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quariu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吃光~ 結論有視覺,但是需要足夠的光源,不過觸覺跟嗅覺似乎重要些。應該無聽覺,主要是跟 水的震動有關,如果你的音量或者重低音造成水震動那可能他們就有感覺,我們家門廊的 草缸關門的時候裡面生物就會有反應。 以下是完整資料: 我們養的蝦為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甲殼動物亞門(Crustacea)甲殼綱(Crustace) 大多數在海洋中生活,少數在淡水中,極少數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如:鼠婦,又名西瓜 蟲),還有一些過寄生生活(如:魚蚤),有過浮游生活的(如:漂蚤),也有過固著生 活(如藤壺),有過底棲生活(如:螃蟹)。 代表動物——沼蝦的主要特徵 體形和分節 高等的甲殼動物分為頭胸部及腹部兩部分,頭胸部一般無明顯的界限,上面蓋了堅硬的頭 胸甲。頭部共6節,胸部8節,腹部7(有的分6節,尾節另外)節,腹部的最後一節稱尾節 。頭胸甲前端的突起稱額劍,上下緣具齒(齒的數目為分類依據),上緣11-14個、下緣 2-3個。頭胸甲上有觸角齒和肝齒,具有保護軀體、附肢和鰓的功能,額劍在游泳中起平 衡身體作用。第二腹節的側甲覆蓋在第一腹節的側甲上。尾節略呈長三角形,背面有2對 短小的活動刺。蝦的一對複眼位於眼柄上,眼柄可自由轉動,其視野的範圍達200度以上 。 體節數及相應相關附肢較多,低等的可達40多個體節,高等的有20節。形態差異大。低等 的種類附肢可達70對,高等的為19對。附肢因著生部位與機能的不同而形態各異,腹肢僅 見於軟甲亞綱,蟹類的腹肢常退化,雄蟹只2對,演變成生殖肢,一對細管狀,另一對可 插入其中。 附肢 附肢共有19對,頭部有5對附肢,從前往後依次稱為第一觸角(小觸角)、第二觸角 (大觸角),為感覺器官。1對大顎,為咀嚼器;2對小顎,取食時能把持食物,輔助大顎 咀嚼。 胸部8對附肢:前3對為顎足,是攝食的輔助器官,與大顎、小顎共同組成口器,內側有鰓 ,有呼吸作用。後5對為步足,有捕食、爬行和保護作用。腹部有6對附肢,前5對稱游泳 足;最後一對附肢寬大稱尾肢,與尾節合成尾扇,尾扇具舵作用,游泳時掌管前進和升降 的方向,當遇到強敵侵襲時,蝦的腹部急劇向下彎曲,以尾扇用力撥水,使身體驟然後退 ,甚至躍出水面,以逃避攻擊。 各附肢的詳細結構: 小觸角:原肢3節,末端有3條細長的鞭(內鞭、外鞭及附鞭),鞭上具嗅毛。 大觸角:原肢2節,內肢變成長鞭,有觸毛;外肢不分節,扁平鱗片狀。 大顎:原肢不分節,分咀嚼體(門齒突和臼齒突)和基柄;外肢完全退化,內肢變成大顎    須。 第一對小顎:原肢內葉形成2個小顎突起,外肢退化,內肢演變成不分節的小顎須。 第二小顎:外肢發達形成呼吸板(顎舟葉),用於激起水流,使鰓室內外的水不斷交換,      其它同第一小顎。 顎足:原肢2節,第一對有內葉,後2對無;外肢不分節,內肢逐漸發達。 步足:單枝型,外肢退化,內肢發達分5節(為坐、長、脛、跗、趾節)加原肢的基、底    節計7節;前2對有鉗。 游泳足:原肢2節,內外肢均不分節,周緣密生剛毛,內肢內側有一小棒狀內附肢,具小 鉤,游泳時可相互鉤連,同步拔動;雄蝦第二對游泳足內肢內緣在內附肢背面有 一細棒狀帶刺的小突起稱雄性附肢,有協助兩性交配的功能。 尾肢:原肢一節,內外肢扁平寬大,不分節。 消化 口位於頭胸部腹面,食道短,胃分賁門胃和幽門胃,前者用來研磨食物進入腸的作用。腸 長,直達第六腹節,能吸收養料。後腸短,開口於肛門。肝臟位於胃的兩側,由分枝的盲 管組成,各以短管注入腸腹側,能分泌消化酶,分解食物,還能儲存腸內已消化的食物。 消化管分前腸、中腸和後腸。前腸包括食管和胃,胃膨大呈囊狀,軟甲亞綱大型種類的胃 壁具齒狀構造稱胃磨,用作磨碎食物,還有剛毛狀突起,用作篩濾食物(使大的食物顆粒 不進入中腸)。