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ioindus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外商藥廠拋售廠辦一波波 ■ 記者梁任瑋/台北報導 90年代支撐起台灣工業地產市場的外商藥廠,在產業環境變遷、產能集中化的趨勢下 ,開始大量拋售廠房與土地。 根據統計,這段時間釋出的樓地板面積高達2萬坪以上。近日德國最大藥廠百靈佳殷 格翰,也積極找尋買主接手新竹6,507坪的廠辦,每坪單價只要5.9萬元。 早期進口藥不易進入台灣,為了爭取市場,國際藥廠紛紛來台設廠,但自從台灣加入 WTO後,西藥進口沒有進入障礙,再加上總公司產能集中化的趨勢確立,外商藥廠原先 在台購置的廠辦,都已經停產製藥,並開始在工業地產市場中積極拋售。 這一年來最知名的成交案例就是,全球最大藥廠輝瑞上月將中壢的透天廠房,轉賣給 國內藥廠安盛,總樓地板面積高達2,000坪,成交金額上看億元。 全球第三大藥廠葛蘭素史克,年初已賣掉淡水3,000餘坪廠辦給大安工研;近日德國 藥廠百靈佳,也委託外商仲介公司找尋買方,每坪甚至不到6萬元。 瑞普國際物業總經理曾東茂說,目前國際藥廠為了節省生產成本,都已將 生產基地集中在亞洲、歐洲部分國家,雖然台灣藥品需求依然旺盛,但勞力成本較高 ,所以生產線也紛紛停止。 不只製藥產業如此,外商高科技產業也有同樣情況。房地產業人士說,「他們寧願把 錢花在研發與銷售,也不願意把資金卡在不動產」,近日柯達(Kodak)就把淡水 3,000坪廠辦,賣給國內知名高科技公司,以租用方式把辦公室搬至新光摩天大樓。 戴德梁行經理林升恆說,外資企業若因看衰台灣不動產,頻頻出手套現,不如「汰弱 留強」,趁行情好時,處分閒置資產,把資金轉入具有價值的不動產,才是跨國企業 運用資金的絕佳策略。 林升恆說,目前願意長期投資台灣不動產的外資企業,仍以金融保險業為主,外商高 科技業投資的機率非常低。目前的確有蠻多外商保險公司詢問可投資的標地物,「單 一所有權、A級商圈與價格合理」,是優先考慮投資的條件,但是何時會下手,沒有 人確定。 由於台灣產業環境改變,生產基地外移的情況也更嚴重,連「廠辦大王」遠雄集團董 事長趙藤雄,這幾年也伺機從廠辦轉型,開發航空貨運園區兼自由貿易港區。 才剛將手中最後一棟辦公大樓賣給保德信人壽的德運建設董事長林財于說,除非有企 業主找他合建,否則他絕不會再主動蓋大樓等買主,顯示出,台灣商用不動產下一個 的春天何時再來,似乎還早。 【2004/12/02 經濟日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5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