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EM92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究竟什麼是好電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衡量標準。有的人 希望一部好電影就是給人酒足飯飽的感覺,但是不必要留下長長久久的感動,而 可以被遺忘,隨著流行與話題的轉移而退燒。有的人則是希望一部好電影能夠讓 他魂牽夢縈,給他啟發,而不是在許多年後的某個慵懶下午的沙發上,突然在第 四台上見到熟悉的畫面,才記起「這部片曾經震撼一時」。我並不是一個經常踏 進電影院的人,因此也很難跟別人探討什麼叫作「好電影」,但是當我看到我真 心喜歡的片子時,我往往選擇最像我的方式,那就是寫一篇又臭又長的文章對它 表達我的尊敬。要說它是影評的話太沉重,因為在影片裡得到啟發的是我,因此 我只是個學生,我想這就是一篇不知該交給哪個老師的讀書心得報告吧。在向大 家介紹這部影片的同時,我也要將這篇文章獻給陪我一起觀賞它的家瑞及嘉偉。 (其實,有點懶惰的我,如果沒有家瑞的「催逼」,恐怕也不會主動把這些想法 整理成篇…) 「末代武士」的故事主軸,圍繞在一個退伍軍人納森.歐格仁上尉身上,他將西 方的科技文明及船堅砲利帶進一個他所陌生的國度,卻在他所奉命擊敗的武士精 神之中,找到了他的生命中所缺少的堅定與依靠。 這部電影一開始的時刻,從歐格仁上尉失魂落魄的登場起始。他被軍火商人吹捧 為「戰爭英雄」,實際上卻不過是被當成一塊活的廣告招牌。這樣的開頭似乎便 要人們去思索戰爭的意義及荒唐。對戰士們而言,他們的任務是為戰爭畫下休止 符,但是戰場卻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他們的舞台,習慣於恐懼和殺戮之後,再帶著 惡夢回到他們最初寄望的和平,最後卻可能像歐格仁一樣,做著卑微的工作終其 一生,而被榨取最後一點利用價值。歐格仁親眼目睹戰爭的殘忍,卻必需為了微 薄的薪資而誦讀著軍火商不實吹捧戰爭和英雄主義的廣告詞,也許是這樣的矛盾 讓他羞於繼續這樣的謊言,因此,他在喝得爛醉後透過一場脫序演出,搞砸了宣 傳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小弟,知道這把槍的威力多大嗎?它可以把你老爸的頭轟一個大洞。」 就這樣,歐格仁遭到了開除。對他而言,所謂戰士的榮耀是揮之不去的夢魘。因 為戰爭的荒謬與殘酷為他帶來了良心上的苛責,使得他必需終日藉酒澆愁。而對 戰爭目的及自我的質疑更扭曲了歐格仁心中的價值,也讓他的態度變得玩世不 恭。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當中,他受聘前往日本訓練第一批受到徵召入伍的新兵, 而介紹給他這份工作的恰好是從前在戰爭中命令他殘殺無辜的長官,貝克利上 校。貝克利將遠從日本來的大村將軍介紹給他,並說明了日本天皇正在致力於西 化,不惜重金禮聘美國的軍事專家來替他們訓練軍隊。但是面對這樣的機會,歐 格仁卻以粗野的態度及對話來表達抗議的心聲,從這些不合作的行徑,突顯出了 他與貝克利的心結,及詮釋了他對戰爭意義沒有解答的痛苦: 「我只是奉命行事,所以我並不內疚。咱們把過去忘了吧,歐格仁。」 「你付我錢,命令我殺誰我就替你殺誰,但是希望你明白,我很樂意免費殺你。」 即使厭惡戰爭,歐格仁卻選擇遠渡重洋,或者為了重新尋找自己存在的價值,或 者為了忘卻故土上的陰霾。但是歐格仁心中的痛苦仍是呈現在一幕幕晃過的酒瓶 及夢魘之中。也許在別人眼中,他是一個在艱困的戰場存活下來的英雄,但是他 其實比任何人都期盼死亡帶來的解脫,這點可以在劇中的一個片段中看出來:當 訓練未完成的軍隊被迫要提早出征時,歐格仁要求他所訓練的士兵對自己開槍, 以確認他們是否已經鍛練出在戰場上對誰都不心軟的決心。