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Coffe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在看一些網站發現home-barista.com有這本書的部分章節 我剛好想較仔細的閱讀,也順道練練文筆,就翻譯了貼上來分享這樣 有些可能翻的不太好,還請各位先進多多指教~ 原文在此 http://www.home-barista.com/professional-baristas-handbook.html 另外在這本書的官方網頁裡有放少少幾張內頁給人聞香 http://www.professionalbaristashandbook.com/ 剩下咱就別廢話,來看看Scott Rao說了什麼 -------------------------正文開始分隔線----------------------------- 編者小記: 這篇文章摘錄自Scott Rao所寫的The Professional Barista's Handbook。文章用簡潔但精確的文筆敘述所有成功的咖啡吧台師傅 應該擁有的基礎知識。我要感謝Scott願意分享該書的部分章節。 ─Dan Kehn 當我十四年前開始從事咖啡這一行的時候,我讀遍了所有我能找到關於咖啡的 書。然而,當我讀完這些書時,我覺得我仍然沒學會如何製作出優異的咖啡。 我的咖啡圖書館塞滿對於沖煮方式、生長區域、食譜配方的華麗介紹和一些幾 乎無法閱讀的科學書籍。如果有那麼一本嚴謹而實用的書能明白的告訴我如何 在咖啡館做出好咖啡以及其他相關的資訊,我會很樂意用我所有的咖啡藏書來 換取。 十四年之後,我仍然沒有找到這樣一本書。我知道很多其他專業人士或業餘玩 家也在尋找如此的書。而本書正是我企圖要提供給他們的。 在這本書當中,將有許多機會讓你嘗試並練習各種不同沖泡咖啡的方式。如果 你想從這些技術當中得到最大的收穫,建議你可以先準備下列這些配備。 ‧一台營業用或高階(Prosumer)(指的是擁有專業品質、設計給那些要 求嚴格的玩家的機器)義式咖啡機 ‧一台營業用或高階磨豆機 ‧一個確切符合濾器大小的填壓器 ‧無底把手 ‧Scace溫度計(Scace Thermofilter™)、計時器、溫度計、與磅秤, 這些不是必要但如果有的話會很有幫助。 ◎ 標準 所謂「一劑」濃縮咖啡對於不同的咖啡吧台師傅或在不同的國家可能有著不同 的意思。在此書,一劑濃縮咖啡有著較為廣泛的定義,這些定義包含下列參數: ‧ 沖煮率:6.5-20公克咖啡粉對上 3/4 – 1.5oz (21-42ml)的水 ‧ 萃取壓力:8-9大氣壓 ‧ 萃取時間:20-35秒 ‧ 溫度:華氏185-204度(譯:大約是攝氏85-95.5度) 請注意,這些規格並不是被特別推薦的。他們只是簡單的反映出目前常見的狀 況。請參考附錄有更多較為完整的關於咖啡、茶、濃縮咖啡和水質的標準。 注:傳統上我們用容積來測量一劑濃縮咖啡的份量,但我認為用質量來測量是 比較有用的方式。因為容積會被crema份量的多寡所迷惑。不同份量的crema會 誤導人判斷一劑濃縮咖啡實質上究竟有多少。 ◎ 一些基本的詞彙 ╭─────────────────╮ │ 萃取物 │ │ ┌───┴───┐ │ │ 可溶性物質 不可溶物質 │ │ ┌─┴─┐ ┌─┴─┐ │ │ 固體 氣體 固體 氣體 │ │ │ │ └─┬─┘ │ │ 滋味 香氣 咖啡膠體 │ │ │ │ │ 醇厚感、滋味 │ │ 與香氣 │ ╰─────────────────╯ 萃取物指的是從咖啡粉中所得到的物質。這些萃取物包括可溶性物質以及不可 溶性物質。就濾滴式咖啡或濃縮咖啡而言,可溶性物質是那些溶解在液體當中 的固體和氣體。其中可溶性固體提供咖啡的滋味還有濃度,而可溶性氣體(或 者稱為揮發性芳香成分)則提供咖啡的香氣。 在濾滴式咖啡中,不可溶的物質是那些懸浮的固體與脂質。不可溶的固體主要 由分子較大的蛋白質與咖啡纖維碎屑所組成。而由這些不可溶固體與脂質結合 而成的咖啡膠體(brew colloids)則是咖啡香氣、醇厚感(body)、與各式滋 味的來源;它是以「先鎖住可溶性物質與氣體,之後才將其釋放出來」的方式 運作的,並且有緩衝酸味的刺激性的作用。 對於濃縮咖啡而言,這些不可溶物質大概會以懸浮或者乳化的方式呈現在咖啡 中。懸浮物主要由破碎的咖啡豆細胞壁所構成,主要提供咖啡的醇厚度而非滋 味。乳化物則是擴散在咖啡中被液體所環繞的細小脂質。這些乳化了的脂質提 供咖啡的香氣、醇厚度與滋味;同時由於它會包覆著我們的舌頭,也因此使我 們比較不會感覺到濃縮咖啡的苦味(由濃縮咖啡所做成的美式咖啡品嚐起來較 苦,是因為後來添加的熱水把這些乳化物給沖散了,使的舌頭更為直接而全面 的接觸到脂質)。 --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27.193
ognslpj:推! 06/11 17:35
yftkk:讚 06/11 17:53
spp100:^_^b 讚 06/11 17:56
crocis:這本書出現對錢包是個額外開銷阿XD 06/11 17:58
sltovrey:請問台灣買的到嗎? 06/11 21:00
sltovrey:官網一本45鎂 台灣就算買得到不曉得多少 06/11 21:03
yearChen:之前mojo有幫大家合購喔 06/11 21:44
iceblue11:認真推 06/12 00:41
semicoma:原文這本和http://goo.gl/mO2In連結這本優劣如何? 06/12 01:52
pfrog:thermofilter當然是量溫度吧 06/12 08:04
sltovrey:se大 這會不會就是Scott Rao說的幾乎無法閱讀的科學書籍 06/12 09:43
Coffja:Illy博士的那本讀起來很爽,跟Scott的這本方向上不太一樣 06/12 10:07
semicoma:請問能不能形容得精準一點? 那樣講我還是不知道這兩本的 06/12 13:07
semicoma:差別/性質/讀法 ^^||| 這兩本早就放在amazon購物車中了 06/12 13:08
semicoma:但過了少說有一年吧 還是沒結帳 想在這問清楚點後擇一買 06/12 13:09
domingopitt:推!! 06/12 16:51
※ 編輯: tiramisue 來自: 140.109.227.193 (06/12 21:39)
tiramisue:感謝P蛙指正。真不知怎地會看著圖片硬覺得是壓力計 (囧) 06/12 21:41
miala:讚! 06/13 00:51
tiramisue:semicoma,各看了一下目錄,覺得scott這本跟精萃咖啡始末 06/13 11:23
tiramisue:的性質比較像,illy那本則比較以企業為立基點在探討。不 06/13 11:24
tiramisue:過我想推兩本都買啦~然後讀不喜歡的再來這裡拋售 XDD 06/13 11:24
semicoma:謝謝提拉米蘇 : )_ 06/13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