中腸長度因種類不同差別很大,中腸的特點在於具有發達的突出物稱中腸 腺(肝臟或消化腺,可分泌消化酶,促進消化和吸收。低等甲殼類的消化道比較簡單,如 水蚤的消化道通常由口到肛門是一條直管。 循環系統 開管式,包括心臟和動脈,心臟位於頭胸部的後半部內,靠近背側,外包圍心竇,有3對 心孔。心臟發出7條動脈:向前1條大動脈、1對觸角動脈、1對肝動脈,向後1條後大動脈 、向下1條下行動脈。下行動脈到神經下動脈。迴圈途徑:心臟→ 動脈→ 血腔→ 血竇→ 腹血竇→ 入鰓動脈→鰓→出鰓動脈→圍心竇→心孔→心臟。血腔內為動脈血,血竇內為 靜脈血。 體型小者,循環系統不發達或無(具心臟無血管)。高等甲殼類的循環系統較發達,但它 是開管式的,具有囊狀的心臟,心臟位於頭胸部背部的圍心竇內,肌肉質,以心孔與圍心 竇相通。 甲殼綱的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兩部分,前者含有許多變形細胞,後者含有血紅蛋白和血藍 蛋白兩種呼吸素用於運送氧氣。 排泄 一對觸角腺,位於食管之前頭胸部左右兩側內,開口於第二觸角基部。甲殼動物不同於一 般動物,其蛋白質代謝的最終廢物大部分為氨,小部分為尿素和尿酸,稱為排氨型代謝動 物。這些廢物主要借觸角腺和小顎腺排出體外。幼體具觸角腺和小顎腺,成體只有一種。 (較低等的甲殼類,它的排泄器稱顎腺,開口在第二對小顎的基部,到成體顎腺退化,觸 角腺取而代之。)觸角腺和小顎腺都是由環節動物的後腎管演變而來,但腎口封閉變成端 囊。觸角腺位於大觸角基部,由一腺體及一薄壁的膀胱組成。腺體內的排泄物是近似尿酸 的綠色鳥氨酸,因此觸角腺呈綠色,故又名綠腺。綠腺以管與膀胱相通,後者是一儲存排 泄物的構造,囊狀,以裂縫狀的排泄孔開口於大觸角基部的乳突上。 甲殼類中的有些種類還可以通過鰓把代謝產物擴散出去. 呼吸器 許多甲殼動物用鰓呼吸,有的用體表來呼吸(低等);鰓是由附肢或體壁的一部分向外突 起而形成的,每個鰓由鰓軸和附屬物組成,根據附屬物的不同可分葉鰓(日本沼蝦)和絲 鰓(克氏原螯蝦)。根據著生位置可分:足鰓——附肢基部的突起;關節鰓——附肢跟身 體相連的地方突起來而形成;胸鰓(側鰓)——體壁突起而成。高等甲殼動物的鰓掩藏在 頭胸甲背部形成的鰓蓋中。 螃蟹:水從大螯基部進入鰓殼,或從倒數第二、三、四對基部進去,借顎舟片呼吸,水又 從口器上吐出,空氣也可以通過口器吐出。 神經 中樞神經分腦、食管下神經節和腹神經鏈三部分,腹神經鏈共有11個神經節,胸部5個、 腹部6個。高等甲殼類,它的神經系統基本上與環節動物相似,呈鏈式,但跟環節動物有 點不同。甲殼類的N節有不同形式的癒合,蝦的2條腹N已經合併。低等的種類為梯形。神 經節的癒合跟它的體型相適應。 感覺器官 第一觸角為味覺、第二觸角為觸覺,一對平衡囊位於第一觸角原肢第一肢節內,能感知身 體所處的方位;複眼一對,位於眼柄頂端。甲殼動物的感官相當發達,是節肢動物裡最完 善的,視覺器官具單眼和腹眼兩種,此外還具平衡囊,感覺毛等。 生殖系統 絕大多數雌雄異體,蔓足類(固著生活)多半是雌雄同體,如是雌雄異體,則雄的個體較 小,叫矮雄或補雄。雄體常具抱握器,十足目雄體往往以第一腹肢及第二腹肢幫助傳送精 子(如:對蝦),某些甲殼類具有交接器,交配時,雄體抱握雌體而將精子或精莢送到雌 體的交接囊內。生殖腺位於頭胸部內中腸上方、心臟下方。雄蝦精巢前部左右分離,後部 癒合,左右兩側各發出一輸精管,末端開口于第五步足基部內側。雌蝦一對卵巢左右癒合 ,兩側各一條輸卵管,開口于第三步基部內側。繁殖在春夏兩季,受精卵粘附於雌蝦後4 對游泳足上,經2-3周孵出→蚤 狀幼體→經8次蛻皮→ 九齡 狀幼體→ 蛻皮一次變成末 期幼體(仔蝦)。 典型的甲殼動物,它是間接發育的,經過幾個幼蟲時期,但所有的甲殼動物都要經過無節 幼蟲期(六肢幼蟲),身細小、呈卵形或圓形,不分節,有一單眼和一片大的上唇,具附 肢三對,即大小觸角及大顎。氵蚤狀幼體:體呈小蝦狀,頭胸部寬短,頭胸甲發達,常有 刺,腹部細長,分節,有一對複眼,用顎游泳,營浮游生活。 