在他的心中也許明瞭 訓練不足的士兵多半射不中他,但是這一槍如果打個正著呢?歐格仁似乎心中早 在尋求這個結局,他一邊開槍催逼著那名士兵對自己開槍,一邊憤怒的斥罵著戰 場上不是你殺我就是我殺你。事實上這卻是個問句,可能在他心中也不明瞭,這 樣做的意義是為了什麼? 接下來所上演的便是整部影片的轉機,也就是一場導致歐格仁被俘的敗仗。歐格 仁所訓練的軍隊被迫提早出征,對付當初大村所期望他們剿滅的一支「叛軍」─ ─也就是天皇的老師.勝元所率領的一群精兵,也是歐格仁一直無法深入了解 的,神秘的「侍」。由歐格仁領軍的火槍隊雖然擁有精良的槍支,卻都是倉促成 軍的貧農,在這幕戲裡,勝元所率領的武士們自森林的迷霧中衝出,在夜色之中 並沒有千軍萬馬的震撼,但那種無所畏懼的氣勢,以及神秘,完全展現了武士的 剛強與淒美,也完全的壓倒了「這部影片刻意安排的烏合之眾」,使得歐格仁的 軍隊慘敗。事實上,歐格仁精湛的射擊技術,也讓對方付出了不輕的代價,許多 名武士中槍落馬的過程中,其實已經隱含了這場戰爭的真實勝敗──如果這支部 隊不是倉促成軍的話,文明科技所帶來的砲火,早已註定要改寫武士們的命運。 歐格仁與勝元的相遇,以及勝元在一場激戰之後決定留下歐格仁的理由,電影之 中並沒有以台詞交待清楚,而顯得耐人尋味。甚至在劇中透過了反詰的方式提 問,而將這個問題又丟給了觀眾去想: 「你到底要什麼?」 「那你自己到底又想要什麼?」 勝元說,他留下歐格仁的理由是想要了解他的敵人,也許在他的想法中,倚仗槍 砲之利的現代步兵不過是被訓練來操縱槍械的智慧型機器,卻缺乏身為戰士所應 具備的堅忍。這個意象在歐格仁被俘虜的那場戰役之中得到了相當的印證與詮 釋。對勝元來說,他認為他所對付的並不是戰士,而是槍枝。但他卻在歐格仁的 頑抗之中,意外的見到了戰士的傲骨與風采。也許最初的時刻,為了滿足他的那 種好奇,勝元決定要俘虜歐格仁,並且安排自己的妹妹多香照顧他。 之後,勝元引導歐格仁去接觸武士道,其實這個過程並不刻意,因為武士道就存 在他們村子的每一個角落,存在他們的生活方式之中,歐格仁相當訝異於那種認 真與執著,劇中以獨白的方式和未知的立場去質疑了武士道的表象。一開始歐格 仁並沒有辦法理解,其中卻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 「我從十七歲離家以來就沒有在同一個地方待過這麼久。在這裡,我居然第一回 可以安然入睡。」 或許是因為勝元感受出歐格仁的外在及精神上已經有了武士的雛型,但是他的心 底卻充滿了猶疑和恐懼。因此勝元以他的大將之風去接納了這個敵人,甚至引導 他走出自己的迷惘。一開始可能只是為了所謂的「了解」,到了後來那種好奇卻 發展為互相珍惜的友情。甚至村中的人們也都接納了這個「敵人」成為他們的友 伴。就連歐格仁本身也迷惑了,在他最初所被灌輸的印象裡,勝元不過是一支叛 軍,就如同他當初受邀而來的原因一般,所謂的「武士」在接受了新文明的日本 人眼中,不過是一群過了氣的,驍勇善戰的蠻族,因此大村才會選擇曾經與印地 安人對陣過的歐格仁來殲滅他們。當歐格仁目睹勝元斬落敗將的首級之際,一時 間也以為那就像印地安人剝頭皮般的野蠻。但在這個互相熟悉的過程裡,了解彼 此的價值觀,到產生了默契與認同,歐格仁不但融入了他們的生活之中,甚至與 村民一同對抗大村派來暗殺勝元的忍者。 這段緣份的終結,原本就在積雪融化的春天,天皇允諾勝元進京的時刻。勝元決 定順便送他的朋友回到東京。在此我們可以看見這部影片詮釋歷史的方式,與我 們所認知中的落差。明治維新始終是使日本躋身世界強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 在劇中的明治天皇卻顯然是一個被架空的元首。革新的夢想,也變成了爭權奪利 的臣子們冠冕堂皇的藉口,用來鞏固自己的利益,大村便是一個代表性的人物。 這部片子的衝突背景便是建構在這段政治鬥爭之上,勝元代表了一個忠臣的典 範,一心一意希望天皇能夠獨立堅強,為天下蒼生著想,並且想要為天皇肅清這 些以西化為名卻行自肥之實的弄臣,卻因此背負叛軍的污名而受到整肅。