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993021XX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NTU 看板 #1Cs_pXWA ] 作者: dddcute (daisy) 標題: [校園] 搶救台大校門口 11/15早上記者會@洞洞館 時間: Thu Nov 11 22:25:35 2010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111002212900 連署訴求: -------------------------------------------------------------------------------- 台大,即將發生校園景觀上的巨變。 緊臨校門口、椰林大道最前端的舊洞洞館基地,即將發包興建一座高樓層、高密度的人文 大樓,其巨大量體與突兀風格,將直接衝擊台大校門入口意象與整體椰林大道歷史景觀。 人文大樓有多大? 人文大樓是把三座新生大樓的量體壓在校門口旁 人文大樓總樓地板面積16007.4平方米(含農陳館) 新生大樓總樓地板面積5200平方米 原先規劃地上三層、地下二層的「人文館」,在多年的籌備過程中暴增為地上最高九層( 更挑空到十層)、地下一層的「人文大樓」。三年後,從新生南路往羅斯福路走,離大門 還很遠,但是地標已經改變,人文大樓像巨人般高聳地迎接你,就像新生南路左側的101 。拐進校門口,以圖書館、椰林、綠意來滋養台大人的安靜校園氛圍不再。人文大樓會像 信義計畫區商辦大樓般,雄踞椰林大道左側。 今年11月15日是台大創校82週年的紀念日,校慶前夕我們緊急發動全校師生與畢業校友的 連署行動,就是為了保住一個「有尊嚴有人文特色的台大校門口」,不讓公共決策的失誤 與開發主義的迷思,破壞了台大最珍貴的景觀風格。 我們只有一個校門口,只有一條椰林大道,我們必須確保台大最重要的入口意象與椰林大 道整體的尺度和諧。請加入我們的連署行動,以集體的力量護持台大。 具體訴求: 1. 降低人文大樓總量體 尊重校門口的原有意象,修改高度、降低量體,將部份量體與配合之興建經費,轉移到校 園其他基地,以「低密度」確保台大校門口天際線的謙遜。 2. 更改人文大樓建築風格 人文大樓必須同時考慮台大校門的入口意象,並兼顧基地周遭歷史建築的「人文精神」風 格,以維持椰林大道整體景觀的和諧,營造與台大風格與軸線景觀相稱的建築,並從功能 性、社會性與安全性,重新考量公共空間的設計。 台大人文大樓的規劃,目前已通過校內所有審查,預計2011年7月發包開工,2013年8月完 工。然而,大多數的台大人並不知道人文大樓的未來樣貌將對台大的景觀造成何等破壞! 為何這樣一座與椰林大道校園周遭(校門口,舊總圖,一號館,農陳館等)完全不搭調的 建物,會出現在我們的校門口呢?如此超大量體、超高密度、類似水泥住宅或商辦大樓的 建物,又將如何徹底改變台大校門的入口意象呢? (1)樓高過高、量體配置失當 人文大樓的設計沒有妥善解決文學院各系所的空間需求,研究與教學空間狹小,公共空間 大而無當,量體配置失衡。一樓挑空、連續性剪力牆的設計,與椰林大道其他重要建築物 的古典、厚重、立面退縮等原則違背,過大量體又使建築物必須向上發展。近新生南路九 層樓高的大樓屋頂層與屋突設計,更進一步墊高了建築高度,對鄰近的校門與舊總圖校史 館形成壓迫。巨人式的人文大樓將成為椰林大道的霸凌建築。 (2)公共空間不能支持人文與社會的互動 人文大樓應該是台大校園中最有人文品味,營造師生對話的空間。但目前的設計,一樓平 面運用大量剪力牆、下挖式天井、景觀水池以及挑高走道的設計,使空間感變得冰冷且破 碎,難以形成師生們偶遇停留談天或較長時間活動的親切角落。此公共空間的設計,以景 觀的人工美感為重,犧牲功能與社會性,也造成許多治安與管理死角,徒增安全疑慮。 根據目前台大校園設計準則第二十八條的規定,校總區之校園建築天際線應以大學廣場、 新生南路校門口、行政大樓、椰林大道及其兩側建築群…為景觀控制軸線(基準)。