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人間佛教論集》 人性 (原出自《佛在人間》第四章 http://tinyurl.com/2cbaot ) 釋如正2005/3/22 二 人性與佛性 人,含有眾生性,也含有佛性,而人又有人的特性。 2-1論人性 2-1-1世間一般的人性說 一般以為,人有神性,也有獸性,這是浸淫於神教的西洋學者所說。他們認為:人也帶著 獸性的成分,如人的性格發展到極其殘暴酷毒,喪失人性,這與禽獸是沒有分別的(16)。 2-1-2基督教神學的人性說 基督教的神學說,人可分為三類: 1.體,即生理本能的,如純為肉慾的發展,想到什麼就任性地作去,全受肉體的欲望所 支配,這是墮落的,與獸性相近。 2.靈──神性,上帝賜給人類的靈性,是盡美盡善的。加純依這靈性而活動,即得主( 上帝)的濟拔,而上生天堂,永生不死。 3.魂,上帝將靈性賦與人類,靈性與身體結合而產生的是魂。雖不是純屬於情欲的,但 也與神性相隔,這有點近於真妄和合而有的識性。 神學的人性分析,以為人類專向肉慾(物質)的方面去追求,必定墮落;向靈性的力面去 發展,必能生天。 2-1-3儒家的人性說 《尚書》〈大禹謨〉說到人心與道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17) 。大意是:「人心惟危」,人類受了情欲的衝動,想求得肉體的安適,這種物質的 貪求不已,可能發生種種的危險。「道心惟微」,微妙難思的道心,就是契合天理的心。 中國一向重視這二者的協調綜合,「允執厥中」。以道心制人心,不偏向於情欲;以人心 合道心,不偏重於理性。到了理學家,也許受了不了義的佛法---真常唯心論的影響(18) ,以為「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19),而主張去人欲,存天理(20)。 2-1-4佛法的人性說 佛法所說的人類特性,不像儒者所說的人心;他是與道心相對,而偏於人欲的。也與神學 者的魂不同,他僅是靈與肉的化合物,不免偏向於靈的生活。現在所說的人性,除卻與眾 生類同的人的眾生性,與佛類同的人的佛性,而正明人所特勝的人性。 2-1-5人所特勝的人性 2-1-5-1諸方學者所說 |---人是有手的動物-----------| |---人是唯一會說話的動物-----| 學者所說---|---人是頭腦特別發達的動物---|------但不一定構成人類的特性 |---人是會用火的動物---------| |---人是能創造器具的動物-----| 2-1-5-2佛法所說 「佛出人間」,「人身難得」,可顯出人在眾生中的地位。人類具有三事,不但超過了鳥 、獸、蟲、魚,還超過了天上(21)。 |--智慧----末那沙(22)----憶念勝 人三事勝於天上---|--慚愧----止息意------梵行勝 |--堅忍----忍-----------勇猛勝 (1)、憶念勝 人能思惟分別一切法,憶念過去,預期未來,認識現在的,都在意識中縈迴不已。人類具 有這思量的作用,固然能使人作惡,而人類一切優良的智識文化,都是從此而發生出來。 在眾生中,人的思想最發達。現代學者研究得人的腦部特別發達,與人的豐富的記憶力, 思索力等,有密切關係,這是人類的特色。人類文化的進步,就是從過去積累下來的經驗 事實,而用以考察現在,推論末來,才發揚起來。人類於本能的基礎上,逐漸的學習,學 會各式各樣的語言,種種知識,種種技能,這是人類的特點!如不能善用人類的智力,做 起壞事來,比其他眾生不知道要超過若干倍。然如能善於應用,那末,能發明一切於人類 有益的事物、制度。真能善巧的運用思惟憶念,淘練雜染的而擴充淨善的,經加行慧的熏 修,即能引生清淨智慧,成為人類學佛,不共其他眾生的特色。 (2)、梵行勝 《阿含經》說:「以世間有此慚愧二法,不與六畜共」(23)。要有向善遠惡的自覺--- 慚愧,這才算具足了人的資格。人類這種向善拒惡的自覺---慚愧,僅是多少不同,對象 不同,而決非全無的。人有自覺的道德意識,知慚知愧,也有故意作惡,無慚無愧。所以 人──特別是學佛法的,墮落也墮得重,上進也上進得徹底。墮落後可生起向善離惡的力 量,悔改自拔,也是人類的特色。其他的眾生,從本能所發,而不能不如此作,所以墮落 不深,地獄、畜生、餓鬼,是很少會因作惡而墮落的。所以,如了解為顛倒罪惡的,那必 要立定腳跟,任何苦難都不妨,卻決不附和遷就,這才是人性中道德力的高尚表現。