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borigina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論  壇 1999.10.19  中國時報 重建別讓原住民回到原點 葉天將/北市(尖石鄉泰雅族人)  距離九二一國殤日也有一段時間了,本人每不斷在媒體上蒐尋有關 災後重建的消息,這些龐大又複雜的訊息,卻讓我隱約發現似乎有人被 遺忘!從救災工作的過程看見,從「以工代賑」規定必須要有勞保的資 格來看,政府卻忘記山上的原住民很多都是臨時工……等,而近日來, 又在媒體上看見許多各種不同的團體提出關於災後重建的計畫,其中包 含政府機構以及民間團體,都試圖為災區勾勒出未來美好的藍圖,這種 所謂社區整體營造的意識,現階段而言,差不多已經成為專家學者的共 識。如果用人文發展的角度來切入,是非常令人認同的,只是我不禁又 要問:山地的狀況又如何呢?這些受創的地區包括東勢鎮的旁邊有泰雅 族的自由村、信義鄉有布農族的地利、雙龍村… …等山地部落,以本人 對於所謂「社區整體營造」的粗淺了解認為,必須至少要含有以下幾個 面向:一、社區必須要有發展自我的條件存在,例如教育機構、工作機 會。二、社區必須要有自我保全的條件,像是醫療機構。三、社區要有 整體向外溝通的能力,例如資訊交流中心,而現在我們原住民的部落, 可悲的來說,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之前,連上述起碼的條件都沒有辦法 具足,更何況是災後!如果說政府或者是民間團體(像是全盟、慈濟… …)要進行重建計畫時,是不是要考慮到許多地區是多族群的,它的未 來發展是不是合乎多元文化所要求?而即將立法通過未來主導的重建計 畫的內政部,是否要考慮到原住民不同的需要?關於原住民的部份,內 政部是否應該多配合原民會?舉例來說,麥當勞願意捐款給埔里重建醫 院,但是原住民的部落在重建工作後,依然只能等待著醫療巡迴車的來 臨,我不禁懷疑,這樣的重建工作,原住民有沒有未來的發展條件,還 是只是回到原點,或者是倒退。  最後,我認為社區營造的本質是以在地為中心的,沒有在地人的認可 及參與,都是失敗的計畫,最近北區原住民大專學生憑其熱忱成立了「 九二一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目標放在幫助原住民災民規劃自己的重建 計畫,以及監督行政單位重建工作。本人雖然未參與其成立,也期盼該 會有良性的發展,至少原住民不能忘記原住民。我想,所有的意識形態 都必須被檢視,社區整體發展的理念亦然,不容許不正義、不公平的存 在,國家不能忽略原住民,而原住民自己應該提出需求和遠景,這是我 們的權利! -- o ╭╯ ╮╰╮ o ~ ~ ╯ ╯╰╮★ o o ╭╯O O │ o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ntumcc90.mb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