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ioindust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醫師另類生涯規劃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 副執行長 陳恆德 人生際遇,往往不在自己手中,但回首細思,卻隱約脈絡可尋,亦非偶然。我 目前專職於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副執行長,此乃衛生署繼國家衛生院後所 設立的第二個財團法人,受衛生署委託執行新藥上市審查、藥政法規草擬、新 藥研發諮詢及國際交流等(詳見www.cde.org.tw)。許多醫界同仁常好奇我為何 能捨棄台大主治醫師及臨床藥理學科主任一職,做此"另類生涯規劃",其實一 路走來自己亦不免訝異上帝的奇妙帶領,亦好奇將來將引至何方。    父親是台大畢業後於馬偕受訓的一般外科醫師,因袓父負債,只好回朴子家鄉 開業。在四十年前"大外科"時代,內、外、婦、兒科無所不通,在地方上頗受 鄉人尊敬,亦因曾早期通報霍亂疫情,兩年前獲頒"醫療奉獻獎"。有父典範如 此,我們兄妹四人皆學醫,似乎理所當然。記得1985年申請內科住院醫師口試 時,謝維銓教授(父親台大同學)第一個問題問我:「你為什麼要學醫?」, 我答以「醫師生活對我不是一種理想、心願,而是體會父親每天生活方式後的 自然選擇。」;再問「為何第一志願填內科,第二志願填外科,是否搞不清楚 方向?」,答以「選大科,看大病」,自然亦受父親影響。到了R3面臨選次專 科時,胸腔內科學長醫師建議最好選一科有一技之長的科,如胃鏡、氣管鏡… ,進可攻(留醫學中心),退可守(出去開業獨立性高,需求大)。想到台大 肝病研究甚佳,父親是一般外科,從小在家看腸胃開刀,亦頗有好感,就選了 腸胃科,不料我們同屆八位內科住院醫師,竟有四人有志一同皆選了腸胃科, 可謂空前熱門。1989年初,有日奉派當總醫師代表,列席內科主治醫師升等會 議,只見心臟科及腸胃科教授各堅持提兩位R5升任主治醫師,引起腎臟科教授 和風濕免疫科教授抗議大科投票必贏不公平,如兩大科今年堅持,則明年不得 提名,應把機會讓給小科,不料師長竟當場達成協議。會後出來,只好對腸胃 科同年說「我們明年升等的未來已成泡影,可以即早開始找工作了。」真是風 水輪流轉,小科抬頭。沒想到兩位優秀學長全部升任,而有四位之多的我們, 竟然皆得離開。 就在R5這段對未來極不確定期間,謝炎堯教授突然找我,問我願否受台大派出 國改學臨床藥理,回來升任主治醫師。原來有一美國在華醫藥促進局(ABMAC) 曾邀一資深臨床藥理學家Dr. Abraham Sunshine來台臨床教學,驚訝台灣用藥 之浮濫,建議ABMAC提供一年出國進修經費給台大,訓練一名臨床藥理主治醫 師。幾經考慮,心想藥物代謝和肝臟相關,內科用藥多,故臨床藥理學堪為重 要,數日後我決定接受,也開始積極了解國外臨床藥理訓練機會,準備申請。 此時一更嚴肅的問題浮現,一年的臨床藥理訓練足夠我回來台大獨當一面嗎? 如決定留台大,除非安於主治醫師一職,否則可能日後又要讀臨床醫學研究所 ,但誰能教我臨床藥理相關研究呢?因此,亦有人鼓勵我乾脆去讀個博士,一 勞永逸,雖如此一來,只好辭職,因為醫院不可能為你保留職位四年。因此策 略上我就依全美臨藥排名次序,同時申請十二家醫院一年臨藥訓練計劃及其醫 學院藥理學博士班。其中排名第一的為田納西州的凡得堡(Vanderbilt)大學 ,而其教師陣容中,竟有一位Dr. Robert Branch原為腸胃科醫師,主要研究 肝臟藥物代謝和遺傳的關係,因此我就特別寫信表示願跟他做研究。1990年2 月,我親赴凡得堡大學和Dr. Branch面談,感謝李鎮源教授及該校藥理學博士 畢業我的同學管家仁的大力推薦,Dr. Branch表示或做fellow或讀博士皆願收 我,我當場決定願選擇博士班,希望把握住這一人生歷練機會。回台後即向台 大懇辭受訓一年機會,希望學成後,醫院如仍有需要,願重新申請復職云云, 把自己拋向不可知的未來。 1990年7月全家赴美,想到其餘11家申請皆被婉拒,卻能到最好的凡得堡大學 進修,莫非真是上帝旨意,即便辭職自費去讀,亦在所不惜。不料七月開學前 再去學校找Dr. Branch討論申請獎學金的可能性時,第一句話卻令我大吃一驚 ,他告訴我他正準備離開此地,到匹茲堡大學建立臨床藥理中心並任主任,如 我願跟他轉學,可給我四年全額獎學金,雖匹茲堡大學的臨床藥理中心仍未建 立,藥理學亦不如凡得堡大學有名,但我正可觀察他如何由無到有建立一中心 ,日後或可有助於我在台對臨床藥理的推展。我則表示對他的研究極有興趣, 也期待博士學位能四年如期畢業,且有機會在醫院學習臨床部分。