綠地 、歷史建築周邊,應訂定景觀控制基準。新建築之高度以不影響景觀控制軸線(基準)之 視覺景觀為原則。但是目前人文大樓的設計建築師為求個人風格而犧牲使用者權益,使台 大校門口即將出現一棟5-5-9層的「水泥墳墓」。 校園使用的主體是師生,應有更開放的參與討論。但截至目前大多數台大師生仍然還不知 道人文大樓的設計樣貌,也無法評估未來的衝擊。對此重大校園景觀事件的決策,必須廣 納台大師生與校友之建議,才能避免人文大樓成為台大公共決策的災難,亦能護衛台大長 久以來校風的開放與民主。 我們只有一個校門口,只有一條椰林大道,我們必須確保台大最重要的入口意象與椰林大 道整體的尺度和諧。請加入我們的連署行動,以集體的力量護持台大。 發起單位: 台大建城所 劉可強 夏鑄九 畢恆達 黃麗玲 王志弘 康旻杰 張聖琳 台大社會系 瞿海源 陳東升 藍佩嘉 台大社工系 余漢儀 台大政治系 黃長玲 江瑞祥 台大法律系 陳妙芬 台大財金系 管中閔 台大地理系 徐進鈺 黃宗儀 台大物理系 朱士維 台大新研所 洪貞玲 台大外文系 劉毓秀 張小虹 朱偉誠 (持續邀請中) [聯絡窗口] Kelly 0931393523 Email: [email protected] [活動預告] 「搶救台大校門口 連署行動」記者會 時間:2010年11月15日早上 9:30-10:00 地點:台大校門口旁人文大樓興建基地(原洞洞館) 連署草案檔案下載:http://ppt.cc/zqQT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69618623065437&index=1 --
scorpion:好多有名的XD 11/11 22:26
dddcute:轉錄至看板 Journalism99 11/11 22:34 wccandy:轉錄至看板 NTUHI 11/11 22:35 dddcute:轉錄至看板 NTUGSA 11/11 22:35 ※ 編輯: dddcute 來自: 140.112.4.181 (11/11 22:50)
k62:鯉嘯掌只會說 誰理你們 看我的氣功 除非總統還是張曉風來吧 11/11 22:54
dddcute:轉錄至看板 NTUSA 11/11 23:00 dddcute:轉錄至看板 NTUSC 11/11 23:01
a855341:葉國良與柯慶明表示!! 11/11 23:03
hsnuyi:不知道要求重新決策的話要付多少違約金? 11/11 23:29
LIMount:轉錄至看板 NTUDFLL-MA98 11/11 23:36
LIMount:重要議題,借轉錄班版喔(轉太快忘了先推文...) 11/11 23:37
waskid:謝謝大家,請多多轉貼轉寄噢!!! 11/11 23:44
waskid:轉錄至看板 NTUDFLL-MA97 11/11 23:46
ieng2000:我覺得人文大樓選址在校門口本來就易起爭議, 11/11 23:50
ieng2000:要嘛就是想辦法換在別處建大樓,確定沒辦法了, 11/11 23:53
ieng2000:就唯有接受,不要再倒回去又討論這老問題, 11/11 23:53
ieng2000:而不是一直在吵A方案有何缺點,B方案又有幾個治安死角, 11/11 23:54
ieng2000:討論完多個方案若干細節後,卻說大樓蓋在校門有礙觀瞻, 11/11 23:55
ieng2000:這樣再過廿年都討論不出一個所以來 11/11 23:56
ieng2000:而且我覺得大家一直將焦點放在大樓的佔地面積有多大, 11/11 23:58
ieng2000:位置在哪裏有何影響,樓高幾層,外觀冰冷, 11/11 23:58
ieng2000:搬出一堆數字和形容詞彙,到底有幾多人關心文學院的需求? 11/11 23:59
ieng2000:一直忽略文學院空間長期嚴重不足的問題, 11/12 00:00
ieng2000:只看外觀或樓高對環境和景觀的影響,而忽略人的實際需要, 11/12 00:02
