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AT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分享原由:收到一些信,給焦慮依戀伴侶的一些回應與淺見, 覺得大家也可能遇到類似問題,所以PO在這與大家分享~ 分享內容: 「我不是告訴你如果我沒接電話,是因為我在忙嗎?為什麼妳還要奪命連環call?」 「我只是跟好久沒聚的朋友出去,你為什麼就不相信我?」 許多時候我們納悶,疑惑,甚至不解, 為什麼另一半總是不相信自己,為什麼總是擔心會失去 好像給予再多的安全感與愛,也無法填補他內心無底的懸崖 於是我們在氣頭上常說出 「如果你再這樣,我們不如還是分手吧」 「如果妳還是不能相信我,我會開始考慮是否要繼續跟妳一起走...」 殊不知,這種if...then的句子不僅是加深對方焦慮感的刀子 也是無限爭執與衝突的開始(Campbell, Simpson, Boldry, & Kashy,2005)。 當他做出這些行為,讓你幾乎快要受不了的時候,你是否曾經設想過 為什麼他甘願冒著被你責備,甚至分手的風險,一次又一次的重蹈覆轍? 真正的原因是,他無法阻止自己(can't help but)悲觀地這樣想 因為在焦慮型依戀者的世界裡,常常是以「你好,我不好」的建構方式。 於是他們時常擔憂自己會失去對方, 擔憂對方有一天是不是不在愛自己 擔憂外在的其他朋友或世界比自己有趣,拉走你的注意力 不合理的吃醋,荒謬的歸因,幾近非人性的綁住你的生活 一開始不准你和異性朋友單獨出去,後來連你與同性朋友玩得開心一點也會酸你: 「今天下午很high嘛,聚會吃到這麼晚,手機都可以不用接拉!」 她也不想活得如此辛苦,她也想脫離這樣的思維 但是過去受傷的經驗總會讓她「自然」地往負面的方向想。 難到身為她的男朋友,就該忍受這些無理的要求? 是否又有一些方法,可以「解救」這些焦慮型依戀者呢? Mikulincer 與 Shavery在2001~2007間不斷試圖找出一些方法, 幫助這些沒有安全感的人「重建」(rebuilt)安全感, 比方說利用priming(快速呈現一張圖片)的方式, 給高焦慮者看一些能賦予安全感的圖片(如聖母像) 再測量他們的依戀焦慮,結果發現,他們的焦慮感顯著下降了 因為他們內心對於安全感的需求被滿足了, 他下意識感受到不論自己多壞多糟,還是有人會這樣地愛著我(聖母XD) 所以,請在女(男)朋友家天花板貼滿慈祥的聖母像,她就再也不會call到深處無怨尤? 心理學家常做出這些哭笑不得的結果,讓人不知如何措其手足 Mikulincer(2007)的效果可能是短暫的,也有許多其他陣營反對或做出無效果的研究 不過他提供我們一個相當簡單的想法,那就是: 「正因為他缺乏安全感需要人陪伴,所以你的任務就是給他安全感, 而不是一味責備對方無法體諒你。」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焦慮依戀的人 (不確定者可與我索取簡版量表,愛情實驗室裡有填到下輩子都填不完的的量表) 那麼他真正需要的是,你無條件的正向關懷與愛(Rogers) 說白話一點,就是你愛的是他的全部,包括優點與缺點 如果你真正替他想過,那麼文首的話就可以轉變成支持的言語 「我知道妳找不到我很擔心我很焦急,我忙了一天也很想妳, 希望妳能原諒我沒有接到你的電話。」 「我想介紹我的朋友給你認識,你願不願意一起來參加我死黨的聚會?」 「昨晚我和姊妹們聊天,好想也與你分享,你願意聽我說嗎?」 在愛情裡我們覺得害怕對方離自己而去,很多時候是肇因於「缺乏參與感」 當你發現(或以為)他的人生有沒有你參與都差不多, 你便容易開始懷疑自己在他生命中的價值了 所以,附與對方參與感,是給對方安全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許多戀愛書籍都說到這裡,好讓你在闔上書的那一剎那覺得很棒很有insight 但之後和對方相處幾天之後才發現,說的果然比唱得好聽 在多次被折磨與忍受對方瘋狂支配之後,我們其實很難再有心力好聲好氣地 「無條件正向關懷」對方或者「附與對方參與感」 所以,這裡要處理的第一個問題 不是「這樣不健康的關係要如何改善?」 而是「你是否願意付出心力改善這段關係?」 你說這不是白問嗎,不想改善我傻傻的半夜在這裡看你廢話做什麼? 你真的想改善嗎? 還是你曾經考慮是否該離開這段關係? 或許你會開始猶疑,不確定自己的答案 那麼再更清楚地問兩個問題協助大家思考 現在的你, 是想要跟「他」在一起, 還是只是想要有「一個男/女朋友角色的人」愛你? 你是因為他真的有好多好棒的地方讓你覺得此生難遇 還是因為習慣於有一個人依靠,擁抱,與傾聽? 