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常常有人說自我提升自我提升, 彷彿所有問題的解答都可以說是靠自我提升。 當然,自我提升絕對是正確解答。 畢竟有多少籌碼,才能玩多大的賭局。 如果連檯桌都上不了, 就算有五路財神的強運加持,就算會搓牌變牌偷牌, 也只能在一旁乾瞪眼。 既然問題的解答這麼簡單,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願意去做? 因為我們背著太多名為『過去』的包袱。 靠過去的經驗,我們學到了該如何與人相處, 靠過去的經驗,我們學到了該如何應對進退, 靠過去的經驗,我們學到了如何在現代的人類社會中生存。 這個『過去』可能來自於觀察父母,可能來自於學校教導,可能來自於自我經驗。 這些『過去』讓我們安然在這個社會上生存。 但這些『過去』,有時也讓我們開始感到有些無力, 有些羨慕另外一群,跟我們有著不同『過去』的人。 但另一方面,這些『過去』, 造就了『現在』這個我們還算能接受的生活。 只可惜某些小地方,稍稍有些不滿意。 不滿意,就是改變的動力, 但通常這改變的動力,不會強到能憾動整個生活。 因為只是對整個生活的某個小部分不滿意罷了。 話又說回來了, 同樣生活在相同的社會, 同樣受著相同的義務教育, 為什麼有人的『過去』會讓人變成那樣, 為什麼有人的『過去』會讓人變成我們這樣, 甚至有人的『過去』會讓人在這個社會上難以生存? 因為我們對於所有的經驗都一視同仁,決定它是對的之後,便很難再對它懷疑。 除非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錯。 以一個內向害羞的人來說好了, 個性內向害羞,自然是因為內向害羞的生活方式,對他來說比較舒服, 這原因來自於他父母彼此之間不太會溝通,或是父母雙方都不太會交朋友,因此學壞了, 甚至也可能是因為,父母小時後一直諄諄教誨,說有些陌生人會吃小朋友。 導致他從幼稚園開始,就覺得就算陌生人不全會吃人,但陌生人都很容易生氣。 當然,這原因來自於他自己的溝通技能不佳。 不過這經驗隨著幼稚園、小學、國中不斷的重複, 導致他認為到了新環境最好先觀察許久,然後等別人主動來接觸他,這才安全。 畢竟會主動接觸人的人,除了會吃人的陌生人外,大都是好人。 之所以他會覺得主動的人好人多,是因為習慣主動接觸人的人,溝通技巧練習得更好。 總而言之,他成了個內向害羞的人, 而且因為總只跟溝通技巧好的人相處,所以不太需要訓練溝通技巧, 反正光靠對方發揮就很夠了。 導致最後他也不需要訓練太多溝通技巧,就能安然生活在班上, 只要不要接觸另外的其他人,就能生活得很好。 這樣從小到大根深蒂固的經驗,形成了我們的『過去』, 也成為了我們的『本質』。 為什麼『本質』難以改變的原因也就在這裡。 一來,大部分的時間,這樣的『本質』讓我們在現在的生活過得很愉快。 二來,本質除了純粹經驗上的因素外,尚有生理上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如果本來只有『幼稚園程度』的溝通技巧, 好不容易靠自我提升努力到『小學程度』, 但現在身處於『大學』程度的社會環境,多數人對小學程度仍然飭之以鼻。 即便願意跟他相處的人從總人口的5%上升到10%, 反倒因為嘗試接觸的人數上升,導致經驗不良的『總數上升』。 結果他因而更加遭受打擊,認定改變只會受傷害,使得內向害羞的本質更加根深蒂固。 而且,通常一項本質是伴隨著很多項的本質而來。 要改變一項本質,通常同時必須改變我們很多項的本質, 畢竟大多數人由一般變為外向,通常都會經歷─ 願意相處的人從總人口5%上升到10%, 然後從10%上升到20%,到30%、40%的經驗。 