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oujuu (老中)》之銘言: : 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參的是那五十三位善知識? 有一篇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相關文章也可以一讀!!! ------------------------------------------------------------------------------ 中華佛學學報第07期 (p167-189): (民國83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07, (1994)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玄奘大師在印度境內遊學與善財童子參學有關地理、路線、及其意義之探討 李志夫 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提要 本文旨在對玄奘大師在印度遊學,與《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之參學相關路線作一考察。 再將此路線之地理、地質、氣候、交通、作一探討,以證明其對印度早期乃至當代都具有 重要之地位。 然後再根據《華嚴經》集成之時代背景,與玄奘大師遊學時之時代背景,作一比較討論。 由於此一比較中,可以得到兩者遊學與參學在意義上之異同。再由以上之異同,可以看出 兩者不同之影響與貢獻。 故本文對兩者相關遊學、參學路線之觀察,其路線對印度之重要;兩者在意義上之影響與 貢獻,均為所討論之重要論點。 壹、善財童子的參學 一、《華嚴經》的人生理想 《華嚴經》[1]是經過長期增編而成,[2]甚至整個佛教大乘經典大都是透過文學方式表現 出來的無上深義。[3]本經也不例外,[4]我們不能當作歷史去考證;可是也正如一般文學 作品一樣有其一定之背景, 更有所要表現之深義。[5]華嚴經的理想人生,是要有出世之修養,便沒有世俗的欲念與 煩惱;但出世不是為了個人享受清福,還要下降到世間,救渡眾生。所以華嚴法會之初會 在人間,二至八會在天上,九會又回到人間召開。以喻世人需要有出世間之智。其「放光 」與」入定」均可作如是觀。 善財童子[6] 之參學,始於菩薩們在第九會圓滿後,都證得了很大的智慧︰ 「文殊師利 菩薩勸諸比丘住普賢行、入大願海、心清淨、身清淨、得大神通無有退轉。 」[7] 於是 ,他們走出逝多林,漸往南行,經歷人間至福城。 之所以稱為「福城」,就是因城東之「婆羅林」,有一「大塔廟」,為往昔諸佛所止處, 教化眾生的;此外這裡亦是天龍聚集,人文匯萃之所,甚至年輕一代之童男、童女各有五 百之眾,亦都是俊美聰明無比。[8]因為,住在這裡的人,是有福的,所以稱為福城。[9] 文殊觀察了福城所有有福的人以後,認為善財童子最有因緣,於是教他修菩薩行,而善財 亦立志學普賢菩薩的行願。一共在人間、天上參訪了各種不同的人物,從人間到天上,從 天上再返回人間,一如華嚴法會。要學普賢行願,先得向眾生學習,瞭解人世間才有能力 學天上之出世行,然後再返回人世間, 才能救渡眾生。柏拉圖( Plato )的《理想國》 ( The Republic ) ,也主張人的心靈提昇以後還得下降人群中,共同勞動與同享榮耀。 [10]所以柏氏認為國家需要哲人來治理。[11] 二、善財之參學 於是,善財就遵照文殊的指示南行至勝樂國之妙峰山參德雲比丘;德雲教其南行參海山國 之海雲比丘;南行至楞伽道 (邊) 海岸聚落,參善住比丘,該比丘於虛空中來往經行;南 行至達里鼻荼國之自在城,參名叫彌伽的人;南行至住林聚落,參解脫長者;南行至閻浮 堤畔之摩利伽羅國,參海幢比丘;南行至海潮國參林中之優婆夷。[12] 「漸漸遊行」至那羅素國,參修苦行之目瞿沙;又南行至伊沙那聚落,參勝熱;又南行至 師子奮城,參慈行童女;又南行至三眼國,參善見比丘。[13] 「漸次南行」至海住城,參優婆夷;再南行至大興城,參明智居士;漸次師子城參寶髻長 者;漸次至藤國之普山城,參一長者;漸次至多羅幢城,參無厭足王;漸次經人間城邑、 曠野,巖谷至妙光大城,參大光王;漸次至安住城,參不動優婆夷。[14] 「漸漸遊行」至都薩羅城,處處遍行外道,參城東善德山之一外道師;漸次至廣大國,參 長者;漸次至樓閣城參船師。