為什麼我們要交男女朋友? (順便回應前幾篇的疑問)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要滿足愛與被愛的基本需求 協助我們渡過壓力悲傷與痛苦,分享我們的喜悅 (Simpson, Rholes, Orin, & Grich, 2002) 但這個人一定要男/女朋友不可嗎?<Sharon,2009> 一定要交男/女朋友才活得好嗎? 事實上,Soons與Liefbroer(2008)曾問過這個問題 結果發現談戀愛者生活滿意度顯著高於單身者(好人的吶喊~~~) (i.e.: 已婚年輕人 > 同居年輕人 > 交往中年輕人 > 單身者 ) 真的是這樣嗎?因人而異(社心的標準答案XD)。 Rafaeli, Cranford, Green & Bolger(2008)同年卻指出, 戀愛關係其實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其他婚姻研究也一致地發現結婚其實是會讓關係滿意度下降的 Cheng<2009>曾提出一種看法,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畝田 這世界上有2種人, 一種人內心的空虛與寂寞可以被朋友家人等大眾或重要他人填滿 也就是他的心田,是對他重要的一群人都可以來種的,不談戀愛也可以好好的過 另一種人的心田,有一塊(大小不一)始終是留給他的戀人 不談戀愛的時候,他也可以活,只是,總覺得生命少了一點什麼 或者失去了一點踏實感,好像心中有一塊缺憾,一直等著被填滿 而這塊缺憾,卻不是朋友或家人可以灌溉的 而每當傷心難過寂寞失望的時候,與朋友訴說雖然可以得到一些支持與緩解 但是心裡似乎有一塊地方,始終無法被他們所治癒.... 我們之所以要進入一段關係,很大的原因是 這世界是如此的大與缺乏控制,而我們是如此的渺小無助 我們需要一個人完整地接受我們,陪伴我們一生,見證我們曾經活過<林以正,2007>。 總結一下這篇的觀點,當我們在考量是否值得再包容對方,再容忍或同理對方 協助對方走出焦慮依戀的陰影之時,我們應該優先考量的是三個問題: 「我是哪一種人?」 「我是不是非他不可?」 「他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值得我付出時間青春來改善我們的關係?」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知道,不一定,他很愛我 那麼似乎是時候給自己一點時間,想想這段時間相處的經過 自己還有多少能量推動自己前進 否則按照愛情書上「無條件」傻傻地地付出,許多時候都只是延後分手時間點而已 在情感耗竭,耐心磨損之後,換來的只是無力無助心憔悴,委屈難過不快樂 如果妳真的願意花時間協助他改變,因為他是如此的特別 如果你就是焦慮依戀的人 那麼自救與幫他的方法日後再談(雖然就我所知是少得可憐,實驗室也正在進行新方法) 不過眼前最重要的仍然是確定, 你是否願意繼續留在這段關係裡,而不只是因缺乏勇氣拖臺錢<Lin,2004>。 <註1>他她妳你的書寫只是為方便故,盡量避免性別偏好,雖然研究一致地顯示 男性較多排除型依戀(30% > 17% );女生較多焦慮型依戀(26% < 37% ,王慶福) <註2>本篇係以平均值討論之,尚須考量個別差異。 -- 大雨傾城~吳崇銘 http://www.wretch.cc/blog/hanason/1109336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45.229 ※ 編輯: filwmiranda 來自: 118.167.45.229 (09/28 04:02)
Lohan:推專業,也推林老師XD 09/28 06:34
M733:push 09/28 10:35
icywolf:看來偶是另一種人 XD 09/28 16:46
s920314huang:我需要自救方法!!! 09/28 17:10
ch19870426:看到福伯的名字,推啦~~~~ 09/28 19:20
masumi125:推 09/28 20:24
ericen:好文推一下 09/28 22:00
filwmiranda:ptt信箱滿啦,索取量表請寄[email protected] 09/29 01:46
a246811:好文 10/03 18:06
post01: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www.94istudy.com 06/16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