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ctu:數據應該是沒錯~~~要不幹麻賣私鹽? 推 61.64.208.138 12/15
http://aff.law.ntu.edu.tw/after_war/hiseleven.html
二二八事變的起因有內因與外因。內因為主,外因為副,但不可忽略外因。
對於二二八,一般都論及戰後行政長官陳儀在臺灣的霸道作風,鮮提到彼岸大陸的
國共內戰對臺灣經濟社會的影響。從外因的多面觀察,必有助於暸解事變爆發的重要背
景。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三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尚未滿兩個月,蔣介石密令國民黨各
部隊展開內戰,在各地與共軍衝突,揭開內戰的序幕〔註一〕。一九四六年上半年,國
共於東北激戰。下半年,國府軍於陝、甘、晉、察、冀、熱、蘇等地旗開得勝。更進一
步於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九日順利攻下中共根據地延安,創下內戰期間國府聲勢的最高峰。
然而,大陸內戰的展開卻深深地影響到在臺灣人民的生活。
國共內戰期間,中國大陸物資極度匱乏,因此新光復的臺灣省所出產的物資,如果
出售到上海等市場,轉手之間即可獲取暴利。於是,中央政府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便狼狽聯手汲取臺灣的資源、米糖、儲存的軍需品。
臺灣光復初期,國民政府的「經濟參謀本部」行政院資源委員會將日據時代各製糖
會社合併為「臺糖」之後,大量將臺灣的食糖輸往中國大陸,高價賣出,支援內戰。一
九四六年臺糖總產量為八○、六五六公噸,其中配售上海市場即達四五、九二五公噸;
臺灣僅得三、三九九公噸,佔總產量的四‧二%。一九四七年總產量僅四一、七六三公
噸,銷到上海的量卻是此數的二點五倍,高達一○七、七九五公噸,庫存量為之一空
〔註二〕,使產糖聞名的臺灣無糖可食。此外,資源委員會還將十五萬噸臺糖無償運至
中國大陸〔註三〕。臺糖在這種狀況下,缺乏再生產的資本,只好靠臺灣銀行加印鈔票,
貸款四十億臺幣〔註四〕,約佔一九四七年臺幣發行總額一百七十一億三千三百萬的四
分之一〔註五〕。臺灣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又濫發貨幣,導致極嚴重的通貨膨脹。
此外,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也成立貿易局,統籌運銷米、鹽、煤等一切有利可圖的
產品。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九日,長官公署公佈「臺灣省徵購米穀懲罰辦法」,強制收購
米糧。於是一年二、三收的臺灣也面臨無米可食的窘境。十二月二十四日,糧食騰貴,
臺南白米一斗要價一百元臺幣〔註六〕。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五日,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
臺省分署長錢宗起談及在南部視察時,恆春一帶因為米糧不足,貧民以檳榔葉止饑〔註
七〕。二月二十八日,長官公署公佈「臺灣省取締糧食囤積居奇及阻撓運輸辦法」;十
二月十二日,公佈「非常時期違反糧食管理治罪暫行條例」,威脅各地的地主和米商交
出餘糧。而中央政府又要求臺灣於一九四七年供應五十萬噸稻米〔註八〕,行政長官陳
儀乃於一月二十四日,聲明設置經濟警察,以從事有關糧食及專賣品的取締。一月二十
九日,米價暴漲。二月十七日,臺北市實施米配給。從光復到這個時候,米價約漲了四
百倍〔註九〕。至於臺灣的鹽,在一九四六年銷到中國大陸的佔臺灣總產量的四三‧五
六%;一九四七年超出生產量,為一○四‧九○%。除此之外,臺灣還必須免費供應中
國大陸煤礦三千萬噸〔註一○〕。
在中央政府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物資供應大陸政策之下,臺灣對中國大陸的貿
易佔進出口總值的比率為一九四六年九四%,一九四七年九三%〔註一一〕。
當時日本人所遺留下來的產業,幾乎都被資源委員會及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光
了,鮮少有民間企業〔註一二〕。所有的管理工作幾乎都交給來自大陸的大學畢業生;
至於臺灣籍的工作人員,由於日本殖民政府的政策,大多只受過技術訓練,且不諳北京
官話,多未能擔任重要職務。在基本生活物資極端匱乏及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下,連養
家糊口都成問題。
戰後的國共內戰,不但影響臺灣的二二八事變,更使整個大陸陷入生產減退、民不
聊生。國民黨控制地區的農業生產,在一九四六年比戰前減少八~十二%,在一九四七
年減少三三~四○%〔註一三〕。這是因為受內戰影響,減少了耕地面積,減少了勞力
及其他生產手段,加上美國的大量剩餘農產物的流入,而減退農業生產。
在工業生產方面,國民黨控制地區在一九四七年比戰前(一九三六年)減少一○%,
到了四九年輕工業比戰前減少三○%、重工業減少七○%〔註一四〕。因為內戰,工業
生產的原料、燃料的供給困難,工廠無法開工。在商業方面,隨著內戰,也是一家一家
關門休業、倒閉。
歷經九一八事變以來近乎十五年的抗日戰爭,在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以後全國不分
黨派應共同來建設中國成為世界「四強之一」。那麼,是誰背叛人民「停止內戰」、共
同「經濟建設」的願望,而固執於打倒政敵,堅信「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呢〔註一五〕?
在民主時代,這種人最終將變成歷史罪人。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臺史公曰: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老蔣如果不以剿共滅共
為矢志,贏得全國擁戴,共同戮力經濟建設,為最上策。如果能消滅
共黨,建設蔣家天下於中原,算是次策。奈何兵敗如山倒,亡命政權
於臺灣,是下策。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註 一:岩波書店編輯部編『近代日本綜合年表』(東京:岩波書店,一九九一年),
頁三四七。
註 二:民治出版社『臺灣建設』(臺北:民治出版社,一九五○年),頁四三二。
註 三:何漢文「臺灣二二八起義見聞紀略」,收錄於李敖編『二二八研究』(臺
北:李敖出版社,一九八九年),頁一一七。
註 四:潘志奇『光復初期臺灣通貨膨脹的分析』(臺北:聯經出版公司,一九八
五年),頁六四。
註 五: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之金融史料』(臺北:臺灣銀行,一九五三年),
頁三,表二。
註 六:世本武治、川野重任編『臺灣經濟綜合研究』資料編(東京:アジア經濟研
究所,一九六九年),頁九○二。
註 七:同上,頁九○四。
註 八:何漢文,前引文,頁一一七。
註 九: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文化
出版公司,一九九五年),頁一○○。
註一○:何漢文,前引文,頁一一七。
註一一:潘志奇,前揭書,頁七二。
註一二:嚴演存『早年之臺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頁一四、
一五。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臺灣統計要覽』第三期(臺北:臺灣行政
長官公署,一九四七年),頁一三四、一三七。
註一三:姬田光義等著『中國近現代史』下卷(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八二年),
頁五一一。
註一四:同上。
註一五: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周恩來由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和張治中
陪同,飛抵重慶,與蔣會談,如何迴避內戰,樹立聯合政府。
--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歡樂 不開口笑是癡人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sj8-161.dialup.seed.net.tw] [Login: **] [Post: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21.77
發信人: sagacity@Palmarama (就隨遇而安吧) 看板: Politics
標 題: 為什麼會引起二二八事件?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Thu Apr 6 00:45:44 2000)
國立臺灣大學 法學院院長 許介鱗教授著『戰後台灣史記』 1997年網路版
第一一章 二二八事變一:國共內戰的關聯