ieng2000:是否真正有人文精神? 11/12 00:04
azora:我也是文院學生,真的覺得文學院空間不足的問題十分嚴重 11/12 00:08
azora:共同空間不足,嚴重到能使一個系凝聚力薄弱得如散沙一盤 11/12 00:09
Noamui:選址也不是文學院能夠有權力決定的.... 11/12 00:10
azora:想唸個書搶不到總圖也沒系館待,之夜做道具想找個地方也難 11/12 00:10
azora:這些悲痛並非有系館的同學能體會的, 可是 11/12 00:10
azora:台大已經是一個沒大學氣息到能叫 國立臺灣公園附屬大學 11/12 00:11
azora:的地步, 如果人文大樓建出來同樣沒人文氣息, 11/12 00:12
azora:可謂校園景觀上的大淪陷,也是人文科系學生的恥辱吧 11/12 00:12
azora:「人文大樓沒人文氣息,而且在校門口很大一棟很礙眼」 11/12 00:13
azora:這樣也不是我們想要見到的結果,只希望能夠平衡到雙方的顧慮 11/12 00:13
ieng2000:那麼文學院真慘,因為屬於人文領域,建大樓要比其他系 11/12 00:14
ieng2000:顧及更多更嚴格的標準(別戰),平心而論,事情會沒那麼複雜? 11/12 00:16
ieng2000:如果條件允許,有誰不想建一個中看又中用的大樓呀? 11/12 00:17
ieng2000:問題是條件不允許 11/12 00:17
azora:希望本次活動能積極地帶出更多面向,開創新的可能性, 11/12 00:21
azora:而不是像學校欠缺效率的資詢,加速問題的解決速度 11/12 00:22
azora:以換來更好的校園 11/12 00:22
Blossom2:但說實話我看了連結裡的圖後,並沒有覺得哪裡突兀或影響 11/12 00:25
Blossom2:所謂校門口天際線的"謙遜",對椰林大道的景觀影響也不若 11/12 00:27
Blossom2:文內講的嚴重。 11/12 00:27
Blossom2:再者這些所謂景觀或是建築風格其實都很主觀,但文學院 11/12 00:28
Blossom2:學生對於空間的需求卻是迫切而易見的。 11/12 00:29
ieng2000:其實我反而是想知道,文學院人均可以使用系所設施面積 11/12 00:29
ieng2000:有多少? 就是每位師生可以分配到多少空間? 11/12 00:29
Honiahaka:我覺得那張圖把九層樓畫小了... 11/12 00:30
azora:以我所知, 中文系跟歷史系人文大樓是沒有一席位的, 11/12 00:31
ieng2000:與其他學院系所相比,情況為何? 而不是拿人文大樓和 11/12 00:31
azora:而從文學院搬走的系有哪些不清楚,但他們剩下的空間會由兩系 11/12 00:31
azora:對分 11/12 00:31
ieng2000:新生大樓的去相比 11/12 00:31
ieng2000:因為即使把中文系和歷史系以外的師生留在文院, 11/12 00:32
ieng2000:其實系的師生搬去人文大樓,也只是剛好夠用 11/12 00:33
ieng2000:不知道有沒有什麼統計數字,可以反映出文院學生到底需要 11/12 00:34
ntumaxlai:推 11/12 00:34
ieng2000:多少空間,記得之前好像有看過這樣的統計數字, 11/12 00:35
ieng2000:這樣就可以知道,人文大樓要建那麼高,佔地那麼廣, 11/12 00:36
ieng2000:是為建而建呢? 還是現實需要,不得不如此 11/12 00:37
angus20242:我知道的消息是,就算蓋了這麼高,空間還是不夠用的... 11/12 01:18
Satanpm:推 11/12 02:10
achiang40:蓋了我就沒臉走正門 空間不夠收這麼多人是在? 11/12 02:5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