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EM92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看得見海的街道 這是一首音樂的曲名 如果哼出旋律 大家大概都會對它耳熟能詳 因為它是宮崎駿動畫"魔女宅急便"的配樂 在我的印象中 雖然大家相聚的時光不少 但我們幾乎沒有正式的班遊 如果以地方夠不夠遠來衡量的話 如果共患難的日子之中沒有一點共享樂的事績 似乎也稱不上是完美 其實地方並不是重點 伴遊的人和快樂的心境 才能成為記憶中的永恆 就如同到現在為止 我在研究所裡印象最深的一次出遊 是八斗子的那回seminar 基隆廟口還下著鳥雨 若要算作是玩應該有點克難 但廟口小吃的記憶卻比大飯店中的謝師宴還鮮明 嚴肅的前言說完 進入正題 今天我們湊齊了四個人一台車 早上把相機掛到脖子上朝著研究室出發 為了增加遠足的快樂氣氛 紫瑩還建議去全家買些零食再上路 只是第一站深坑實在是太近了 好像沒有遠足坐遊覽車打電動聊天的感覺 一會兒功夫就到了 十點四十五 吃午餐還早了一點 但是那條老街也並不長 藝品店逛一逛 硬是凹掉一小時 也許台灣的老街都長一個樣子 我覺得有種來到九份的錯覺 值得提的只有一間私人博物館 據說是"駐館設計師"所開發的一種精美紀念品 是隻含著小杵子的木青蛙 我一直不知道那杵是幹嘛用的 只見老闆娘把它從青蛙的嘴裡抽出來 往牠的背上一刮 居然就發出了很擬真的蛙叫聲 於是紫瑩買了一對(還有公母之分 真是巧奪天工) 我在這沒砸什麼錢 只在藝品店買了三隻小陶狗 事實上我覺得那應該是我們下一站的特產 因為我們臨時決議飯後以鶯歌取代十分瀑布的行程 中午我們找了一間餐廳 反正是要能夠吃到豆腐的店 這家店之所以吸引了我們 是因為它的主菜打著"宋楚魚" "水扁羹" "連戰豆腐"什麼的 進到裡頭 我才發現這家餐館真是別有洞天 第一是它收集了不少民俗文物 茶藝館才見得到的簑衣 日本面具 公地放領時代的補償用股票(還真的成了壁紙) 最重要的是一堆代表了台灣70年代的電影海報 其中我只認得小時候看過的肥龍過江 不過 這間餐館給我很特殊的感覺 因為它讓我想起我的外公 常常有人說我是外公的隔代遺傳 因為他喜歡吟詩作對 畫國畫 也練過拳 雖然才華洋溢卻沉穩內斂 但是因為時代的悲哀 他只能認份作個廚師 只是當初外公開的食堂成為街坊間最有口碑特色的一間店 是因為牆上看得到他的墨寶 連記帳的黑版也寫著他喜歡的對聯 我們這時來到的這間店 不但牆上有著千奇百怪的收藏 也釘上了老闆的一些批註 可以看得出老闆是個很有雅興的人 飯後 我們走出了老街 與街口的兩棵大樹合影留念 還買了兩串烤豆腐補足那頓飯的份量 接著就是我們的第二站了 原本昨天下午和家瑞研究過的路線 該是延著山路走到十分瀑布 參觀完後才再延著一條羊腸小徑切到北海岸 但是眾人討論著反而優先採用了下雨時的腹案 決定前往鶯歌 於是繞回頭走高速公路 相當於從台北的東南部移駕到西南部 聽過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嗎 前往鶯歌時 紫瑩的家 樹林 就在隔壁一站 而且先經過了家瑞的新店 原來玩樂也可以三過家門而不入的 但對我來講 這種感覺可以說有點奇特 記得從前在世正實習時 有次出外勤參加研討會 午飯居然回到台大附近吃 然後下午又趕回南港 傍晚再從南港坐車回家 當時覺得不知台北是小還是大 因為車程不短 卻能在一天內在熟悉的地方經過好幾次 總之 我們到了第二站時 帶賽的事發生了 鶯歌本來是我們的雨天腹案 我們將它提升為第一順位 想不到可惡的陶瓷博物館還如此不識抬舉 本.日.公.