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人間佛教論集》 從依機設教來說明人間佛教 (原出自《佛在人間》第三章) 釋如正2004/12/10 2-2基於人天的聲聞乘 引言:佛為適應當時印度的民情、根性,立人天乘法,又依此而進立聲聞法。聲聞,本為 當時佛弟子的通稱,從佛聽受正法,依法修行得解脫,都叫做聲聞。後來,演變為一部分 佛弟子的專稱。 2-2-1基於人天的聲聞乘法對六法的攝取與破斥 祭祀、咒術:真淨的出世法,從正知正行中來,決不從神化的祭祀與咒術中來。 德行:重在精持淨戒,是到達出世的正道。世間一般的布施,與解脫不相應。 苦行:戒中即含得一分苦行。如生活清苦澹泊,少欲知足。但外道無意義的苦行,在聲聞 的解脫道中,徹底的呵責他。 瑜伽:當時印度所修的瑜伽,以為能完成解脫,佛一概攝於禪定中,如四靜慮、四無量、 四無色定,皆屬於定,修得再高深些,也不能得證涅槃。 祭祀----------|-----------------非是解脫之因 | 咒術----------| 德行----------|--------------戒----| | | 苦行----------| | | 隱遁----------|--------------定----|-------------- 三無漏學,能得解脫。 | | 瑜伽----------| | 慧----|----------------佛法的特質 結說:修學究竟解脫道的方法,即三無漏學──戒定慧;唯有這三學,能令人離煩惱,了 生死,得解脫。此外,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使人達到目的。 2-2-2佛法與外道解脫觀的差別 印度外道重定,佛法的特質是慧。要了生死,必得滅除妄想,斷盡煩惱,空去我執。有些 外道,以為修習瑜伽,一切粗顯的心念不生起,甚至一些微細的分別也不生起,這就是了 生死而得真我的解脫。依佛法說,內心的妄想分別,由於不能正見世間的一切法真相而來 ;如不將這錯誤的認識糾正過來,但以心力將妄想降伏下去,這祗能離一分煩惱而得定, 根本煩惱還是潛在的。佛法所以能得真解脫,是必將生死的根株斷了。生死的根源是什麼 ?外道所說個人自體的「我」,與宇宙本體的「梵」,看作常住不變的,安樂自在的,常 住不變的小我、大我,都從生死根本的我見中來。必須以慧觀察,悟到他是無常、苦、無 我(空),才能將生死的根本煩惱解決了。佛法不共外道的地方,在這上明顯地表示出來 。這如除草一樣,外道僅將草頭薙去,根還留在地裡,有了雨水的滋潤,它馬上又長起來 。佛法的斷煩惱草,是從它的根本去斷盡了,這才再沒有生起的可能。學佛法要將錯誤觀 念扭轉過來,從無常、苦、無我的正見中,引發真慧,就必能得到解脫。 2-2-3別說「隱遁」---兼論出家與在家 引言:一般人誤會學佛的真義,認為學佛就必得出家,不知不但菩薩乘不如此,聲聞乘也 不如此。由於誤會了學佛的意義,所以一味模倣出家的行徑,以為是唯一的修學法。所以 ,不但大心的菩薩道,聲聞乘法也不一定是隱遁到深山曠野裡去修行的。 2-2-3-1在家弟子 聲聞弟子但能正信正解,修三無漏學即可,是不一定要出家的。在家弟子不修精嚴的苦行 ,但正信三寶,不耽著於五欲的享樂。白天修作人間正事,晚上或修慈悲喜捨定,或作無 常無我觀,引發真智。真能由正戒發正慧,不廢人間正業,也可了生死,得究竟解脫。 在家弟子的聲聞乘,顯然是依人乘而引入聲聞乘法的,即適應一般在家根性的。家事、國 事,照常的工作,但依人間正行為基礎,而進修三無漏學,即得聲聞乘的究竟解脫道。 2-2-3-2出家比丘 (1)阿蘭若比丘:厭離世事,重在隱遁苦行,甚至不願為人說法。這屬於緣覺的根性,如 頭陀第一的大迦葉。他們歡喜住在阿蘭若(寂靜處)處,過著隱遁的清苦的獨善的生活, 專修定慧,生怕世事來擾累他。他們持戒,生活極端清苦,常修學十二頭陀行(8)。這可 稱為天行為方便的聲聞乘。 印度外道的天行,專過隱遁、苦行、禪定的生活。阿蘭若比丘,就是適應這一類根性。在 天行的基礎上,引入三無漏學的聲聞解脫。 (2)人間比丘:如舍利弗、滿慈子、迦旃延、阿難等,他們都勤修三學,少欲知足,一切 隨緣。不貪求好的,但遇到好的供養品,也不拒絕。如遇到無食無住,或飲食惡劣,住處 簡陋時,也心安理得的過去。人間比丘的工作,除學習戒、定、慧外,每天,到城市或村 莊裡去,隨時為信佛的或未信佛的宣說佛法。這樣的遊化弘法,使佛法深入民間,以佛法 去淨化人間。人間比丘,為不流於縱欲及苦行的極端者。如大眾共住,生活隨緣,遊行教 化,近於一般的人間正行。而過著出家的生活,男女不嫁,澹泊禁欲,又近於天行。聲聞 的在家弟子,是基於人乘的;阿蘭若比丘,是著重天行的;人間比丘,即綜合這二者而取 折衷的立場。 當時印度,正是隱遁的苦行的時代。釋尊雖適應這一特殊的情形,有出家的制度,但聲聞 解脫道的主流,是人間比丘,顯然的是基於人乘,而重於持戒及智慧的。 2-2-3-3出家與在家之比較 |--在家弟子-------------------依人乘而引入聲聞乘法---適應一般在家人乘根性 | 聲聞-| | |--阿蘭若比丘--依天乘而引入聲聞乘法---適應印度外道天行根性 |--出家弟子--| |--人間比丘-----依人乘而重持戒及智慧--綜合二者而取折衷的立場 --------------------------------------------------------------------------- (8)頭陀(dhUta),意指抖擻、淘汰、修治。意即對衣、食、住等棄其貪著,以修鍊身心 ,本是當時宗教徒的苦行,出家弟子不一定這樣作。一般說有十二頭陀行,亦有十三、 十六種等說,然大乘多傳十二支,巴利語系多傳十三支。如《十住毘婆沙論》卷16 (T26, 114b27~c1)所說之十二頭陀法為︰受阿練若法、受乞食法、著糞掃衣、一坐食、常坐不臥 、食後不受非時飲食、但三衣、毛毳衣、隨敷坐、樹下住、空地住、塚間住。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39.2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