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hina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 啟程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html 宗祠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10.html 大宅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21.html 水圳、水口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22.html 烤菸小作坊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6000.html 2010.06 走在培田的青石小道上,我頻頻回頭。 嘩啦啦的流水聲、保存完好的祠堂和民居、精細巧妙的石雕木刻,變化萬千的卵 石圖樣----我應該在這裡住上幾天幾夜。晨起,在村子裡轉悠,找個地方坐著發 呆。隨著陽光推移,再換個地方打個盹、繼續發呆。可是為什麼,今天的我竟然 只留了兩個小時給培田。即使加快步伐、睜大眼睛,手中的相機也喀擦、喀擦、 喀擦,不曾停歇,但是我還是覺得不夠,遠遠不夠。 從長汀到培田,要到汽車東客站搭開往連城方向的中巴到文坊。一天八班車: 7:05、7:50、9:40、10:50、12:40、14:00、15:10、16:00。長汀到文坊票價,13元。 本來我打算搭9:40的車,卻沒料想到9:30抵達東客站時,9:40跟10:50的車票 全賣完了。遲疑了一下,還是買了12:40的車票,抵達文坊時已經是下午1:40。 等麵的、再進培田,真正開始逛的時候已超過兩點一刻。 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會到車站外,攔截開出汽車站的中巴。汽車站販售的車 票是有限額,只售坐票,不售站票,不能超載。但通常這種鄉村巴士一出了汽車 站就像脫韁了的野馬,沿路攬客,能塞多少人就塞多少人。 (文坊路口,距離培田7公里) 文坊路口搭了一座牌坊,還有一面很大的培田古民居廣告看板。路旁有加油站跟 一間小雜貨店,站在雜貨店前等待開往培田的麵的(小麵包車),4元。在文坊 到培田這條路上最熱鬧的地方是宣和,在這裡看到很多開進去的中巴都是到宣和 的,從宣和到培田還有3公里。 等了二十分鐘,終於等到小麵的。 麵的師傅是培田人。本來我請他在村口遊客中心兼售票處放我下來,但是他說直 接載我進去就好。我擔心沒買票不能進民居裡參觀,他說不用票,每間屋子走進 去,隨便你逛。同車的大嬸也笑著附和他的說法,我也就不堅持了。 培田村口售票處。我去的時候門票20元,隔月調整至50元。 (敦朴堂) 和拜訪過的很多古村落相較,培田古民居的雕刻保存得很好,但是在建築牆面上 還是可以看到寫得歪歪斜斜的各個時期的標語。敦朴堂門樓兩側寫著的是「奮發 圖強」和「自力更生」。 (雕刻精美的工房門樓) (容膝居) 一間小小的鎖頭屋,一堂一天井,正面三間,前方左右兩廂廊。 這裡是培田的婦女學堂,嘉慶年間設立,經長汀縣督學親自批准並註冊。大姑娘 小媳婦聚集在這裡學習大家族的族規禮儀、生活知識和女紅技藝。李秋香在「閩 西客家古村落-培田村」一書中訪問曾在容膝居上過學的八十多歲老人羅蘭芬, 她嫁來培田後進入容膝居學習。當時學堂的老師是本村一位三十多歲的寡婦,每 天下午授課兩個小時,教學內容包括寫字、算術、記帳等。 現在的容膝居牆面上貼著家訓十六則: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序長幼、別男 女、睦宗族、謹婚姻、慎喪葬、勉讀書、勤生業、崇節儉、戒淫行、戒匪僻、戒 刻薄、戒貪饕、戒爭訟。另有家法十則、族規十條,用的是簡體字不清楚這是何 年何月訂下的規矩? 容膝居的照壁上依稀可見「可談風月」四個大字。有人因此說,這裡是培田女性 討論生兒育女、談情說性的地方。其實風月無邊,在這個女人專屬的一方小天地 內,談什麼不可以呢。 