休 因此 我們只好朝著今日的第二條老街前進 在路上 我發現這還真是個有特色的小鎮 連條圳溝都用陶瓷把小橋點綴得漂漂亮亮 只是有間賣特產的讓我覺得很帶賽 我承認揀骨的罐子也是用陶瓷做得啦 可是那種東西作得再漂亮拿出來展售還是讓人覺得心裡發毛吧 我說 深坑老街讓我想起九份的山腰 可是鶯歌老街卻讓我想到台中的國際街步行區 大概是鋪面的緣故吧 還有那些手工藝作坊 亂高級的 我記得國際街也有幾家這般陳設的茶藝館 不過我開始發現一件事 那就是 原來台北所有老街藝品店的貨是被商家寡佔的 我在深坑買的陶瓷狗 看起來就是鶯歌才該有的東西 結果鶯歌果然有一模一樣的 幸好沒有被貴 甚至 紫瑩在深坑小博物館所帶的一對木蛙 在這也有完全一樣的 我們才發現那老闆娘呼嚨我們說那是特產 鶯歌老街再怎麼逛 還是一個小時 當我們回到車上時 只是下午兩點半的事 這未免太掃興了 因為我們的關鍵一站也必須為了我們的路線修正 所謂"北海岸"的定義是相當廣闊的 八斗子公園或金山都算在內 但原本從深坑旁的山路切出去 我們才能在當天來回的前提下趕上那些景點 這個時機實在算是不早不晚 我們一邊吃起了出發前買的零食一邊討論起了這個議題 但這時刻覺得格外幸福 因為走了兩條老街 腳已經有點痠楚之外 外頭也下起了小雨 坐在車裡吹冷氣吃零食 成了至高無上的幸福 改編一句好久以前的廣告詞:家瑞開車好神氣! 總之 已經有兩個景點具備"山色"的特質 最後一個漂亮的收尾 該要是海了吧 在這個前提不被催毀 以及乃文覬覦海鮮大餐的美夢不至於幻滅的前提下 我們做出了一個最折衷的決定:去淡水吧!迎戰本日的第三條老街 車行上路 在高速公路上我實在擋不住那種舒服而跌入夢鄉 坐遊覽車 吃零食打瞌睡 才是遠足之王道 其實這對辛苦開車的司機是不太公平的 而且沒人陪司機聊天也是危險的 因為家瑞已經要求我幫他取出預藏的"抗周公劑" 也就是超涼口香糖 反正 當我再度甦醒之際 辛苦的家瑞已經二過家門而不入了 因為他正在介紹著我們右手邊的新店高中 以及有點聳的新店小碧潭站 我不知這之間我是不是又短暫昏睡 因為我記得我醒來的時刻一眼就認出左手邊的堤防是環河南路 然後我們穿過西門町最亂的一個地區 在民權西路右轉 甚至就這麼經過了我們辦謝師宴的地方 但是又融入了都市的車陣中 而且還是每天熟悉的車水馬龍 好像並不符合我們今天來踏青的初衷 總之 我們尻了兩圈 轉進熟悉的承德路 再接到大度路 一路上愉快的聊天 台北真是幅員遼闊 先前我們從東南端殺到西南端 約耗時半點鐘 而這回再殺到西北端 足足花了一個多小時 四點多 天色已泛黃 當然陷入市區車陣也是一大原因 可淡水老街車位一位難求 最後我們在紫瑩的引導下 爬上一條很陡的山路 在所謂的"阿給街"下錨 (我真的懷疑 那種斜度手煞車夠不夠 可能該下個錨防止車子滑落) 然後一路往下走 剛下山便會到達老街的盡頭 中途還上了一個罕見的鄰里公廁(以前都是眷村才見得到這種公共設施) 門口還有兩個台客在哈啦 接著 雖然腳已經快斷了 而且映入眼簾的又是和前兩條老街重複的藝品們 但是不知為何 我的心情開始開闊了起來 心中哼起了那條"看得見海的街道" 我來淡水已經不知道幾回了 幾乎全是初夏剛放暑假的回憶 但並不是每次都那麼的開心 有時候 不知未來何去何從 看著大海就會覺得茫然 也有時候 還在傷心的時間點被拉到這兒散心 雖說不至於想跳海 卻覺得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就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說"烏睹其為快也哉!" 或者像七夜怪談的名句"一直休蒙..