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borigina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摘錄自聯合報88.9.6 張毓芬/中研院社會所籌備處研究助理(台北市) -------------------------------------------------------------------- 「如果」有一天,原住民終於出頭天 原民會的功勞?張會妹的功勞? 行政院原住民事務委員會雖然號稱為掌理原住民事務的最高單位,諷刺的 是,原民會通常不是記者在處理原住民新聞時優先詢問的對象,也不是引述消 息的權威來源。對於外籍勞工大舉入侵排擠原住民勞工的問題,記者們寧可聽 聽勞委會怎麼說;遇到原住民保留地的問題,記者們相信內政部的看法可能比 原民會的意見更有影響力。一個堂堂的中央機構竟落到如此尷尬的局面,恐怕 漢人國家與原民會本身都要好好檢討才行了。 與其他中央級的部會比起來,原民會能見度很低、新聞很少,別說比不上 原住民女歌手張惠妹,連部落風光、祭典、習俗的報導都不如。它的邊緣性, 其實正呼應著台灣原住民在人口、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弱勢處境 ,也體現了原民會因為「特殊」的原住民事務與「一般」的漢人事務夾纏不清 ,而被迫將決定權讓渡給漢人的困境。就以攸關台灣原住民族存續大計的保留 地問題為例,在內政部版的「保留地管理條例」草案當中,內政部將保留地視 為一般國土,以解編保留地為最終的目標,並有一廣泛地開放保留地給各個公 司行號、工商團體、學校或宗教機構長期租用,完全漠視了原住民地特殊需要 及保留地對原住民的特殊意義。按照內政部這樣經濟導向、以一般性取代特殊 性的思考方式,保留地的最高主管機關自然非內政部莫屬;至於行政院原民會 ,則再度淪為聊作點綴、象徵內政部也「很照顧」原住民權益的花瓶角色,真 是情何以堪。 話又說回來,結構上的困難與制度設計上的缺陷,不代表原民會就可以輕 率地將決策權拱手讓人,只以在錦上添花的枝微末節上作文章為滿足。回顧當 初,關心台灣原住民前途的人士,之所以排除萬難,堅持在中央政府機制中成 立原民會,不就是期望藉由原民會來調整、彌補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嚴重傾斜的 原╱漢關係,進而實現族群正義的理想嗎? 如果,我是說「如果」,有那麼一天,台灣原住民終於「出頭天」了,而 政治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卻把功勞歸給張惠妹而非原民會,那原民會可 真是糗大了。期望一個無懼於強勢漢人的原民會,能堅持原住民的集體權益, 好好為族群正義的願景出份力量。 -- o ╭╯ ╮╰╮ o ~ ~ ╯ ╯╰╮★ o o ╭╯O O │ o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140.112.2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