就這樣,雖 然完全不在原來申請的學校中,我們一家又啟程轉往匹茲堡,忘卻醫師身段, 心無旁騖地重溫學生生涯。 既然一心回台大,因此我每年總要回來一次,拜訪醫院、醫學院師長。但自我 請辭後,ABMAC計劃似乎就不了了之,未見醫院再送任何人去學臨床藥理,只 是偶然促成我的出國,而我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不知未來將飄向何方。到了完 成第三年學業的1993年六月再度回台,我一周內到台大、榮總和中研院生醫所 三地演講,同時探詢一年後回台就職的可能。就在我台大演講後的第三天,藥 理所鄧哲明教授前往拜見國科會主委郭南宏,爭取到在台大設立"新藥開發中 心"之國家實驗室,醫院隔天主管會議,戴東原院長決定全力配合,包括成立 臨床藥理學科。在對我印象猶新之時,鄧教授立即聯絡,請我將來負責臨床試 驗部分,未來臨床藥理科所有資源,全部配合此計畫。至此,似乎真是神意外 恩典,美夢成真,但好戲仍在後頭。 回到匹茲堡後,告訴Dr. Branch我台灣工作已有著落,須加緊論文進度如期畢 業,也須到醫院了解臨床藥理所扮演角色,特別是新藥臨床試驗相關知識。不 料1994年三月再接到鄧哲明教授來電,表示新藥開發中心因種種原因已受阻, 醫院臨藥只有編制我一人一科,無預算,無實驗室,亦無辦公室,如果我仍願 回台大,則一切歸零,重新爭取資源,霎時美夢又成空。但是,這個曇花一現 的中心,倒是促成我的醫院訓練、如期畢業和台大成立臨床藥理學科請我回去 ,心想只有憑信心回去再努力。博士論文於八月"Passed with Honors",離開 時,匹茲堡臨床藥理中心規模已成為全美第二大了。十二月中回到台大上班, 謝博生院長約見時,特別要我臨床服務定位於一般內科門診,而非回到腸胃科 ,因為臨床藥理乃介於各科之間的學門。謝院長另外請我協助藥劑部和藥學系 的教學研究及服務,開啟了我和藥學領域的長期互動。 回台半年前,心想台灣許多人可能不明白這些年來我學些什麼,因此我就寫了 一篇自述在美學臨床藥理且即將返台服務的文章投稿景福醫訊,此文於我返台 前一個月刊出,正好被當時藥政處蕭美玲處長看見,我一回到台灣,立刻託人 找我,第一次見面就和我長談兩小時,知道國內藥政問題千頭萬緒,力邀我為 藥物審議委員會委員,臨床藥理如此被知遇重視,頗受感動,不料就此和藥政 處結下不解之緣。在往後數年,推動了多項藥政計劃,如在台大輔導臨床試驗 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推動五大醫學中心籌組聯合人體試驗委員會 (JIRB),籌組台灣國際醫藥品法規協合會(ICH-T),和1998 DIA台北國際會 議"亞洲臨床試驗最新進展"等。四年來,在台大醫院也推動了藥物諮詢網路系 統(CCIS)、門診合理用藥線上查詢,參與藥事委員會及人體試驗委員會,為 進藥把關及輔導新藥臨床試驗,也負責醫學院藥理學小組教學等工作。雖然個 人不計較為全院服務並無個人績效獎金,但始終未能擺脫一人一科的窘境,常 得靠自己同時維持三個研究計劃來聘請實驗室及行政助理,十分辛苦。   1997年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建議衛生署應儘速成立一嚴謹的法規審查單位,以 健全新藥研發相關法規並提供生技製藥業法規諮詢,我也參與籌備工作。有感 於全球生技製藥的活力,和美國FDA審查科學性的嚴謹,籌備委員一致認為此 乃提升台灣新藥研發、審查的關鍵機制,蕭美玲技監兼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 心代執行長,再度力邀我和她共創新局,個人也認為此乃另一階段學習與貢獻 所學的絕佳機會。畢竟十年走來,我已深深體會路在神手中,人生際遇或有不 盡如意之處,但往往反倒曲徑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路望到底的安逸人生 路,對我反倒缺乏挑戰。能捨才能得,不再緊抱臨床醫師的"一技之長","無 技之長"更是海闊天空,誰知今日冷門小科,明日是否炙手可熱,因此大膽再 度揮別台大。一年半來,查驗中心人員、業務快速成長,視野開闊,漸受各界 重視,預期今年將達40人,其中醫師將佔10位,碩士5位,博士10餘位,一個 高水準的團隊,隱然成形,領先亞洲各國,七月即將遷入五百餘坪的新辦公室 。說是"另類生涯規劃",其實並非刻意安排,只是秉持理想、掌握核心知識, 無懼於挑戰,一步一腳印,路自然水到渠成的開展於前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4.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