這個橋 段中很鮮明的可以見到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及衝突,冷酷而勢利的文明審判著赤膽 忠心的老臣。勢單力薄的勝元回到東京,加以天皇不敢與架空他的龐大勢力作 對,而默認這場私鬥在他眼前延續,使得勝元如羊入虎口般的,馬上陷入岌岌可 危的態勢。 而歐格仁隱約知道了局勢的窘迫,及藏在兩個對立陣營背後的真相,使得他不願 意再幫忙大村和貝克利,但是對於勝元的窘境卻又愛莫能助,似乎只能一走了 之。重新去面對過往所熟悉,但又帶了些厭惡的一切,歐格仁原本又想回到藉酒 澆愁的日子,但是當他聽聞了「大村不會讓勝元活過今晚」這樣的消息時,卻毅 然決然的放下酒杯,決定去拯救他的朋友,甚至是和那個絕對沒有勝算的陣營同 進退。在京城裡殺出重圍之後,歐格仁和勝元重新回到了他們的村子。然而,短 暫的再會卻是永別的前奏。在出征的前夕,這部影片中的感情戲可以說在這個片 段達到高潮。在歐格仁剛被俘虜的時刻,奉了勝元的命令照顧他的多香是恨他 的。因為多香的丈夫廣太郎死在歐格仁的手中。因此她曾經跟勝元抱怨道: 「與其讓我忍受這種恥辱,不如讓我自殺!」 「廣太郎要殺他(歐格仁),所以那是他的命。廣太郎死得很光榮。」 勝元簡短的答覆中道盡了武士道中看待死亡的超然,甚至是崇敬。但是看在一般 人們的眼中卻是無情,就如同許多人們無法認同武士們切腹自盡的執著一般。甚 至連這場即將發生卻註定失敗的決戰也一樣。究竟什麼值得人們義無反顧?什麼 東西能夠比生命更重要?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就如同對勝元來說, 這場決戰所要守護的是他的信念,但是那股信念卻不存在生長在不同文化背景的 歐格仁心中。甚至在這場紛爭裡,他不過是個過客,所以勝元也曾力勸歐格仁不 需要和他們同進退。 「為什麼要上戰場?」 「因為他們要奪走我所愛的一切,所以我要戰鬥。」 歐格仁說到這裡的時候,健太(多香的大兒子)氣得流著淚跑走了。 「那孩子還太小,不能理解武士道,他想念他的父親。」 「我殺了他的父親,所以他在恨我。」 「不是。因為他在害怕他會失去你。」 我一直覺得這部影片最感人的是這段對白,雖然在劇情上這是一個諷刺的安排, 因為殘酷的戰爭,兩個沒有仇恨的人相互交鋒,然後製造了一個破碎的家庭。然 而在相處的過程中,廣太郎一家人反而都明白了歐格仁的善良,也能夠接受自己 的親人是喪生在一場戰爭之中,而不是死在手刃他的那個人手下。所以,歐格仁 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取代了廣太郎,而扮演了丈夫和父親的角色。但在情感的詮釋 上,這卻不是一種搶奪,而是補償。最後,他穿上了廣太郎的那副朱紅色鎧甲, 迎向了最後的,不可能的挑戰。 最後的決戰之中,歐格仁利用他的智謀,以及他對自己原本陣營的透徹了解,幫 助勝元擊退了第一波的攻勢。然而最後全軍覆沒的武士軍團證明了武士刀在槍砲 的挑戰之下,依舊只是一個註定被淘汰在時代洪流之中的舊世代文物。沒有任何 寫實電影能夠心安理得的將螳臂擋車的事實扭曲成一個不可能的大逆轉,所以要 說如此必然卻壯烈的結局之中,還存在著什麼未盡合理之處的話,恐怕就剩歐格 仁「為了劇情需要」而在槍林彈雨中活了下來這件事吧。但是,若將最後的一場 戰役看作勝元的死諫的話,則這部片的結局是令人欣慰的。因為勝元期盼天皇能 夠在追求革新的迷思中醒悟。最後一幕,大村和歐格仁在天皇的面前爭辯起來: 「陛下!請不要聽他一派胡言,他是您的敵人!」 「陛下,如果您認為我是您的敵人,只要您下令,我願意自殺。」 歐格仁出人意表的話,以及眸中流露出的堅定,將勝元的遺志隨著武士刀一起交 還給明治天皇。而揚善懲惡的結局,便是明治天皇的感言,也是這部影片的結語: 武士的時代的確在革新的歷程之中便已宣告終結,但是武士道精神卻是一個他們 不該忘卻與揚棄的傳統。天皇決定拒絕大村片面希望簽訂的軍火供應契約,並且 沒收他的財產充公。