受精卵→孵化→無節幼體(其三對附肢)→蛻皮幾次,長出IV對腹肢→後無節幼體→1-2 天(蛻皮幾次)成前蚤狀幼體(幼體1-2天蛻皮)→中蚤狀幼體(腹部開始分節)→後蚤 狀幼體→1-2天(蛻皮幾次)→糠蝦期(胸部的附肢形成兩肢型)蛻皮→幼蝦。 越是低等的甲殼類,它所經過的幼蟲期越少,越是高等的甲殼類,它的幼蟲期越多,蔓足 類最後一期幼蟲稱金星幼蟲,而螃蟹則稱大眼幼蟲。 分類 大約有3500多種,過去分為兩個亞綱,切甲、軟甲,現分為八個亞綱30餘目。主要有: 鰓足亞綱:體小、胸肢扁平似葉。較低等,如水蚤、豐年蟲。 橈足亞綱:無頭胸甲,腹節附肢無或只有一對。如劍水蚤、鏢水蚤(海水中是重要的 魚類飼料)。 蔓足亞綱:體分節不明顯,具石灰質殼板。如藤壺、茗荷兒、蟹奴。 軟甲亞綱:本綱最大的亞綱,占全綱總種數的70%。蟹、蝦、寄居蟹、鼠婦、蝦蛄、    梭子蟹、鋸緣青蟹。 http://shxy.wzu.edu.cn/Uploadfile/20081718111702.doc 甲殼類具兩種類型的眼, 即中眼( median eyes )與複眼(ompound eyes ) 。中眼一個,是無節幼蟲期所普遍有的,成體後或者存在,或者消失。在低等的種類成 為成蟲期僅有的眼,如橈足類,它由三-四個具有色素杯的小眼組成,小眼由少量的視 覺細胞組成,一般沒有晶體狀結構。中眼的機能可能僅在於測知光源,使動物趨向於水 的表層或低層。 大多數成體具一對複眼,分別位於頭的兩側。 多數種類眼位於眼柄上 ,眼柄由二-三節組成,一般可以活動。眼的表面角膜有很大的凸度,其弧度可達一八 度,再加上眼柄的運動,因此具有很大的視覺範圍。複眼中的小眼數 少的僅有二十多 個,因此具有很大的視覺範圍。複眼中的小眼數少的僅有二十多個,多的可達一五個, 如螯龍蝦( Homarus )。 大多數甲殼類的複眼對強、弱光均有色素屏幕效應,也就是 說,生活在光照條件下的種類(陸地、淺水)一般具有並列眼,而一些洞穴及深水生活 的種類由於色素屏幕不發達而具重疊眼。另外,從眼的結構研究表明,甲殼類的複眼能 夠識別物體的形狀、大小及顏色變化。例如寄居蟹可以區分不同顏色的 螺殼,一些蝦 可以在紅、黃、褐色的背景中生存,而不適合深色環境。 http://www.ck.tp.edu.tw/online/teenager/106/animals.html http://0rz.tw/pwgC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50.54.155
vul3d9:推專業! 03/11 17:28
becometoo:所以還是沒有聽覺的部分呀...>_< 03/11 17:30
Mudadm:我查過的資料裡面均沒有提到聽覺喔:) 03/11 17:32
migoyeh:專業推 03/11 17:35
wexler:真是專業阿...M大老師真感激您..辛苦您啦..找了那麼久終於 03/11 17:35
cnh2n:節肢動物門中好像只有昆蟲綱 直翅目 有聽覺器官(在右前肢上) 03/11 17:36
wexler:嗯~~感覺好像結構上沒有聽覺的器官.. 03/11 17:38
※ 編輯: Mudadm 來自: 123.50.54.155 (03/11 17:45)
EliteStanley: 03/11 17:48
EliteStanley: 03/11 17:48
EliteStanley: 03/11 17:48
EliteStanley: 03/11 17:48
EliteStanley: 03/11 17:48
EliteStanley: 03/11 17:48
EliteStanley: 03/11 17:48
EliteStanley: 03/11 17:48
EliteStanley: 03/11 17:48
EliteStanley: 03/11 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