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nc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6/5342879.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2010.01.02 02:25 pm 電話詐騙不分性別、年齡或教育程度,都有可能受害。 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管理學系教授陳啟光因為家人被詐騙, 決定研究電話詐騙個案,論文被「管理學報」評選為「最佳論文獎」。 他發現詐騙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建議民眾養成確認匯款單位的SOP模式, 才能避免損失。 五年前陳啟光父親剛過世時,姊姊忙於處理醫藥費問題, 接到佯稱建保局的退費電話,不疑有他,按照指示匯款9萬多元, 後來才發現遭到詐騙。陳啟光憤怒地認為, 這些電話詐騙已經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互信。 他開始與165防詐騙專線合作,追蹤分析遭詐騙個案是否有蛛絲馬跡可循。 「有位媽媽才剛幫小孩處理完30萬元卡債,又接到歹徒佯稱綁架小孩的電話, 要求匯款保人。」陳啟光表示,這樣的情境模式就很容易成功, 媽媽會誤以為孩子又闖禍了,立即匯款讓詐騙得逞。 上千通詐騙電話中,只要有一、兩通剛好碰到受害者有類似經驗,成功機率就會很高。 他舉例,民眾若剛好碰到信用卡公司確認盜刷問題, 正巧又接到電話詐騙以信用卡為情境,就很有可能受騙, 讓當事人以為類似狀況再度發生。 陳啟光表示,這是人的弱點,很容易把類似事件自動混淆, 甚至以為是相同事件。政府只歸納詐騙手法,一旦歹徒推陳出新, 想出新的劇情,依舊無法遏止詐騙事件一再重演。 陳啟光建議,民眾要養成良好的「決策習慣」。碰到跟匯錢有關問題, 要不厭其煩的向銀行做確認動作,再決定這筆錢要不要付, 為自己爭取時間跟空間,減少被詐騙的機率。 例如,接到恐嚇電話要先確認是否屬實;信用卡詐騙要先跟發卡銀行確認; 中獎詐騙也不會要求中獎人先付款等。確實做好查證, 不管歹徒如何將手法推陳出新,都可避免詐騙得逞。 【2010/01/0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 「我向來是一開始討厭的人會一直討厭下去,因為我討厭的人一直在做討厭的事!  我從見到你開始就討厭你,你也果然做著最令人討厭的事!  以後你也會繼續做我討厭的事,我也肯定會繼續討厭你!          」 ------A.N.JELL 黃泰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4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