大村面對天皇這般的裁決,暴躁的說道: 「陛下,您這麼做簡直太侮辱我了!」 「如果你覺得羞恥的話,就用這把刀切腹吧!」 最後大村當然沒有切腹的勇氣,而羞憤的退下了,一味追求西化,或者說利用西 化的藉口鞏固自身利益的他,以及反而在傳統武士道精神中追尋到心靈寄託的歐 格仁,形成了漂亮而鮮明的對比,而為故事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我始終認為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在這部片中所傳達出的訊息,不光是指堅忍、 專一、甚至是人們所不能理解的切腹行為。那往往是人們對武士道的既有印象, 就連在觀賞這部影片之前,我也一直以為它所企圖傳達的內涵是這些東西。事實 上,我覺得武士道精神對主角的真正影響,是一種內在的平靜與寧適。就如同影 片落幕前,歐格仁再度回到了那個小村落,及他心愛的人身邊,最後一段旁白說 道: 「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有人說他傷重而亡,有人說他回到了美國。重要的是, 他終於找到了內心的平靜。」 正是當這種平靜成為了一個武士心中的強大後盾之際,所有的堅忍、忠誠、專注 及勇敢才能構築在其上,繼而去鍛鍊強悍的武技來實踐他們所信奉與追求的理 念。因此,這部片可以詮釋為一個西方戰士因為接觸了日本武士道,而在他的生 命中綻放出不可思議的華彩,但是更深一層的意義應該是他在追求心靈上的救贖 的過程。 我一直深深認同這部片子的原因,應該是因為我本身是個煩惱很多的人吧!我喜 歡去深思劇中人掙脫苦惱的過程。整部影片帶著淡淡的哀傷氣氛,就如同它的配 樂之中,彷彿聽得出牽掛交雜著悲壯的意象,既綿長又淒美。因為它是一個凋零 的故事,但在感傷之中卻又帶著堅定及希望,因此在我的眼裡他是一齣能夠撩人 反思卻又不流於「為結局感到哀傷失落」的「不完全悲劇」。 而對於角色的刻畫之上,歐格仁一開始所表露的玩世不恭及黑色幽默給人酷勁十 足的印象(或者說阿湯哥實在太帥了),但是在了解他的背負與煩惱之際卻又會 讓人產生同情與好奇的感覺,而被他內心世界的錯綜與掙扎深深吸引。而在他的 人生開始轉變之際,又會意外發現這個角色存在著相當「可愛」的一面,諸如會 逗小孩子開心,或者偷偷穿著和服模仿拔刀術的行徑,亦或以一個大人的身份「牙 牙學語」的逗趣片段…這個角色的魅力在於他內心中的溫暖被引發出來的過程, 這些片段被巧妙的安排在他融入這個陌生文化的每一件瑣事裡,譬如有一幕他要 幫忙多香做家事,而遭到了婉謝,他卻還是堅持的完成了他的幫助: 「不用了,我自己搬得動,日本男人是不做家事的。」 「我不是日本人。」 對於歐格仁來講,這個充斥著傳統日本文化的村落也似乎存在著一股他無法理解 的紀律,在維繫所有的平衡,也許我們可以從其中洞悉到許多的傳統美德,不管 我們是不是能夠理解與認同(諸如男尊女卑、長幼有序之類的倫理關係),但是 他在入境隨俗之外,又相當懂得去利用自己身份的差異去堅持他的善良,這便是 我感到這個角色塑造得最成功的地方。 再談到表達的方式,我喜歡這部影片中大量運用獨白的表現手法。如果將它換成 一部小說的話,應該是以第一人稱寫成的。雖然我從前並不喜歡第一人稱的小 說,因為透過主角去感受到的世界經常流於主觀,而顯得蔽於一端。但是,如果 用這樣的手法去表現一個腦子總是動個不停的主角時,卻是相當合適且漂亮的! 就如同卡繆的《異鄉人》,故事的重心其實在於主角的內心世界。唯有透過這些 獨白,你才能深入的去了解這個角色,舉例來說,歐格仁在遠渡重洋的那一幕, 說了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話:「一望無際的汪洋令人心安。」 我聽說過許多長期遠洋的人,都是無法忍受這種景色帶給他們的枯燥,以及徬 徨,不知何時才能著陸,或者不知何時會被喜怒無常的巨浪所吞沒。