅信的「我完全就是我自己 。我無須尋求那普遍一律的東西……我的黑人意識並不是一種缺失。它就是 它。它是它自己的繼續。」也因為它是它自己的繼續,所以意義不假外求, 意義就存在「口傳」本身。 在「穆爾和拉格夷的嘆息」一詩裡,藉兩個在山上迷路的玩伴,而看到了 山林的異象(森林哭泣/玩耍休息乘涼的地方被搶走了),作者是這樣朗誦的: 樹頭已枯乾就像鹿角被鋸斷後遺留的角座 白色的樹根很清楚地看見攤在那兒 就像動物的肉腐爛後骨頭露在外頭一樣 山被不守禁忌的人改種了其他的樹 猴子絕不吃飛鼠松鼠狐狸絕不吃它的果子 最後天神聽到兩個孩子憤怒的哭泣,天神搖撼著大地,降下災難,孩子的 眼淚卻是帶著天神的懲罰,孩子也是「將生物的靈魂給藏起來/是怕給冬天 給吃了」,是救贖的化身。大人引來天神的災難,卻由小孩承擔並救贖,是 反諷、是預言、是黑色幽默,都讓人有不可承受之重的壓力。 「粉墨的臉」一詩控訴「已不曉得卜夢的」族人,「不再稱讚頌功宴的豐 功偉業」、「腿失去了力氣」、臉上已塗抹「白粉」,最後只能安於「領了 賞錢」,由於「不再播種小米/何必再謹守著祭白的規範呢」。「粉墨」的 臉,所塗上的並不只是白粉,而是撤換了布農文化生活的白粉文化。 「月神和日神之子」一詩,以近乎神話的口吻書寫宇宙運行最為溫馨的一 面。雲乘著盛水器、月神帶著微笑、日神伸展雙手擁抱生物,擬人化的景象 ,使得神話的鋪陳充滿陰陽(兩性)諧和的景緻。試讀開篇的詩句: 雲悄悄地從天神那兒背著聖水器降到河那兒 它用他的奶水將地球上的生物都給餵了 天神給了人類和野生動物和豢養的動物奶水以延續生命 最後,媽媽的擁抱(日神)與父親的微笑(月神),安慰著「寂寞的心情慌恐 的害怕的孩子」,而日神與月神的孩子不是別人,他們名叫「人」。 正是因為口述傳統,因此「布農語詩」也展現著頌詞般的長句,每個長句 牽引著下一句的伏流,每一條湧起的伏流(句子)匯合成豐滿的意像,如「被 天蛻皮的人」、「迷惑」等諸篇。布農族的口述傳統中,「報戰功」是一項 極其特殊的「口傳」,「迷惑」一詩中四節以「Hu~u」起首的詩句,正是報 戰功典型的朗誦形式,聲浪有如一波波月湧,一波越過一波,形成撼人的光 芒。然而「迷惑」一詩的內容卻反「戰功」之報頌,反而是報「傷功」,天 在哪裡,天已經「被牛奶粉給迷盲了」;二節言布農在哪裡,卻是「獵殺了 巴特鳥之後」,祈禱小米曲、智者的祭詞、戰爭凱旋歌「不再上達天庭」; 三節言「我們很容易被鬼誘走」;最末一節,「我」獨自一人曲捲在懸崖下 顫抖受寒,直到 路被濃霧遮掩 路被崖牆阻擋 祖先們 再也 找不到回返的路 當 屋頂上的天窗被取走之後  全詩傷感的氣息一波冷冽過一波,將「報戰功」翻轉過來,形成逼人的詩 篇,令人喟嘆,令人傷神! 四、結語 本世紀三十年代,旅居法國的黑人知識分子列奧波爾德‧桑戈爾等人發起 了以「黑人特性」為口號的政治文化運動,強調正視「黑人世界的文化價值 的總和,正如這些價值在黑人的作品、制度和生活中表現的那樣。」換句話 說,如果作為一個黑人,不去發掘和光大黑人文化固有的價值,聽憑黑人的 文化瀕於滅亡,那麼黑人就失去了靈魂,黑人就不能做為黑人存在於世界。 台灣原住民族的舌頭在近百年變異兩次以上,儘管在第四世界的殖民處境 裡面,台灣原住民族享有超乎尋常的「安定」與「繁榮」,然而這些逼近物 慾的享受卻也使台灣原住民失去了「原色」,有如牙買加作家在《一個小地 方》所呈現的「於是他們(殖民者)將所到之處都變成了英國,將所遇之人 都變成了英國人。」在文學文本的表達上,我們因此極須能夠顯現「原色」 的文本,《山棕月影》一書的魅力恰恰是鎔鑄了布農族的口傳神話,從自己 的文化泉源汲取靈感,按照自己的需要來再現自己,把曾經被顛倒的文化再 反轉扶正過來,換而言之,堅持「我們自己為世界命名的權利」是原住民文 學工作者的責任。 ─【書摘】───────────────────────────── 界 天是一個完整沒有黑暗的 當人類尚未被放置在地球上時 後 來 人 說 我們去征伐主宰亮光的太陽哥 因為 他曬死我們的農作物,把人曬成蜥蜴 是人類的箭 將天界分成白晝與黑夜 有布農人這樣說過 兄弟若因惡分居了情愛就會變淡 有布農人又說了 門就像界一樣 將野生的豬和豢養的豬分開 再次地有布農人說 這個界呢 好比山被河流界分側落在兩側 血不斷地滴落當正建界時 因為 心好比被刀割劃著 心好像被撕裂分割著 地球是完整的被天製造的 但是,人以其小小的心 將地球小塊小塊地界出自己的世界 ───────────────────────────── 被天蛻皮的人(念伊斯立端、伊斯馬哈桑、達和) 你將祖先的皮(禮服)留下 埋在月神出現山上 大鬍鬚的人硬將你父親給你繫在頭上的紅巾給換掉 你蛻變成頭上繫太陽的大鬍鬚的人 額頭上的太陽被惡靈的光給射下來 你蛻變成了青竹絲的蛇 給你跨越大海到對岸的土地給赤尾青竹絲當餌 惡劣的地 惡劣的朝代 惡劣的鬼蛇(龍) 不再有眼淚的臉 石頭是他的臉 青苔是他的懷念 蛇老了蛇皮地凋落了 你跳躍跳回月神居住的地方 當你的身體蛻變時 那件禮服及紅巾仍然存在 ───────────────────────────── 穆爾和拉格夷的嘆息 穆爾和拉格夷重覆不斷地相伴回來 冬天時他們將生物的靈魂帶去藏起來 夏天他們來  從屬於他們自己的路 從前庭屋後房子屋頂追逐震動 跑上了山森林河小溪谷瀑布玩捉迷藏 他們是兩個呼嘯相伴而行的孩子 愛玩耍的愛頑皮的愛追逐的 從上方的穆爾和走地上的拉格夷 他們在夏季時仍會不斷的再來 人的屋都安了刺兒掀不起來了 他們在山上迷路 從他們祖先到現在一直走的路不見了 他們本就一直在那兒 玩耍和遊戲和躲迷藏的地方不見了 所有的生物談論到森林都會哭泣 異口同聲說被外來會放屁的人給殺了 我們被強佔強驅離被趕走從我們的地方 我們被強走了交友玩耍的地方休息的地方乘涼的地方 最後再看鹿的太陽的地方 我們休息和睡覺的地方被佔去了 草食動物和野生動物被沒有睪丸的人屠殺 以讓男人的風流變得淫蕩 拉格夷聽到時驚叫起來 穆爾怒吼著邊跳邊繞著圈子 怒吼著說 森林那裏去了 森林那裏去了 樹頭已枯乾就像鹿角被鋸後遺留的角座 白色的樹根很清楚的看見攤在那兒 就像動物的肉腐爛後骨頭露在外頭一樣 山被不守禁忌的人改種其他的樹 猴子絕不吃飛鼠松鼠狐狸絕不吃它的果子 住在海邊的樹 只有喜歡口含著血的人喜歡吃 山上動物的路不見了在亂攪翻做成田畦後 種植了山羊鹿山羌絕不吃的草 只有人會喝它的汁 因為人的血管被動物的脂肪給堵塞了 大地聞起來很臭很嗆因為被撒了鹽和澆了有毒的水 蟲兒因毒而死 鳥兒因蟲而死 大地失去了嘹亮的好聽的聲音 當 不守禁忌的人來佔去這裡 拉格夷嘆著氣 穆爾怒吼著 他們倆同時發出怒氣 他們流著眼淚 他們哭泣了 天神聽到他們的嘆息聲 穆爾和拉格夷的淚水成了雨水 天神搖撼掀翻大地 隨著穆爾和拉格夷的淚水成為土石流 穆爾手提著斧頭從上方 掀起人的屋頂 砍斷人種的樹 另一方面拉格夷手握著鋤頭從地上 掩倒挖掘人所種的蔬菜和草 穆爾和拉格夷的眼淚 帶著天神的懲罰淹沒淹蓋 殺死森林和毒死大地的不守禁忌的人 穆爾和拉格夷已回去將生物的靈魂給藏起來 怕被冬天給吃了 就像過去一樣的穆爾和拉格夷將在夏天回來 -- 一個堅強的人,自己受過痛苦,並且能夠忍受痛苦。 他在人前隱匿自己的眼淚,懷著對自己的不滿,悄悄擦乾。 這樣的人知道痛苦的價值,往往希望別人不要看清痛苦, 但出於對別人的尊重而不輕易流露同情。 -- Origin: ︿︱︿ 小魚的紫色花園 fpg.m4.ntu.edu.tw (140.112.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