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S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CSI效應 陪審團拿劇情當鑑識標準 > 中時電子報╱陳文和/綜合報導 2010-04-25 01:59 中國時報【陳文和/綜合報導】 虛構的劇情也影響真實的司法運作,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指出,鋪陳鑑識科學家偵 辦罪案情節的電視劇,正對司法實務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近年來《CSI犯罪現場》等 影集在全球爆紅,影響許多民眾的認知,甚至使犯罪學新增了「CSI效應」(CSI effect)這個時髦詞彙。 美國犯罪學家羅帛思女士於二○○八年對該效應下了這樣的定義:「陪審團對證據鑑識科 學與調查技術抱持不切實際的期待,且對鑑識科學的興趣與日俱增。」 聚焦鑑識科學 影響司法體系 美國密蘇里中央大學刑事司法學者杜爾諾深入研究發現,這種聚焦於鑑識科學的電視影集 ,對美國司法體系的影響既複雜又深遠。 杜爾諾發表在《國際鑑識科學》期刊的報告指出,「CSI效應」最顯著的徵候就在於: 陪審團自認為充分瞭解電視呈現的鑑識科學,但實則不然。實例顯示,拜電視之賜,陪審 團知道DNA鑑定有何效用,但卻不清楚它在何種適切場合才派得上用場,比如,若被告 坦承到過犯罪現場,鑑識被告沾血的衣物並無助於確證被告是否有罪,因此不需驗血跡的 DNA。 罪犯從中學習 如何湮滅罪證 讓陪審團實事求是的重責大任落在律師與法官的肩上。羅帛思研究發現,六二%的辯護律 師與六九%的法官認為,陪審團對證據鑑識的期許脫離現實。而為確認陪審團不會套用電 視的標準來判斷呈堂的科學證據,挑選陪審團員已較以往曠日費時。 不只一般民眾,罪犯當然也會看電視,而且跡證顯示,犯罪行為正隨之改頭換面,例如, 罪犯從電視劇情得知,漂白水可以摧毀DNA,將來利用漂白水毀屍滅跡的謀殺案恐層出 不窮。 不論如何,CSI效應還是有正面意義,比如,維吉尼亞州一件謀殺案的陪審團就問法官 ,犯罪現場遺留的菸蒂有否做過DNA鑑識,結果發現雖然有鑑定,但被告律師卻沒有把 鑑識結果列為證據,而補列這項證據後發現,並不符合被告的DNA,被告最後無罪獲釋 。 對證據確鑿度要求 超越科學 研究人員並不怪罪電視劇造成前述種種現象,畢竟製作影集的人從不曾宣稱劇情千真萬確 。事實上,鑑識科學家通常不會像劇中人那樣拿著槍追捕罪犯,而DNA鑑識結果也只能 計算相符合的或然率,並不像劇集中那樣百分之百確定。不難理解人們會嚮往影集中為無 辜者洗刷冤曲、將壞蛋繩之以法的聰明角色,但現實終究常常事與願違。 英國數一數二的病理學家奈特,日前在南威爾斯格拉摩根大學鑑識科學新培訓中心啟用時 表示,現在的陪審團受電視劇虛構故事的影響,對確鑿證據吹毛求疵的程度,已經超越鑑 識科學所能勝任。 新聞網址: http://n.yam.com/chinatimes/international/201004/20100425872977.html ------------------------ 所以 「CSI效應」(CSI effect) 是新字彙囉? 那 『咚嘟咧』 呢 ? ------------------------ -- 我愛老葛   小葛愛我 我愛企鵝 寵物愛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6.139.63
RoxanneLi:陳文和很混喔 這篇不知道多久以前就出來了 04/25 20:19
empty999:是喔?! 我剛剛瀏覽新聞看到的耶! 04/25 20:21
empty999:不過類似的內文 我好像有看過說... 04/25 20:26
Eunoia:CSI effect是這禮拜經濟學人的新文章 04/25 21:13
malisse74:http://tinyurl.com/3yvljot 是幾天前的文章 04/25 23:33
malisse74:不過說真的 我四周的美國人朋友都很不想當陪審員 04/25 23:35
malisse74:而且很多案件只是民事官司 完全用不到鑑識科學 04/25 23:36
wayne78117:咚嘟咧~~ 04/26 00:24
lovelyu:如果電視劇都要符合現實或歷史~那就沒什麼好拍的了 04/26 01:08
leepingyo:當然陪審團得放下一切手邊的事情 造成極大的不便和損失 04/26 01:25
tonylin:兩三年前就有在說類似的事情 所以會覺得怎麼op了 XD 04/26 06:40
AndrewHuang:陪審團要求有CSI等級的鑑識....還有咚嘟咧等級的警察 04/27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