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我為什麼要發這個議題(解釋議題內容): 許多時候,我們在分手後,或愛上下一個人時, 都會告訴自己前一個人不在像當初一樣的愛自己了 可是,我覺得似乎沒有一個人的戀愛會永遠跟一開始一樣。 2.我要問大家的問題是: 大家覺得,從追求到追求成功,甚至到交往,你都"一樣"地愛對方嗎 3.我對於這個議題的看法: 「Nothing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這是Glenn Medeiros古時候唱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這裡有很多版本) http://tinyurl.com/krrcot 相當好聽,應該說是一首好聽到任憑誰唱都不會難聽的歌。 然而,這句話是真的嗎? 這樣問不就表示我不支持這句話嗎?其實不然。 一般而言,答案雖然是否定的, 真實的狀況似乎是,”EVERYTHING”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幾乎沒有一種戀愛是不會改變的(http://tinyurl.com/mdbxgd) 不過你若繼續問 : ”這不是很糟嗎?” 我的回答卻是 「不一定,it depends」 通俗而論,愛的改變可能是愛變多,也可能是愛變少 搞心理學的人常常喜歡講這種欠揍的答案,為了避免被揍得滿頭包, 還是說一下depends on what好了(隨「話」附上一些相關文獻) 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詳,不好的change 「因為我發現當初愛的感覺只是一時衝動,現在變得沒有那麼愛你了」 (SHULMAN&SEIFFGE-KRENKE,2001; Sprecher & Metts,1999) 「因為我遇到更好的人,我開始猶豫是否要留在你身邊了」(Levinger,1979) 「因為我漸漸了解你原來是什麼樣的人,我開始不那麼愛你了」(陳皎眉,1996) 「因為我發現我愛自己遠比愛你還要多,我必須重新估量我是不是夠愛你」 (Bruckner, Pascal,2009) 「當初我愛你是因為難得找到一個人如此愛我,但現在我更想要的是自由。」 (Kobak,Sceery,1988;Lydon, Pierce, and O'Regan, 1997) 比方說,你上一次分手是什麼時候? 各年齡層的研究結果均一致地顯示(Cliquewise,2009;大紀元,2004), 人在「環境轉換」時最容易分手(年級間的寒暑假後、換工作、年底春節聖誕等) 基於許多研究的受試者都是大學生,也把分手高峰月拉到9~10月(剛開學) 為什麼呢? 可能是因為原先在同一個環境共享的東西消失了 (Deaux, Dane, wrightsman and Sigelman,1993) 可能是發現原來他也沒有那麼特別,不用他也可以活 (Berscheid& Walster,1978) 不過更有可能的是, 在新的環境成長了,發現新的自我,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人或事 (Kerckhoff&Davis,1962;Lewis,1973;Murstein,1976) 連最簡單的環境都能「輕易」地改變我們對一個人的愛, 那我們的愛豈不是很脆弱? 樂觀一點, 縱然有不好的change,但也有好的change 舉一些好的change的例子: 「因為我漸漸發現你越來越懂我,我變得更愛你」(Slotter&Gardner,2009) 「因為你開始懂得替我著想,而不是只顧自己,我越來越愛你」(Devito,1994,2003) 「因為我漸漸發現你越來越懂我,我變得更愛你」(Slotter&Gardner,2009) 「因為你開始懂得替我著想,而不是只顧自己,我越來越愛你」(Devito,1994,2003) 「因為很久沒見面,我好想你,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感覺讓我覺得自己更愛你」 (Diamond,Hicks&Otter-Henderson,2008) 「當初我愛你只是因為你對我很好,但現在發現你讓我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Drigotas,Rusbult, and Wieselquist,1999) 怎麼讓自己的愛一直是好的change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還是得先回答另一個問題 「你為什麼愛他?」 這個不近人性的問題似乎在許多年前就被痞子蔡推翻了: “ 如果我還有一天壽命,那天我要做你女友。 我還有一天的命嗎?..沒有。 所以,很可惜。我今生仍然不是你的女友。 如果我有翅膀,我要從天堂飛下來看你。 