勃空會來..." (方言,翻譯過來是"一直泡在海邊玩水,會有妖怪出現") 但是今天 我覺得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 迎著海風 我伸了好幾個懶腰 也可惜今天是陰天 因為台北日落淡水第一 我卻只真正看過一回 沿街的藝品店裡 我不死心的找著一個暹邏貓吊飾 那是去年庭芳秀給我看的 真是超可愛 她說是在淡水老街買的 但手工藝品的流動率實在太高 一年前的貨並不好找 於是最後也只好算了 最後一站 我們去拿車 因為老街和漁人碼頭有一段距離 我記得去年我爸有回帶全家來吃海鮮 他看了地址以為店在老街 最後我們"走"到了漁人碼頭 我只記得走得真的快翻臉了 總之拿了車繞了個彎 翻過一個山頭下山 我才發現這座山並不陌生 因為以前經過那條路都只看到路牌往山上指著"真理大學" 今天頭一回見到躲在山中的真理大學 才發現也是棟不錯的建築 殺下山後我們蠻快就到了漁人碼頭 把車停進去 再出來晚飯 此帶的海鮮餐廳其實也不多選擇 就只有中高價位和高價位的而已 但是殺到此地再惋惜荷包 絕對是無法盡興而歸 因此選海鮮時 除了平價的活跳白蝦和海瓜子外 我還有著兩點堅持 第一是螃蟹 我們選了兩隻色彩斑闌的花蟹 第二是沙西米 活跳跳的紅甘一條 頭尾海能做味噌湯 在此地 其實吃海鮮的一大樂趣在於選菜 現選現秤現殺 如果你是行家而且夠挑剔的話 你還有權把每隻螃蟹都拿起來端詳把玩 我還聽說過畏縮在角落不會挑釁幹架的便算不上生猛 這般的有趣說詞 所以如果有被隔離關禁閉的龍蝦必是上上之選 原來人怕出名豬怕肥 海鮮則怕逞勇鬥狠 愜意的坐在桌旁 看著華燈初上 我相信淡水最浪漫的夜晚莫過於此 我們還很堅持 買了這麼貴的生猛海鮮 上桌後一定要拍照留念才能下肚 然而第一道上的就是川燙白蝦 沒兩下大家的手就已經剝得又腥又膩了 自從我從美食節目上學到怎麼很完整的撬開蝦頭後 便喜歡從蝦頭的飽滿度來替蝦的品質評分 總之這道菜沒話說 生魚片則很有咬勁 不用驗明正身也可證明是活殺的 (去年我爸帶家裡吃海鮮時 我們叫了一條"生龍蝦" 為了證明他沒有偷調包 餐廳在行刑前會將龍蝦帶到你面前確認一次 成為拼盤端上來時 頭雖然已經朝天 觸角還動個不停 要等你拼盤吃了一輪 侍者才會前來將頭殼收去煮湯) 雖然端上來很大一盤 下面其實墊了很多冰塊充數 但吃起來還真的很大一盤 因為不會有人吃得意猶未盡 而花蟹應該是本日的重頭戲 因為是本攤最貴的料理 我沒記錯的話今天的菜每道都是平均在一斤150到250間的價格 只有花蟹一斤要價高達450 不過不知是不是啃起來麻煩 大家進攻並不若想像中積極 結果便宜了胃口最大的在下我 茶足飯飽後(沒喝酒 以茶代之) 最後一站便是到漁人碼頭散步 今天的情人橋是綠色的 只有入夜時才會在上頭打光 藍色公路的快艇上仍是夜夜牲歌 我說牲歌 因為唱得並不好聽 而且 此時的海只剩下了聲音和氣味 已不見波光瀲灩 但沒有下雨已是萬幸中的萬幸 海風還是吹得好舒服 心曠神怡的感覺就該如此 賦歸時為八點乎? 寫到這裡 不能免俗要來段感言 但我並不想把它寫得如同是告別的最後一次出遊 甚至我的心底很期待下一次可以在不久之後 我突然覺得有點可惜 在我們相處的兩年中 這般氣氛的點綴卻並不多 出遊流會乃兵家常事之外 也許我們並沒有想像到行程可以這般的簡單卻快樂 地點不過是我們熟悉的週遭 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找個陌生地點看看有別於台北的星空 洗個溫泉過個夜之類的 但是 一切因為陪伴在身邊的是我所熟悉的大家 而有了意義 我們缺的不正是一起享受悠閒的經歷嗎? 這篇又臭又長的一日遊文章 但願能為下一回催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18.12 ※ 編輯: CYBASTER 來自: 210.85.18.12 (06/30 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