走村培田(二):宗祠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10.html 小路的盡頭是一扇孤伶伶的門樓,門前豎著一根進士桅杆,門後只是一片空地。 仔細看那塊空地,地上用卵石排著美麗的圖案,這是都閫府,村前牌坊的主人、 培田官階最高的四品藍翎侍衛吳拔禎府第。據說這曾是培田建築最美的一棟大 宅,可惜毀於1994年的一場大火。 穿過都閫府的殘壁,見到小巧的容菴公祠,再過去就是培田吳氏總祠-衍慶堂。 衍慶堂最早為住屋,後來才成為培田吳氏總祠,供奉六世祖以上的列祖列宗,也 是培田村現存最老的房屋。 衍慶堂前有戲台,宇坪兩側各有一戲間。舊時觀戲男女有別,男子直接坐在台前 空地,女子則坐於戲間。 下廳三間是打通的,檐下有二石抱鼓,樑上懸掛著清光緒年間,吳拔禎中進士的 匾額,匾上寫著殿試欽點三甲第八名籃翎侍衛… 從衍慶堂下廳望向上廳。今天的下廳鋪滿著烘乾的菸葉,全家大小都出動來整理。 衍慶堂下廳外,兩側還各有一天井。 離開衍慶堂,走回工房門樓,轉進對面的培田古商業街。商業街沿著水圳向前延 伸,在這裡巧妙的轉了個彎,這是培田僅有的兩間圍龍屋之一的雙灼堂的後圍屋。 從商業街旁的小巷鑽進雙灼堂的後圍屋,裡面有一個半月形的天井。圍龍屋的正 堂後方通常有一個半圓形小丘:化胎,這個月形天井應該就是起到化胎的作用, 只是空間狹窄、沒有高起。 走回主街,沿路都是店面,但是幾乎都沒有營業。店鋪的排門、排窗和販售的平 台維護得太好,讓我覺得自己好像置身於無人的影城中。 走著走著,兩間華麗的祠堂跳入眼簾,這是衡公祠和久公祠。衡公祠的牆面上還 留著「毛主席萬歲」的字樣。 衡公祠,建於明末。。 精美的墨色工筆彩繪,保存得非常好,圖為三國故事「空城計」和「張松獻圖」。 衡公祠和久公祠這段商業街比較寬,自然成為村民聚集的場所。衡公祠外掛著信 件招領的小黑板。 建於光緒年間(1897年)的久公祠,又稱「敬承堂」,祭祀第十八世祖五品奉直 太夫吳久亭。 造型獨特的三角店。 村裡的道路以卵石和青石板鋪成,比較寬的道路旁常常放著石凳,供人休憩。 走村培田(三):大宅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21.html 和拜訪過的很多中國大陸農村一樣,午後的培田空蕩蕩的。村裡的年輕人大多離 鄉工作,只剩下部分老人跟孩子留守。白天孩子在上課,老人也許還下下田,走 在鵝卵石和青石鋪成的小道上,要隔好一段路才看見稀稀落落三兩人。要感受古 村的生活氣息還是清晨跟傍晚比較得宜,可惜我無法等到那時。 和婺源那些被抹去臉孔的石雕木雕比起來,培田的老建築保存得很好,衡公祠外 完好的工筆彩繪讓我驚嘆不已。無孔不入的文革魔掌怎麼會放過這裡?是因為這 曾經是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之一?還是珍惜祖先留下來珍貴資產的吳氏族人做了 什麼,才讓這些老建築逃過一劫?我看著磚牆上到處可見的已經褪色了的橘紅色 標語,也許這正是聰明的培田人為保護這些文化資產而撐起的一張張保護傘。 想像很浪漫,但是現實卻是很殘酷。在政治運動頻仍的時代裡,祖先累積下來的 土地和家財就是擺脫不了的包袱,全村有三分之一被劃為地富家庭,加上親戚關 係的牽連,根紅苗正的貧下中農少,外地人稱這裡是「地主窩」、「小台灣」,許 多年輕人因此被剝奪了包括受教育在內的基本權利。原本重視教育的地方,在 1957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間只有一個人上了大學。而這些辛酸的往事又怎麼是 匆匆而過的我看得到的呢? 商業街一隅的「共產黨」字樣。 大屋╱官廳╱侍衛府。 培田民居的代表性建築是一座座高堂大屋的「九廳十八井」。這是一種中軸對稱、 通道相連,以廳堂為主體,天井為中心,組合成一基本單位。再依據各家族的需 要,橫縱組合、層層遞進為一適合大家族聚族而居的建築組合。 官廳是培田具有代表性的「九廳十八井」民居之一,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是一座 五進廳後樓閣式的天井式民居。因為作為往來官員的歇息之地,而被稱為官廳。 