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borigina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台灣原住民傳統的生活方式簡單而原始,其生活能力極強,對於飲食 、衣著和居住等不甚講究,主要在維持人類基本的生物需求,不面我們概 述各族傳統的生活方式。 □ 飲食 □ 我們由其生產型態可知其食物獲得的概況,原住民各族以農耕生產為 食物獲得之大宗,另外配合畜養、狩獵、捕魚和採集,所以食物的種類繁 多,但食物烹調方法極為簡單。 原住民喜歡喝酒,以往酒多由自己用米或粟製成。喝酒不在乎有無菜 肴,尤其每逢喜慶節日之時,更少不了以酒助興,往往必喝得酩酊大醉方 才罷休。 □ 衣飾 □ 原住民一般都有織機,自己種麻織布,所織的布花紋形狀,各族雖有 差異,但穿著則同樣有常服和盛裝之別。常服即日常穿著之衣服,男子於 夏天上身赤裸,下身僅著一丁字帶以護陰;女則上裸而下圍一布裙,不穿 內褲,冬天即上身加上衣或披布一塊。盛裝是在喜慶節儀之日方才穿著, 盛裝時戴帽,如阿美族的羽冠、雅美族的銀兜,以及衣裙袍褲齊全,但各 族均有差異。例如泰雅族以珠衣為著,排灣族和魯凱族男子盛裝時則穿裙 子。盛裝之時,除衣服華麗之外,並佩帶各種飾物如耳飾、頭飾、頸飾、 肩飾、腳飾、珠帶、貝帶等,其質料多為獸牙、貝殼、玻璃珠和銀銅之類 ,五顏六色,甚為美觀,男子佩刀,其狀尤為武勇。 □ 居住 □ 各族由於地勢所限,有的居住於高山地區,如泰雅族多在海拔二千至 一千公尺之間的山區,而阿美、卑南、雅美等族皆在海拔五百公尺以下的 平原地區,但皆成聚落居住,以阿美族的聚落最大,其大者可過兩、三千 人。建屋的材料有草、木、竹、樹皮、石頭、石板和泥土等類。各族的屋 形都不一致,泰雅、賽夏、鄒和布農大都為長方形,泰雅有半穴居的現象 ,排灣、魯凱的住屋以石頭堆牆,石片作瓦。阿美與卑南為草木建成之長 屋,雅美則為半穴居之草房。 、宜蘭、花蓮諸縣境內,現有人口約六萬餘 人。 二、賽夏族(Saisiat):分布於新竹縣的五指山和苗栗縣屬的大東 溪一帶,人口約三千餘人。 三、布農族(Bunun):分布於中央山脈兩側、南投、花蓮、高雄、 台東諸縣境內,人口約三萬餘人。 四、鄒族或曹族(Tsoa):分布於南投、嘉義和高雄縣境內,人口約 五千人。 五、排灣族(Paiwan):分布於南部知本山之南以迄恆春兩端。包括 高雄、屏東、台東縣境內,人口約四萬餘人。 六、魯凱族(Rukai):分布於台東、屏東、高雄等縣境內,人口約 七千餘人。 七、卑南族(Pnyuma):分布於台東縣境內,人口約六千人。 八、阿美族(Ami):分布於花蓮、台東和屏東縣境內,人口約十二 萬餘人。 九、雅美族(Yami):分布於距台東之東四十浬的蘭嶼島上,人口約 二千餘人。 至於台灣原住民的來源問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定論,不過大體可分 為三種說法,其一為北來說,認為台灣原住民來自北方;其二為西來說, 認為台灣原住民來自中國大陸;其三為南來說,認為台灣原住民來自南方 海島。從語言、體質和文化的層面來看,許多學者贊成南來說; 然而從 地下出土的陶片、石器以及若干古文物來看卻證明其來自西方,屬大陸系 的成分較大。至於北來說,僅少數分佈於恆春瑯嶠一帶的移民,有學者以 為是自琉球遷來。 概括來說,台灣全島在漢人未來之前,主要是原住民居住期間。待明 清以來,漢人大量移入,西海岸之平埔族首先接受漢化,他們現在的生活 已與漢人無異,部分不能適應漢人生活文化者則遷往山區,或台灣東部, 他們仍能保有部分固有文化,但為數不多,仍以未漢化或漢化較淺的高山 族為主。 -- Origin: ︿︱︿ 小魚的紫色花園 fpg.m4.ntu.edu.tw (140.112.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