德行 ------即梵行,梵行為清淨而非穢惡的行為,這是人類所有的特性。 (3)、勇猛勝 娑婆世界──堪忍的人類,是最能耐苦的。祗要所做的事情,自覺得有意義,即使任何艱 苦的情況,也能忍受,毫不猶豫。「信為欲依,欲為勤依」,欲即願欲,是企圖達成某一 目標的希願;勤即精進,是以積極的行動去努力完成。從願欲而起精勤,即從內心的想望 ,引發實踐的毅力。提起精神去做時,就是刀山火坑在前,也要冒險過去,這種剛健勇猛 的毅力,為人類特勝的地方。牛、馬,也是能耐苦的。但那是受到人類的控制,頸上架了 軛,身上挨著鞭策,這才會忍苦去工作,如沒有人管制牠,牠是會躺在田塍休息的。人類 ,雖也受有生活的逼迫,但每能出於自發的,覺得自己應這樣做的,即奮力去做成。這種 願欲與精進、人類也常是誤用而作出驚人的罪惡;然實行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即是由此勇毅而來。 2-1-6結說應善用人的特性 經上說,人的特勝中,這三者,是眾生與諸天所不及的。雖不是盡善盡美的,不如菩薩的 清淨圓滿,但已足以表示出人類特點,人性的尊嚴。我們既然生得人身,應利用自己的長 處,日求上進。 ---------------------------------------------------------------- (16)如引聖經中:「你們要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而說 :管理禽獸的權力表現出人類應盡職的責任:制服他自已的獸性。若人性無法制服獸性, 暴力必然會蔓延,直到「一切有血肉的人」甚至都遭受毀滅。 (17)導師於〈人心與道心別說〉中曾說到:以「危」來形容人心,以「微」、「精」、 「一」來形容道心。對人心與道心二者,應該恰當的執其中道。因為,偏蔽於道,或拘執 於人,都是一邊,而不是中國聖賢所用的中道。(《我之宗教觀》p.150 ~ p.151 ) (18)程朱理學:「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而主張「去人欲,存天理」的說法,可能 是受了《大乘起信論》卷1(T32,576a5-6)「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一者心真如門,二者 心生滅門。」的影響。另外朱熹早年即與當時禪門有所交涉,尤其是受到大慧宗杲禪師的 影響甚深。相傳其十八歲從劉屏山遊學時,書篋中唯有《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T47,NO.1998A)一書。 (19)北宋程頤(1033-1107)說:「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二程全書》 、《外書》卷3,p.2。 (20)集宋代理學之大成的朱熹(1130-1200),承「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的說法,而 主張「去人欲,存天理」。如《朱子語類》卷12:「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 滅人欲。」《朱子語類》卷13:「學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是學。」 (21)關於人類的特勝,諸經論中多有記載。可參閱《長阿含》卷20 (T1,135c5-25), 《起世經》卷8 (T1,348a7-b5),《大毘婆沙論》卷172 (T27,867c19-25),《大智度論》 卷65 (T25,516a6-9) (22)末那沙:梵語manuSya,意為人類,由語根√man----「思考」的意思引申而來。參見 《大毘婆沙論》卷172 (T27,867c) (23)參見《增壹阿含經》卷9(T2,587b7~13)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user/imagewind.html~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0.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