1934年,共軍曾在此召開長征前最後一次重要軍事會議。 走進門樓廳,有一寬廣的內宇坪。二道門前有一對桅杆。 官廳,從二道門回望門樓廳和內宇坪。 培田的幾間大宅大門內外都留有面積較大的空地,稱為宇坪。宇坪一般作為戶外 活動、晾曬穀物和衣服的空間,和合院民居的院落功能相似。而天井被視為建築 的內部空間,除了提供採光、通風和排水的用途外,頂多擺設一些觀賞缸盆或是 設置洗菜台,很少作為主要活動空間。 官廳,前廳到中廳的天井,有鋪設接官的過道。 官廳,外宇坪及屋前水塘。 濟美堂,建於清嘉慶年間。 大夫第(繼述堂),是培田村現存民居中面積最大的一座,有18廳24井108間 房。此堂屋始建於道光9年(1829年),歷時十一載完成。 走村培田(四)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22.html 培田的主幹道旁皆有水圳,流水涓涓,聲不絕耳。 水是農村生活的命脈,規劃過的水圳穿街過巷,方便家家戶戶的生活。 街道旁的水圳,每隔一段就搭一水陂,形成落差,讓水流順暢。 商業街旁,部分房舍門前水圳做成暗溝,上面鋪砌石條。 村內有多個水塘,皆為活水,有暗溝與水圳相連。 水塘旁,民居牆面上已經褪色的大字寫著:「一定要解放台灣」 村裡面有公用的水塘,也有被圍建築內,僅供一家專用的水塘。 培田幾條老街巷多維持舊貌,新蓋的房舍在老街巷外圍,這裡有一些商店和旅店。 回到村口,準備要離開培田了。 文武廟鎮守村口。 文武廟前的水圳,有比較寬的一段洗滌平台。 水口還建有一水碓,這是利用外水圳和河源溪的落差來進行糧食加工。 水碓旁新蓋了一座風雨橋,好幾位老先生聚集在橋上談天說地。 村口的「恩榮」牌坊,是光緒皇帝賜給培田官階最高的四品藍翎侍衛吳拔禎的。 村東另有一座「樂善好施」石牌坊。 文革期間,這兩座石牌坊被拆除,牌坊石塊被挪做他用,文革後才在吳美熙的努 力下重新找回這些牌坊石塊,重建了兩座牌坊。 村落南面的這個出入口是培田最重要的水口,有一套完整的水口建築:文武廟、 石牌坊、水碓和風水林。 走出水口,街道旁又恢復中國大陸新農村最常見的景象。 路旁老房子上的舊標語:「高舉毛澤東思想奮勇前進」。 好不容易回到文坊路口,汗流浹背,在雜貨店買了一罐果粒橙,仔細一看竟然是 山寨品,哈哈。(正品是可口可樂出的,在台灣叫「美粒果柳橙汁」,大陸叫「美 汁源果粒橙」)山寨品跟正品的味道果然不太一樣。 在文坊路口要攔連城回長汀的中巴,連續兩趟車都因為客滿而沒有停車,和我一 起等車的一位女性,氣到在路旁跺腳大吼,接著就轉身離去。我本來已經死心打 算再等一會就折回培田住下,還好最後還是被我攔下另一趟從寶安開過來的車, 才順利回到了長汀。 返回長汀的路上看見一棟保存完好的牛角屋,土牆上還寫著「人民公社萬歲」, 這是松毛嶺戰鬥戰地醫院舊址。半圓形的的牛角屋跟門前半圓形的水塘,正好湊 成一個完整的圓。 烤菸小作坊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6000.html 在培田村口的遊客中心前等了很久,都沒等到接駁小巴,擔心再等下去要錯過返 回長汀的中巴,決定先往文坊的方向走。也許到了宣和鄉,車會比較多,就算接 駁車真的發了,我也能在路邊攔車。 道路兩旁,是一畦畦綿延的稻田跟菸田。半人高的菸葉,長的快超過我的手臂, 細莖撐不住,一片片葉子都低了頭,隨風搖擺。 烤菸生產是增加連城農民收入的重點發展產業,目前大部分種植區皆實行菸葉和 稻作更替栽種的方式。 走了很久,很累了。好幾輛路過的小麵包車,沒一輛肯停下來。遠處,有一個坐 在摩托車上的男子對我揮手,我以為他要載我一程,開心得快步向前,結果他只 是要我來看菸農烤菸。當然烤菸也是很有趣,大叔大嬸親切地跟我交談,讓我拍 照。離開時,我看了看摩托車上的男子,多希望主動他開口說要載我,但是沒有, 嗚嗚,我只能繼續往前走。誰來載我啊?我已經快走不動了。 -- 北京狐狸 http://beijingfox.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1.223.9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