[15] 善財至此,「心常現入一切智城」至彼城可樂,城東有無憂國,城中有無量商人,參一長 者無上勝;漸次至輸那國之迦陵迦林城,參師子頻申比丘尼;漸次險難國之寶莊嚴城,參 婆須密地人;漸次善度城之鞞胝瑟胝羅居士;漸次補怛洛迦山,參訪自在菩薩。[16] 善財得觀自在之指引參東方空中來之正趣菩薩;至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參訪安住主 地神;至迦羅城參主夜神婆珊婆演底;折返摩竭提國參主夜神普德淨光;又參同城菩提場 之喜目夜神。[17] 「此眾會中」有名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善財「於喜目觀察眾夜神夜神所」;參「此去不遠 」之寂靜音海主夜神;參「此菩提場如來會中」之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參「此佛會中」 之名開一切樹華主夜神;參「此道場中」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之夜神。[18] 參「此閻浮提、嵐尼林園」參迦羅城之釋種女瞿波能「觀菩薩一一毛孔,表現三世法界中 事」;參「此世界中」佛母摩耶,而得觀佛境智。[19]參「此世界三十三天」正念王之女 天主光。[20] 參摩竭提國婆咀那城之優婆夷賢勝;漸次南方出生城,參無勝軍長者;南行至妙崇華門, 參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善財以正念思惟諸菩薩行,向海岸國,讚盧遮那莊嚴大樓閣中諸 菩薩已,乃見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眾菩薩中讚揚善財發菩提心之功德。並對其開樓閣門 ,令其參學;漸次南行經由一百一十餘城已,到普門國蘇摩那城,一心要見文殊。文殊隱 身按其頭,於是見三千大千世界諸善知識。[21] 文殊自己不現身,但教善財去金剛藏菩提場,參見普賢菩薩。稱讚普賢一切行願大功德, 一心求見普賢,以智慧眼觀普賢道,入妙果境,住普賢地,時善財童子,即見普賢,一一 毛孔,出一切世界。[22]時善財童子又見自身在普賢身內。次第得普賢菩薩諸行願海與普 賢、諸佛等。一身充滿一切世界,剎等、行等、正覺等、神通等。[23] 三、參學路線分析 善財之參學,以哲學、文學觀點自然還有更豐富之意涵,也有很多的話要說,但我們只是 將以上善財參學之路線作一分析︰ 福城之究竟位置,我們不敢斷論,但至少是在印度之奧瑞薩省 ( Orissa ) 境內沿海岸與 摩訶那地河 ( Mahānadī )口地帶應是可靠的。[24]因為這一帶為頻闍耶山 ( Vindhya )以東餘之脈、多山林,如圖一,[25]所以眾菩薩「出逝多林便到了福城」。 福城應在諸河流沖積地帶,至少應在接近沖積平原之鐵礬土地區, 如圖二,[26]為古代結 晶巖塊,故礦藏頗豐,如圖三,[27]這裡的鐵,已早為早期移民之奧族人( Australoids ) 所使用。 這裡的人民以布雅人( Bhniyds )及共達人( Gonds )為主,[28]他們都屬最早移 民印度之奧族人。[29] 站在雅利安人的種族優越立場,也是出自傳統信仰,認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三階級 為再生族,所以為梵天( Brahma )所保護,是神聖的;首陀羅為一生族,為奴隸。[30]佛 教亦因之,只是不承認梵天,在提到四種階級時將剎帝利武士排在首位而已。但能將當時 之奧族人視為「民」,已算是佛教的眾生平等思想之顯現。 善財所參第四處之「楞伽道(邊)」,這究竟是何所在?若是近今日室利南卡( Srilanka ) ,則以後尚得南行參訪二十餘處便沒有餘地。因為這已是接近印度之最南端了;而因迦陵 迦( Kalinga )在其北方,不在其南方。 筆者以為約在今日奧瑞省( Orissa )之省會位置 布般里本瓦爾( Bhubrueshwar )。 與玄奘大師所遊發行城( Varsin )應在同一地區,因這裡為 「入海商人,遠方旅客,往 來中止之路」。[31]甚至今天也是交通中樞,當時亦應有海路通向今日之室利南卡。[32] 善財參學之都薩羅, 應即是玄奘大師所記之憍薩羅( Kosala ),再折回今日印度安達羅 河省( Andhra )之室利卡庫南( Srikakulam )一帶之樓閣城,參訪船師。現在亦有印度的 造船場設在此地區。如圖四。[33] 善財所參之迦陵迦城,應即是玄奘大師所記羯陵迦國( Kalinga )。其所到最南的地方只 是到了補怛落迦山。離迦陵迦城應不遠。