這練習的過程,當然會經歷到『經驗不良』的總數上升的狀況, 問題是,有人看得是『經驗不良的總數』,有人注意的是『經驗良好的總數』。 這也是另外一種本質,這種本質也可能來自於以往曾經有某些事情失敗, 而這些失敗導致了嚴重的後果,進而使得他比較容易在意『經驗不良』的狀況。 因此『本質』相當難以改變, 要改變這些『本質』,可能需要長期的努力, 甚至有些人需要去跟心理師聊聊,才有辦法對某些偏執到有點扭曲的『本質』做改善。 幸好,大多數人都沒有這麼嚴重。 我稍微來介紹一下某種不需要任何技巧,甚至有時候不需要心理師幫助, 嚴格來說只需要『勇氣』的愚蠢心理治療方式。 雖然這種方式可能比較適合,思考與行為偏向以『認知』為基礎的人。 『行為治療法』。 通常『行為治療法』用來治療『恐懼症』最廣泛為人接受。 以某個莫名其妙害怕鳥類,害怕到太接近鳥會有恐慌症狀發作的個案為例, 治療方法非常簡單,就是─ 『強迫他去跟鳥接觸』。 從與鳥籠距離十公尺,到距離鳥籠五公尺,到僅隔著一面鳥籠。 這之間當然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因為大腦更新『過去經驗』的速度很慢, 以強烈到會有恐慌症狀發作的個案來說, 與鳥類的『安全距離』更新的速度當然也是很慢, 至於人際關係的恐慌症呢? 當然,靠『勇氣』不斷去接觸是基本理念, 但從小學要進步到大學的距離很遠, 這之間如果都沒有正向經驗,真的很容易又縮回去。 畢竟人的勇氣都有極限,即便有百折不撓之心,敗個一千次也是會絕望。 因此,在自我提升,且靠著『勇氣』強迫去接觸時, 就好比先從距離鳥籠十公尺來說,一定要先從『簡單』的開始。 人際關係中的簡單是什麼? 可能是從見到人記得要微笑,可能是從問聲早安開始, 循序漸進,才不會不小心讓恐慌症發作的經驗,又不小心把好的經驗給掩蓋。 當然,如果比較沒耐心,勇氣又高人一等, 想直接衝過去把鳥籠抱在懷中,跟它拼了也是可以。 不過記得要找陌生人,而且應該不會再見面的人拼, 絕對不要找類似生活圈的人。 畢竟技巧還沒練好可能會引少數人厭惡,但少數人的嘴會影響多數人的想法。 如果都對共同生活圈的人練習,有時候可能會有些後遺症。 先去發發傳單,當當短期業務,跟陌生人練習打個照面的短暫相處, 隨著經驗與技術的逐漸上升,一段時間過後自然會有所回報。 改變『本質』真的不容易,有時候也沒那麼必要, 但是經歷到好的小經驗倒也沒那麼難, 甚至可能因此覺悟到,某些改變其實對我們沒必要。 嘗試做些改變,不是真的一定要去做改變。 只是去試試看,得到些新的經驗,用現在的心去體會。 而不是一直讓『過去的包袱』壓著我們,困擾著我們, 卻連打開包袱看看裡面到底是什麼都懶。 當然,很可能打開包袱才發現,包袱中真的裝了鑽石。 又或許,打開包袱才發現,裡面裝了的是陳年的玩具或壞掉的乾糧,丟了也罷。 -- ※ 編輯: crystale 來自: 199.255.209.76 (12/07 14:13)
njiok:中肯 很棒的文章 12/07 14:50
Joshlinyc:推! 12/07 20:41
mashchen:推 父母的影響真的很大!!! 12/07 21:47
Barbecue999:推 12/07 23:29
hiabdgpq:推! 12/08 21:57
jamielin:我並不覺得那是父母的影響 雖然形塑在後天但個性是天生的 12/09 16:10
先天有基因導致的『氣質』,但除了先天性的心理疾病外,通常長壞掉都是後天因素。 這在『發展心理學』裡面有詳細的解釋, 有興趣可以去翻喔。 ※ 編輯: crystale 來自: 74.115.5.42 (12/09 19:58)
i14d14:根本神手 03/01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