我有翅膀嗎?..沒有。 所以,很遺憾。我從此無法再看到你。 如果把整個浴缸的水倒出,也澆不熄我對你愛情的火燄。 整個浴缸的水全部倒得出嗎?..可以。 所以,是的。我愛你... …… 「如果愛你需要理由…,所以我並不愛你」 於是大家開始信仰 真愛是不需要理由,不能用科學解釋,沒有邏輯的, 就連發展愛情三因論的Sternberg也重新寫了一本 Love is a story(其實他寫了40幾種故事), 來說明愛情是很難用理性解釋的(Sternberg, 1999)。 不過,我想一部分原因是 大家把「理由」看得太「膚淺」所造成的。 比方說,我以前最怕女朋友問我,我愛她哪一點 因為通常劇情會變成: 「因為妳很可愛阿。」第一次被問的時候就會有如此蠢的回答。 「那如果我不可愛你就不喜歡我了噢?」然後用骨碌碌的眼睛看著我。 後來我學會引用《挪威的森林》裡面的台詞。 「因為妳很可愛阿,看到你我就會想到春天草原上的小棕熊, 搖搖晃晃地走過來,然後揮揮手跟我說: 『我們一起在草原上翻滾吧!』,是這樣的可愛法噢!」 但經過一次這樣的回應後我再也不這樣說了。 「那你幹嘛不去跟小棕熊在一起?」 正因為可愛、幽默風趣、體貼、善解人意、忠厚老實、腳踏實地等等 「每一個『特質理由』(trait reason)都是可以被其他人所取代的」, 所以如果回答這些理由,勢必會遭逢: 「你為什麼不找別的具有這些條件的人當你的伴侶」之類的囧問題。 不過有一些理由,相對而言是相當獨特,且只成立在兩人之間: 「因為在我非常忙碌時,你是唯一能讓我暫放下手邊的事情,聽你說話的人。」 (SPRECHER&HENDRICK,2004) 「因為當你快樂的時候,我也感到很快樂;當你難過的時候,我比你更難過。」 (林從一,2003) 「因為當你有什麼地方不如我時,我反而會感到沮喪。」 (Pinkus, Lockwood and Schimmack,2008) 「因為每次你犯錯的時候,我還是會無可救藥地原諒你。」 (Sanderson,2001) 「因為你讓我覺得我在與你相處時,一直在成長。」 (Drigotas,Rusbult, and Wieselquist,1999) 「因為我們能看到彼此的優點。」 (Sanderson&Evans,2001) 「因為只有你知道,我在什麼時候需要人陪,又在什麼時候想一個人靜一靜。」 (Won-Doornink,1978) 這些原因,幾乎都是很難讓其他人取代的(暫且稱之為fitting reason) 因為這些理由,都是需要「這兩人」相遇,相知,相惜,才能達成 換成別人,這些理由都不再容易成立了。 那些喜歡對方的理由漸漸由『trait reason』轉變成『fitting reason』的人 ,相較於那些無法如此做的人,有更好的關係品質與交往穩定度。 而能確定關係中的自己是什麼、對方是什麼、對愛情的感覺越確定的人, 相較於那些還不清楚彼此為何而愛的人, 有較高的心理安適感(邱宗怡,2004;甘乃瑩,2004)。 總而言之,人是很容易受情境影響的(至少社會心理學家如此相信) 幾乎”EVERYTHING”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不過,改變本身不見得是不好的,更多的情況反而是對彼此有益的。 只是,隨著交往的時間越長,我們必須從彼此關係中發現更多的『fitting reason』, 而不是只在『容易被取代的trait reason』打轉。 當然這只是心理學上的部分研究,可能還是會因人而異~ -- 圖文版>> 其跟上文大致相同,只是有圖而已XD http://tinyurl.com/kmbru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234
BarryQ:給個推 :) 08/29 03:58
ACCR:好多參考文獻阿~~好厲害..XD 08/29 08:27
jackyshih200:推 08/29 11:57
pcwww:聽聽方大同和杜德偉版本的也不錯喔 08/29 13:45
Hsienming:好文阿 有深度.....M吧 08/30 10:41
toplouis:好文!! 08/30 16:43
WinnieCharng:讚 08/30 22:45
filwmiranda:杜德偉版本是這個嗎? 08/30 23:40
filwmiranda:http://www.youtube.com/watch?v=k3EVXLL1ZU8 08/30 23:40
msyang:心理系畢業生幫推..(笑) 08/31 08:19
a29878369:鳥堆 09/01 23:27
lakeson:George Benson~~~ 09/02 06:32
post01: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www.94istudy.com 06/16 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