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Ave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錄) 鸚鵡和人一樣能夠運用舌頭改變發音 http://tech.big5.enorth.com.cn/system/2004/09/13/000863816.shtml 『鸚鵡學舌』千真萬確。雖然我們對這個成語耳熟能詳,但鳥類學家一直將鸚鵡鳴叫和模 仿人發聲的能力歸結為它們的鳴管。不久前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和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人員 第一次發現,鸚鵡也能夠運用舌頭來『塑造』聲音。    對於發音而言,人類和鸚鵡都要依靠喉嚨中能夠進行各種形式振動的器官。人們已經知道 ,鸚鵡是通過鳴管發聲的,鳴管是位於氣管和肺之間的『音箱』。但一直以來卻存在這樣 一個懸疑:聲音是如何向上活動並湧出喉頭的呢?鳥類學家和鳥類愛好者很早就注意到, 鸚鵡發聲時會前後來回地動舌頭,但卻一直不知道這種舌頭運動對於產生聲音有沒有明顯 作用。    最近,印第安納大學神經學家羅德裡克·薩瑟斯和萊頓大學研究人員加百利·貝克斯等發 現,盡管所有鸚鵡的鳴管都以相同方式起作用,但鸚鵡舌頭位置的微小變化就會導致聲音 的極大不同。他們的研究報告發表在9月7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雜志上。 『這是第一次通過直接證據發現鸚鵡能夠運用它們的大舌頭來改變發音的聲學性質,』羅 德裡克·薩瑟斯說,『由此得出的基本結論是,鸚鵡和人一樣,控制舌頭的運動是進行交 流的重要因素。』 加百利·貝克斯介紹說:『鳥鳴是研究人類語言和交際行為的良好模本,人類需要了解鳥 鳴,而了解它只能通過「聽」。鳥類大腦中有一些很特別的區域掌控著鳥類的鳴叫和模仿 ,人類大腦中則存在語言中樞。以往我們認為鸚鵡的復雜交際行為全部源於它們的鳴管, 現在我們知道,它們的舌頭也在其中發揮了作用,和人類說話一樣。』 研究中,科學家調查了5種棲於南美的和尚鸚鵡。當一種鸚鵡發出500至11000赫茲的一系列 音調時,研究人員測量了舌頭位置對於發出的聲音有多大影響。結果表明,鸚鵡舌頭位置 幾分之一毫米的改變就能顯著影響發出的聲音特質。研究人員還第一次確定了鸚鵡發音的 四個聲學『共振峰』。在聲音穿越喉嚨、舌頭、嘴和鼻腔的過程中,有一些頻率消失了, 而另一些則不怎麼受影響。共振峰就是一小段始終保持清晰的頻率范圍。這些保留的頻率 決定了聲音的特點,對於鸚鵡而言,就是它們的嗓音特征。 人類的發音也有共振峰,由於遺傳、發育和行為的不同,每個人的共振峰如同指紋一樣各 自不同。通過研究鸚鵡,研究人員希望能更多地了解鳥類和人類的哪些身體構造決定了聲 音的變化。(雨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5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