但是歐格仁 觀望著海景的寂寞神情,卻似乎訴說了他心底的跌宕起伏,始終無法平復的傷 痛,反而要藉著汪洋的單調來忘卻,他似乎期待著自己心底能夠像眼前一般,只 有一片蔚藍。 因此,這部影片的高妙之處,便在於他的詮釋手法讓人感到「不難懂」,但是又 不允許觀眾懶惰到不動腦筋,有許多的片段,或是劇中人的行徑為什麼會這樣表 現,都成了留給觀眾們的功課,也不一定存在標準答案。除了發人深省的內心戲 外,「末代武士」在戰鬥的場景上也表現得毫不含糊,生離死別的悲壯、千軍萬 馬的震撼、或者單打獨鬥的緊湊,都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這部片子令 人激賞之處便是一種無微不至的用心及高品質,不需要透過大手筆的電腦特效, 也不需要用大爆炸的聲光效果來撼動人心,在觀眾們的胃口早已被那些要素慣壞 的當代,這真的是一部四兩撥千斤的鉅作。 最後論及我們的現實世界及這部影片的交集,也就是這部片子帶給我的啟示。我 想這部影片的背景正好在一個新舊世代的交替點,因此劇中的角色是直接的面對 革新的迷惘與衝突。相對的,我們早已活在新的時代之中,而將我們既有的生活 方式及便利視為理所當然。文明帶給我們多采多姿的大千世界,人們早已捨不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希望一天能當兩天用,而去抓住更多自己想要的幸福。 但是這世界的繁華不就是我們不安的來由嗎?為什麼我們必需學習去扮演決策 者?正是因為我們周圍充滿了眼花繚亂的選擇,甚至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因 此變得怯懦,或是貪婪。有道是「無欲則剛」,縱使「無欲」是一個不可能也不 必要的境界,我們更是因為企圖去滿足我們的需要,才能夠推動世界的進步。武 士道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在過去的世代之中,他們所追尋的可能是一個絕對的目 標,或者不容質疑的信條,就跟宗教一樣不理性。然而,以人們的脆弱,卻又不 可能只靠著理性活在功利的世間,因此面對著失落、傷心與迷惘的時刻,人們反 而又會回過頭來仰賴一點點的絕對。想要一點點的公設,讓變化萬千的世界不要 那麼地無所適從。武士所展現的力與美縱使讓人神往不已,但他們最令我感到欽 羡的正是能夠坦率、平靜而堅定的追求他們自己所寄望的東西。引用在我們的人 生之中,或許我們不需要去追求一個絕對的目標,但是能夠堅守一個絕對的態 度,而沒有猶疑和焦慮的話,我們就能心安理得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生活到一 個更美好的境地,謹以「末代武士」宣傳海報上的一段話為這篇文章做個總結吧, 武士道的信條之中,我一直最喜歡解釋「誠」的這一段,那也是我用來期許自己 去努力的目標: When a samurai has said he will perform an action, it is as good as done. Nothing will stop him from completing what he has said he will do. He does not have to "give his word." He does not have to "promise." The action of speaking alone has set the act of doing in motion. -- 血之八月 http://home.pchome.com.tw/art/cybaster22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18.245 ※ 編輯: CYBASTER 來自: 210.85.18.245 (01/28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