筆者以為即是印度今日之該省府所在地雅南 ( Yanam), 以此沿海之布亞坦普落 ( Pishtapnra ) 位在摩咸陀山 ( Mairudra ) 南端餘 脈處,與戈達維利河交會處。在古代已為重鎮。[34] 以後善財就北返到摩竭提, 即玄奘所記之摩揭陀國( Magadha )一帶參訪諸夜神。最北至 嵐尼( Lumbinī )佛陀涅槃處。並參三十三天主光。除摩竭提為現世之人間城外,所參訪 的可說都是人間以外的諸神。 然後返回人間摩竭提國之咀那城,筆者以為即玄奘所記之波吒釐子城(Pāiputra)或同地異 名之帕第拉( Patna )。[35]再南行到海岸國,見到彌勒菩薩,又經過一段長途之百餘城到 了普門國之蘇摩那城。這應是在印度南部克利塔瑪拉河口( Kritamala )外一個小島,稱之 為羅摩蘇摩那( Rameswaram )。據傳說在羅摩史詩中猴王哈紐曼負石填海為羅摩王子救回 西妲妃子之遺跡就是這裡。實際,應是該作者以此為背景而杜撰出的故事。善財在這裡得 到文殊在隱身狀態下,教他去參金剛藏菩提場的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道場應指的是在同一 島內。 四、華會與參學之意義 由此可知,善財由福城到戈達維利河以北即由「民間」北返佛陀悟道之菩提場(Bodhigaya) ,參訪諸天神,然後再下降人間,而參訪到普賢;這與諸菩薩先在菩提場人間召開華嚴法 會,其中七次在天上,第九次在近福城之逝多林之意義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有出世心, 才能具有真正之俗世智,才能真正下降,發大悲心救度眾生。唯有以出世心,俗世智,救 度眾生才能成為大菩薩,而得真正解脫。 就以社會觀點看︰為社會、國家服務的公職人員,雖然不必作出世想,如具有出世修養, 即使不能積極為民眾服務;至少不會貪污,敗德亂行危害國家社會。如果社會、國家 、 乃至國際間之精英、領導人才具有此一菩薩道之心境與胸懷,對于人民更能起領導與教化 之作用,社會也定然變得清靜、清平。進而成為國泰民安,天下為公之大同社會。 就以個人來說,不但可以不受感情之桎梏,也能使理性得到昇華。沒有私欲之蔽障,沒有 生死之煩惱,然後才有超拔之大悲,才能運用無限之大智,來觀照人群社會。此時,個人 所享受到的為道統之美,為空靈之美,為充實之美。華嚴法會與善財之參學,是菩薩享受 犧牲的典型。也是理想人生的崇高境界。 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chbj/07/chbj0708.htm ------------------------------------------------------------------------------ 以上的內文尚有玄奘大師部份,因為主要是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部份,故只轉錄善財 童子的部份,想瞭解玄奘大師在印參學路線考察、及其意義探討的部份,有興趣者可自行 點選上述連結。 另外以下再介紹一個稱為「絲路之旅」的網站,是跟玄奘大師有關的。玄奘大師的「絲路 之旅」網站除了呈現玄奘大師在印度各地參學的地點和史事介紹外,也包括了求經、返國 過程中在中亞、中國部份的介紹。這個網站做得很細緻,可和上述所轉錄的李志夫教授的 論文做搭配來看。 http://ccbs.ntu.edu.tw/silk/silkroad/index-06-b.html (絲路之旅)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96.27 ※ 編輯: Crazyfire 來自: 61.217.196.27 (02/20 21:58)
cool810:看到絲路之旅的介紹想推薦經典探索出版的 58.99.10.13 02/20 22:11
cool810:兩大冊<西域記風塵-尋訪玄奘法師取經之路> 58.99.10.13 02/20 22:11
cool810:由現代回朔玄奘當年取經往返路線的全記錄 58.99.10.13 02/20 22:12
cool810:其中有些地方現今是戰亂地區,採訪人員隨 58.99.10.13 02/20 22:13
cool810:著慈濟的人道救援才得已進入拍攝。 58.99.10.13 02/20 22:14
cool810:http://ppt.cc/g6KI 58.99.10.13 02/20 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